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 國網平輿縣供電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人們對電力企業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力行業作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電力系統運行管理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電力企業系統內部會涉及比較多的內容,且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進而出現電力系統供電不穩定、線損、電力竊取等問題,嚴重威脅到了電力系統的平衡運行。為了能夠更好的規范電力企業運行發展,需要在電力企業引入更為先進的技術形式來約束、規范電力系統運行。智能電表及集抄系統在電力營銷線損管理中的應用能夠借助先進的技術形式實現對電力資源使用消耗的整合分析,針對線損問題來提出對應的解決對策。
(1)管理線損。管理線損可以理解為電力系統管理過程中人為管理不當造成的線損。例如電力企業員工每個月都需要進行抄表,這個抄表質量情況對損率的統計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旦抄表人在抄表中出現了不符合時間,不符合到位,不符合抄錄電能的表碼情況,會嚴重影響電量統計的準確性,在此情況下計算出的線損缺乏科學性依據。而且在部分區域用電過程中往往存在偷電漏電這樣的情況,這樣也會導致線損增加?;蛘呤怯捎诳蛻粼谶M行業務辦理過程中,已經進行電力使用,但是電力系統卻不能將電力信息與消耗進系統顯示,在此情況也會導致線損發生。(2)技術線損。技術線損也可以理解為理論線損,也就是在電能輸送、變壓、配電過程中,電網的實際參數情況以及供電設備的參數所決定的損耗,技術線損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線損,盡管如此,在技術線損的過程中通過優化技術進一步降低線損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例如實施線路改造,在改造的過程中進一步降低線損,或者還可以實施電容補償或者將電能消耗量巨大的設備進行改良,進一步降低線損。
配電自動化終端的在線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線損,但在當前配電系統的配電過程中,自動化終端的在線率往往得不到提高。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技術服務,利用技術手段以及相應的管理,進一步推進提升自動化終端在線率實現線損管理水平的增加,實現計量自動化系統數據準確性,以此實現線損的精益化管理。
線損管理中的計量管理直接關系到計量裝置的安裝效果和管理水平,因此,在計量裝置的安裝、檢修過程中,應注意做好每一項細節工作,避免安裝中的疏漏或失誤,提高計量裝置的計量效果。與此同時,線損計量管理還需要對設備進行實時巡視檢查,及時發現設備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并予以處理,其中高壓用戶必須使用電流與電壓相結合的計量互感器,然后安裝負控終端,使計量數據自動記錄。為減輕負控終端安裝過程中出現的二次線路抗阻現象,對TV 二次導線和TA 二次導線進行改造和升級,減少二次線路的長度,使之與其他線路分開,確保各自獨立運行,從而使二次線的測量精度更高。
首先,可以利用線路電壓的降落模式,合理降低電壓降,避免一定的無功條件。其理論基礎是通過應用無功補償做好電壓調節,這對有效控制系統實際運行的穩定性,促進電壓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可以將電負荷率適度提高。電負荷率即一個運行的階段內平均負荷還有最大負荷實際比值。在一般狀況下,當處在峰谷時則負荷差會變得更大,此時容易出現較大損耗。為此,電力企業可以嘗試將不同階段實際負荷合理提高,讓整體的負荷率得以提升,以此緩解線損問題。最后,應該結合用戶用電的具體信息,積極構建經緯度完善坐標,應用好監測設備、導航設備,對經緯度做好檢查。電力企業還可以應用坐標導航儀等類型計量設備,對用電具體信息狀況加以完善,重點對終端坐標信息做好收集工作,并重點應對出現的設備狀況。針對故障搶修、設備輪換問題,電力企業應該及時尋找設備安裝的具體位置。為讓檢修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也應該積極推行周報、月報等制度,全面總結電力企業的系統檢修實際信息,讓有關部門得到有效信息支持。而在實用化方面,電力企業應該通過監督考核的有效方式,對管理工作做好指導,促使電力企業提高實用化水準。
(1)傳輸并存儲數據。智能電表用于線損維護處理,數據信息傳輸存儲,相關動態信息自動記錄,在對電力數據信息以及功率因數綜合管理的同時,對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幫助不同用戶掌握科學的用電管理模式。(2)計量與凍結電能。智能電表的應用可以獲取一定時期的電力運行數據和相關信息,在保存處理的模式下,對重點供電區域采用一定的措施進行全面保護。在自動、及時獲取準確的電力數據信息后,還可以定時、定日的凍結電能信息,確保工作人員及時收集線損現象的具體運行情況。(3)計量智能參數。智能電表可以自動對電力系統的運行指數進行計量和有效管理,在對電壓、電流、功率因數等綜合信息全面記錄的基礎上,監測并確保不同運行情況下所設定的極限范圍不超過預設的標準,在解決各類基礎故障后,提高線損管控的整體水平,提升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1)故障研判。