李雁梅 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進行內部審計是保障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加強內部監督的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具有經濟化的特征,且逐漸向管理審計以及風險審計方向轉變,但轉變過程存在較大的挑戰,因此國有企業應該創新內部審計的體系、方法、技術手段,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審計工作的根本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最本質、最鮮明的特征,要提高黨領導審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確保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內部審計是國有企業經濟決策科學化、內部管理規范化、風險防控常態化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通過摸清真實情況、反映突出問題、揭示風險隱患,能夠有效減少審計監督盲區,成為國家審計的有力補充,提升審計全覆蓋的質量。加強黨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是落實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必須一以貫之。
內部審計部門會對企業的項目、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等各個方面進行審計,從而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明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理念和錯誤決策,也能夠預測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繼而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國有企業一般情況都是在運營之前,設置合理的運營規劃,在既定規劃執行中極易受到外部市場環境各項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企業經濟活動和既定規劃相互脫節,無法充分發揮運營規劃的引導效用,從而導致企業部分經濟活動的監管工作未落實到位,進而影響國有資產的完善性。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能夠進一步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提升資產管理工作力度,對于資產存儲以及清查等工作進行合理管控,促進企業實現資產完善的目標。
內部控制指的是由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共同實施的旨在促進企業目標實現的一系列控制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開展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創新內部審計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1]。
內部控制系統經過制訂以及實施業務處理程序,合理的展開職務劃分,促使會計資料在相互牽制的情況下獲取,可以合理保證會計信息的精準性,進一步預防舞弊的現象出現,有助于工作的順利展開。
國有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風險類型逐漸增加,如果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缺乏完善性,則極易造成企業內部各項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賬實不符等相關情況,進而引發相應的風險問題,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然而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充分根據企業業務活動特點及具體實行流程預測判斷風險點,在有效防范企業運營風險的同時,減少潛在風險所造成的損失[2]。
在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對企業的收益情況、經濟狀況以及經營現狀進行科學的評價。而通過內部審計就可以了解這些情況,且有利于幫助管理者制定企業未來的戰略計劃,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3]。
企業內部監督控制環節較為復雜,需要從不同層面對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監管措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工作流程的設置要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規律,在企業內部成立主管部門。例如: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企業內部經營狀況的監督,借助企業內部信息網絡收集企業經營資料,對企業資產現狀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當發現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信息缺陷時,能夠及時地向企業監管部門進行反饋,從企業利益出發,嚴查部門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各部門需要積極的配合審計機構開展內控監督工作,企業在構建內部監管機制的同時要提高對審計職能的重視,充分發揮出審計監督職能,創新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了解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內部審計制度的優化,還需要結合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規定,強化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企業要求審計人員對企業各部門的監督流程進行記錄,定期向管理人員提交工作日志,做出階段性總結報告,及時發現審計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解決,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獎懲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獎勵和表彰,加深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內部審計領導體制,是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自覺把內部審計工作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內部審計工作職責,助力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