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梅 濟南市濟陽區濟陽街道辦事處
將大數據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其作用是非常顯著的,首先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現代社會中信息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農業管理中可以促進農業類型的轉變,將原先單一型的傳統農業向著知識型的信息農業發展。在平時的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當中,能夠及時地收集在這過程的相關數據,然后進行綜合分析,給農業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農業生產工作的有序運行,還極大地節省了成本、人員和物力,實現了生產要素之間的最優結合。
另外,將農業大數據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還可以加快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農業科學技術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來說是有著非常重要作用的,大數據技術作為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的輔助,可以及時的將收集到的種植信息和氣象信息提供給人們,為農業種植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通過大數據收集到的各項信息變得更精準,這種精準的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使農產品的產出率獲得提升。
傳統的農業經濟經常因為受到生產環節、地理因素、天氣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導致農作物生產種植出現了穩定性較差的情況。比如,我國南方地區每年的6-7 月份幾乎都會遇到臺風和暴雨。這種極端惡劣天氣和氣候因素必然會對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產生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水稻種植行業,假如農戶沒有及時獲得準確、可靠天氣信息的話,最終很可能會出現顆粒無收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農戶在種植水稻時,必須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天氣條件做好農作物生產能力的預測工作,然后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數據信息,準確的判斷農產品的種植量和種植趨勢,避免極端天氣環境下農產品堆積過多而出現積壓腐爛的問題,影響農戶的種植收入。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下,地區因素對于農產品的銷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即便是農戶種植的農作物質量非常高,也會因為其所在地區交通不發達,最終導致農產品無法順利銷售。一旦農產品無法銷售農業企業大多只能將其經過簡單的加工再銷售給當地的農民,這樣反復不斷的循環,不但嚴重影響了農產品銷售能力的增強,而且一旦當地農民自銷能力不足的話,還會因為農產品滯銷影響企業的農產品生產利潤。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在農業經濟中,大數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大數據應用效果更優,需要通過有效的手段樹立正確的認知,科學應用大數據技術,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想要發揮數據的作用,就要充分應用農業大數據并發揮其實際作用。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化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當前,農民可通過分析訂單挖掘市場的潛力,降低數據收集時投入的成本,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我國農業部門大多已構建了完善的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對信息價值進行分析,明確市場發展方向,使農業經濟管理更具高效性。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應用大數據,能夠使農民與市場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使農民在生產中獲得更多指導,明確播種與收獲的時間,提升農作物的生產率與質量。在銷售方面,通過應用大數據,能夠合理選擇運輸路線,優化產品推薦效果,促進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應用大數據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想要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并獲得較好效果,就需要培養專業人才。政府應加強與企業及高校的合作,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另外,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數據收集是關鍵,要通過軟件對工作進行分析與總結,全面分析影響因素,建立完善的機制。還要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確保人才培養工作順利開展,提升人才素質水平,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想要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發揮大數據的重要作用,就要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同時采取有效策略進行處理。一是從技術角度來看,要建立安全的大數據服務框架,確保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用大數據的安全性。二是站在政府機構角度來看,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從而對農業大數據進行有效監管,發揮大數據的重要作用。三是從企業角度來看,要加大內部管理力度,規范使用流程,避免出現安全隱患,有效提升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安全性。
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農業產業結構是促進農業經濟管理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傳統產業結構以種植以及糧食生產為主,沒有與實際結合起來,且糧食生產與種植缺乏深層加工,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滯后,生產效率不高,農民收入較低。結合地方農業實際,利用管理政策調整農業結構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同時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其中,提升農業經濟整體水平。
總之,農業大數據作為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向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轉變的必經之路,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業大數據和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建立新型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利用農業大數據準確的獲取農產品從種植到收獲各個階段的信息,不僅促進了農產品經濟價值的穩步提高,而且創建出了全新的農業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快了我國由傳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