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君 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
為了推動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資源的存量卻在減少。因此,資源的利用效率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隨著規模和資源消耗的增長,建筑行業正在迅速發展,并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如今,由污染的許多方面引起的許多問題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通過節能減排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可以利用節能和減排來有效提高資源效率。通過提高資源效率可以有效減少資源稀缺并降低成本。
通過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因為我國的水資源相對較少,人口眾多。人均用水量相對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我國目前正在大規模發展,水資源將在許多地區使用。水資源的利用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國的建筑業必須在節水的角度,實現給排水的綜合化節水設計,改善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并進一步提高對建筑業的環境的保護水平。為了改善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各地區的都要有充足的水資源支撐發展的需要。
滲漏是浪費水的主要來源。通過管道選擇和合理改善系統的整體運行狀況,以及優化管道布局,可以從邏輯上解決此問題。在設計之前,技術人員應該對項目的實際狀態進行詳細研究,了解該地區的自然環境,明確項目設計要求,保證管道布置、管件設置的合理性,延長管材、管件的使用壽命。可以根據以下方面:優化給排水管道的設計。一是嚴格篩選管材、管件的質量和型號,以滿足符合系統設計壓力。其次,有必要根據該地區的自然環境,在給排水系統中增加保溫、防腐等相關措施。第三,可能需要仔細研究管道接口的處理技術,并通過指定需要用防水膠帶包裹或用密封材料覆蓋的部件來解決操作過程中的滲漏問題。對于需要進行特殊防腐處理的管道和配件必須詳細標注。
建筑給排水系統的設計,排水設備應正確使用。排水技術可用于適當處理和再利用城市廢水。將回收水作為城市的消防用水和城市綠地之類的可再生水可以大大減少清潔水資源的使用。我國城市的建筑物和大型酒店每天消耗大量水。如果將這些污水進行綜合的集中,然后進行統一的處理和應用,可以減少總的用水量。從我國目前使用的建筑給排水系統中的污水處理方法來說,最重要的方法是物理生物化學方法。可以對不同的污水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以達到出色的修復效果并改善水資源的再利用。
現階段在進行第二次供水的使用會使用儲水池和高水箱。但是,分析結果表明,該裝置在相關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不能有效地抵抗“二次污染”的狀況。在這個時期也要注重對電壓設計問題的重視,其中也會產生電源浪費的情況。因此,需要把環保節能的理念當作基礎,將此類設備應用于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另外,當前的實踐中,有必要盡可能選用環保性能強和能耗低的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同時,在這個時期也需要高度重視減壓設計,在供水系統中使用間接壓力轉換的采樣設計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是有效的,因為無需增加成本。最后,不會產生污染的問題,因為簡化了儲水過程,系統必須確保市政管網直接和無負壓設備進行連接,然后再利用原有舊管網和無負壓設備的壓力來進行供水,如此可以顯著完善建筑給排水設計,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對于目前我國城市建筑中給排水管道中水壓超出一般設計水壓的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和控制,結合不同建筑日常用水情況,給予階段性水壓調整。通過配合使用情況,調整用水壓力,以滿足日常用水需求,并可以根據使用條件降低實際水壓。這對于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非常重要。另外,根據具體建筑物的狀態,可以設計科學的熱水循環,改變熱水循環狀態,提高用水效率。
在使用節水設備和建筑材料時,有必要引入新能源來替代電力和其他能源。例如,使用太陽能代替建筑物中的供暖系統。當前用于居民建筑的水通常通過電加熱。水加熱后,將其存儲在水箱中。如果加熱的水不及時使用就會冷卻掉并浪費能量。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可以大大減少環境污染、設計人員完全可以借助BIM 技術開展熱水循環系統的設計,技術人員需要對建筑物的節能,減少排放以及提高排水系統的耐用性和安全性進行長期研究。
在設計過程中,為達到提高系統整體節水效果和保護水資源的目標,廢水設計和廢水處理可以直接進入建筑物,并可以使用社區集成的循環水進行再循環。可在建筑內部進行污廢分流設計,將水質好、水量大的淋浴等洗浴廢水收集并排至小區統一的中水回用系統中,處理后的水可用于沖廁、綠化、道路澆灑等與人體非直接接觸的途徑,減少自來水使用量。與人體的間接接觸減少了自來水的消耗。雨水收集系統的設計也必須進行調整,以使該系統收集雨水并使其可在屋頂或地面上使用。如屋頂綠化或地面采用透水鋪裝等措施處理可用于雨水。美化環境通常需要更多的水。灌溉,灑水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可以通過減少水的流失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因此在景觀綠化給水系統中可提高滴灌、噴灌設備的使用率,達到節水的效果。
換句話說,必須將建筑的給排水設計與節能減排相結合。我國建筑給排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無法滿足綠色建筑的建設需求。因此,工人必須采取措施改進建筑物中的給排水設計,例如使用雨水或循環水,或減少過多的水消耗并提供有效質量的水。但是,由于這些資源無法解決建筑物中的所有水問題,因此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更多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將節能減排的理念應用于建筑的給排水設計中,從而能夠促進建筑設計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