后臺系統通過將測溫裝置采集的運行數據與集中抄表系統進行通信和傳輸,直接獲取設備的運行數據,包括當前溫度數據和歷史溫度信息。在邊緣側進行計算并及時告警變壓器風險情況,發送到移動應用端。臺區經理和檢修人員在手持終端及時查看到所屬臺區設備故障預警、設備定位等信息,從事后處理向事前排除轉變,提升供電可靠性。(2)停電研判。通過集抄系統監測智能斷路器、智能電表的電流、開關狀態、觸點溫度、電壓、跳閘事件等信息,在邊緣側精準計算,分析研判,確定過載、漏電、短路等跳閘原因及停電影響范圍,并將數據推送至移動端應用。檢修人員在移動端接收到停電告警,及時進行停電主動搶修,同時自動發送短信告知受影響用戶。臺區經理可開展停電關懷,提供主動客戶服務體驗。(3)同期線損。針對存在高損、負損問題臺區,通過部署集抄系統,從云端獲取總表每天24 點電量信息。通過監測獲取用戶每天24 點電量信息。結合臺區拓撲,再利用邊緣計算生成分時分相線損曲線和采集成功率曲線,進行關聯分析,判斷出檔案異常、采集異常、漏電、竊電等疑似原因,反饋回云端,派單現場核查整改。
為了從根本上避免線損的發生,必須嚴格檢查用戶的用電設備,掌握用電能耗的具體情況,做好記錄,然后制定完善的防止電力系統線損的方法。線損普遍發生在中頻爐與電焊機等負載較大的設備上,其漏磁大于正常設備,同時還會出現空載,由于消耗更多的功率,線損就會不斷增加。對于這種現象,則應采用提高空載自動切斷處理。若能在無負荷狀態下自動切斷電源,還能提高設備的故障發生率,減少有功消耗,進而實現節能。違反規定使用電力將直接增加線路損耗,并會造成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嚴重下降。對于偷電行為,電力企業一旦發現就應立即停止對用戶的供電。而且,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追究法律責任,并要求其賠償損失。提高檢查員的管理意識,擴大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對于未安裝電表的用戶,展開嚴格的檢查,對老化的電表或有故障的電表應及時更換;用于替換閑置的電表,端盒則要保存。檢查員要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提高綜合素質和法律意識。對于某些蠻橫不合作的用戶,必要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企業權益。對新的儀表也要做好檢查工作,確保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使用。
創新了分相電流疊加算法,通過計算站區損耗,達到臺區處理改造的目的。改進了現有的分相電流迭代算法,可以對前期得到的臺區融合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得出臺區中各線路段的三相不平衡率,進而定位三相不平衡節點并篩選出卡脖子線路段、安全隱患線路段,最終得出臺區中各線路段損耗,精準判斷治理目標。創新三相負荷相序優化算法,智能推薦相序調整方案。依據三相負荷就地平衡原則,以及樹形拓撲結構中葉子節點的接戶線、表箱、用戶層級關系,融合負荷近點分相電流,經過迭代計算,最終可在系統內直接生成相序優化調整方案。同時解決了分布式電源矢量電流疊加難題,實現了分布式電源線損細粒度計算分析,降低了因分布式電源接入而造成的臺區線損治理難度,為基層供電單位提供科學、系統的數據分析診斷結果,助力臺區線損管理工作。該算法既可服務于臺區已有線路段及用戶,也可服務于臺區新接入用戶,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智能算法為用戶治理、接入提供有效地技術指導,打破經驗主義,解決了線損治理工作現存在的盲目性和低效性的問題,實現臺區線損精細化管理,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1)單表箱線損模型。所提供的電能由儀表箱的智能物聯網斷路器測量;提供的電能是連接到儀表箱的用戶電能的總和;損失電能量為供入電能量與供出電能量的差值。損失電能量由用戶電能表損耗電能量及表箱智能物聯斷路器與用戶電能表電源線損耗電能量 2 部分組成。(2)多表箱集合線損模型。供入電能量為多表箱集合智能物聯斷路器計量電能量;供出電能量為接帶各表箱智能物聯斷路器計量電能量;損失電能量為供入電能量與供出電能量的差值。損失電能量由接帶各表箱智能物聯斷路器損耗電能量及多表箱集合智能物聯斷路器與各接帶表箱智能物聯斷路器之間線路損耗電能量2 個部分組成。(3)分支線路線損模型。供入電能量為分支線路智能物聯斷路器計量電能量;供出電能量為分支線路直接接帶智能物聯斷路器計量電能量之和;損失電能量為供入電能量與供出電能量的差值。損失電能量由直接接帶智能物聯斷路器損耗電能量及分支線路智能物聯斷路器直接接帶智能物聯斷路器之間線路損耗電能量組成。(4)臺區線損模型。供入電能量為臺區總表計量電能量;供出電能量為所有用戶用電能量之和;損失電能量為臺區供入電能量與臺區供出電能量的差值。損失電能量是考核表之間所有線路設備損耗電能量之和。
為了提高電力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智能電表和集中抄表系統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涉及多個方面,企業管理部門應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并投入適當的建設資金。引導員工樹立自主創新的工作意識,規范施工作人員的操作方法,有機協調并應用智能電表以及集抄系統等管理平臺,在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促進電力事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