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巖 懷來縣運輸管理所
思想政治建設不僅是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指導事業單位發展的理論依據,與社會主義黨政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隨著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與深入發展,我國事業單位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為了進一步推動國家經濟的繁榮,加快事業單位發展速度,發揮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與指導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思政工作貫穿于事業單位發展的全過程。
思政政治工作是黨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轉型階段,迎接挑戰、規避風險的重要武器。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事業單位需要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堅定信念,明確發展目標,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下,不論發展道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夠使事業單位始終保持強大的戰斗力,為實現社會主義共建共享而奮斗[1]。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對事業單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事業單位發展的精神支柱。
當前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困難在于其工作開展的針對性不強。這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依然保持著傳統思政工作灌輸式的教育形式。通過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灌輸黨的基本路線和發展思想。然后通過黨員干部對事業單位員工開展思政教育,實現事業單位思政教育的全面覆蓋。這種方式隨著人們意識的覺醒,發揮的教育效果大大降低,教育工作局限性大,缺少針對性,難以達到預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的單一性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早期由于思政教育特點和社會背景的限制,思政教育主要以會議、培訓進行逐級教育,這種方式單一枯燥,思政工作開展不僅會占用大量的資源,同時也會影響事業單位工作的開展。如果改變單一的教育方式,解決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是當前事業單位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予以重視的問題[2]。
思政政治工作機制不完善主要是由于社會發展進步,思政政治工作制度依然沿用早期的制度形式,與當前的發展需求不適應。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事業單位發展同樣需要靠攏市場需求,對進行完善與改革,使思政教育機制能夠與時俱進。尤其是在獎勵機制方面,不僅缺乏公平性,而且獎勵機制不科學,難以激發員工思政教育學習熱情,導致員工素質普遍不高,精神面貌較差。
隨著國家開發和發展,信息技術加速了思想文化的傳播,在外來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的價值觀念產生震蕩,不同價值理念和思想的碰撞,造成了一部分人在面臨選擇時會產生迷茫。思政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如果不能有效提高人們的思想信念的堅定性,就會導致事業單位員工思想觀念扭曲,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損害集體利益和公共利益[3]。如何在價值觀念震蕩的背景下,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是當前事業單位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為了針對性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環節,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事業單位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時,需要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特點和工作需要,明確思政教育目標,圍繞著目標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實現對事業單位員工思政問題的解決。這種思政教育開展模式,能夠集中思政政治工作資源和精力,著重解決重點問題,改善當前事業單位的內部環境,為后續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
單一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不僅教育效果不好,而且容易造成事業的單位員工產生抵觸心理。傳統的思政教育形式不僅占用資源多,還會干擾事業單位工作的開展。所以,需要對思政教育方法進行改變,通過多樣性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激發員工學習興趣,強化思政教育成果[4]。例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網絡授課,建立信息交流群進行思政教育內容的實時發布,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空間與時間限制。
思政教育工作機制的改革是解決思政教育困境的有效方式。傳統工作機制的改革主要包括思政教育管理制度的優化和激勵機制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需要結合當前事業單位發展需求,使其與事業單位工作緊密結合,在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理論。激勵機制的完善需要提高其公平性,與思政網絡教育模式結合,通過學習積分來獲得對應獎勵,提高員工參與思政教育的熱情。
在思政教育開展中,由于外部不良思想的侵蝕,導致人們價值觀念扭曲、思想信念動搖,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抵御不良價值觀念侵蝕的重要方法,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與風氣,為事業單位員工撐起保護傘。
綜上所述,做好事業單位思政工作,關鍵在于分析當下事業單位面臨的發展困境,結合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的思政體系進行改革,通過豐富教育形式、建立科學機制、明確思政目標、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提高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為社會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