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慧 廊坊師范學院
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深化,鄉村治理與振興成為了當前扶貧攻堅的重點與難點。京津冀區域鄉村治理過程中,為了實現脫貧致富,促進農村快速發展,將鄉村旅游作為扶貧開發的戰略措施。在開發貧困地區旅游資源的過程中,由于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低,部分地區偏遠,交通落后,缺乏旅游產業開發運營的經驗與技術,導致旅游扶貧工作推進困難,存在一些障礙影響鄉村治理的進度。從當前鄉村現實情況來看,扶貧開發,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落在了鄉村治理障礙的消解上,只有解決困難,才能基于鄉村振興戰略,挖掘農村旅游扶貧潛力脫貧致富。
勞動力流失是鄉村治理的最大難點。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對農村資源進行開發,形成鄉村旅游產業。不論是產業的開發還是運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但是,勞動力流失是當前京津冀區域鄉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鄉村調查情況顯示,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明顯提高,40 歲以下的中青年勞動力八成以上會選擇外出務工,常住人口主要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難以為鄉村產業的開發提供幫助[1]。所以,在產業扶貧實施過程中,解決勞動力流失問題非常重要。
鄉村本身資源匱乏,發展潛力不高,很難形成產業化結構。而且在鄉村治理調查時發現,大部分鄉村的資源相似度較高,產業發展同質化非常嚴重,大量的同類型產業建設,導致鄉村產業競爭壓力大,導致鄉村治理局面更加混亂。而且鄉村振興產業經營人員素質不足,缺乏產業管理經營,對產業發展規劃認識不足,造成了鄉村產業經營總體水平不高,難以形成長遠的扶貧發展機制,帶動貧困鄉村致富。
資源是旅游產業建立的根本,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落腳點。因此,做好鄉村資源的開發,是確保旅游扶貧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但是,鄉村本身經濟條件不佳,資源總量少,個別貧困鄉村難以在有限的資源下達到旅游產業開發的要求。這一現實障礙是影響鄉村治理進行,實現鄉村振興的巨大的障礙,如果無法解決資源問題,強行進行旅游產業的建設,不僅后勁不足,還有可能對貧困鄉村造成損害,導致資源進一步枯竭。
環境臟亂差是當前大部分貧困鄉村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鄉村經濟水平不高,村容治理資源不足,大部分鄉村街道依然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生活垃圾和莊稼秸稈到處堆放[2]。所以,在旅游產業開發前,需要完成鄉村環境的治理工作,并且根據區域特點,對鄉村旅游特色資源進行保留,形成基本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后續的旅游產業建設提供前置條件。
旅游扶貧產業的開發建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為了保障勞動力供應需求,必須促進鄉村人才回流,完善扶貧旅游產業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人力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衡量鄉村產業發展潛力的指標,人力資源的聚集就會從量變產生質變,促進人才水平的提高,為旅游扶貧產業的順利開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甚至影響周邊區域,形成區域性產業體系,完成脫貧致富任務。
鄉村基建是促進旅游產業開發的重要項目。由于鄉村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利,旅游產業開發難度較大。只有推動鄉村基建工程開展,實現交通、服務設施、娛樂設施等體系的健全完善,才能與旅游產業形成配套服務體系,推動產業化發展[3]。所以,基于旅游產業扶貧的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以基建為前提,加大基建投資。
鄉村資源匱乏,旅游業發展潛力不足是鄉村治理與旅游扶貧的重難點。大多數貧困鄉村資源少、人口少、資金少,發展旅游業底蘊不足。為此,需要充分整合貧困鄉村資源,通過聯合周圍縣區、鄉鎮,對鄉村旅游業發展進行統一規劃,按照鄉村特點進行旅游產業項目分工,形成旅游產業體系。通過資源整合不僅分攤了旅游開發壓力,還能夠降低產業管理難度,提高競爭力[4]。
鄉村環境治理是旅游扶貧項目開展的主要障礙,由于農村的生活習慣和產業結構限制,貧困鄉村環境較差,對于旅游業發展非常不利。鄉村環境治理的難點在于環境保持能力較差,治理完成后復發概率高。需要反復投入資源進行環境治理。為此,需要從村民教育做起,提高村民環保意識,提高村民素質,然后建立環衛組織,治理與防護結合,建設美麗鄉村。
綜上所述,京津冀地區,貧困鄉村數量多,而且存在基本共性,主要表現在勞動力流失、環境差、資源少、潛力不足等方面。在鄉村治理與扶貧振興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針對環境問題、人力資源問題、資源整合問題、項目開發經營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鄉村治理現實障礙,實現京津冀鄉村的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