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模興 山西省柳林縣陳家灣鎮勞保所
現階段,為了使城鄉居民生活得到進一步保障,我國制定并且實行了相應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山西省在2021 年1 月1 日起又實施了與基本養老保險并行的補充養老保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與穩定,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由此可見養老保險機制的重要價值。然而,當前在養老保險具體實施環節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良現象,嚴重阻礙了和諧社會的構建。基于此,則要求相關部門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改善并優化養老保險機制,為人們美好生活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由于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較大,致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具體實施環節存在較高程度的不良效果。例如,在部分經濟基礎良好地區,由于該地方政府可以支配和使用的財政資金比較充足,所提供的補貼費用更多,因而使得當地的養老服務水平較高;在經濟條件薄弱地區,由于當地政府財政收入水平不足,使得相關養老補貼基金有所下降,進而導致一些農村居民拒絕參保[1]。
針對當前發展趨勢可以得知,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居民文化程度不足、思想意識較為落后,且交通條件不夠發達,導致農村居民根本不了解關于養老保險的基本內容,因此不會貿然參保。還有部分農村居民在相關部門宣傳人員的引導下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然而其所選擇的繳費檔次較低,進而降低了養老保險金的籌集效率。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農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但即便如此,由于受傳統意識觀念影響程度過大,也會降低農民參保率。
目前,在地方經辦機構當中存在工作人員數量不足、規模過小等問題,很多工作都需要同一個人進行管理和操作,嚴重降低了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以及質量,進而導致以下問題:一方面,降低了該地區居民對相關機構的信任程度,對參保持有觀望態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會出現官員腐敗問題,如私自挪用養老基金等。基于此可以發現,不完善的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城鄉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和發展,并且直接損害了相關居民的切身利益。
一方面,結合相關調查資料能夠從中發現,我國針對養老保險領域所實行的監督管理體系尚且不夠健全,其主要體現在一些基層管理部門,由于其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使得相關制度以及具體工作無法得到落實,經常會出現城市與農村養老保險金配置不合理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有很多地區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因而只能實現對養老保險金的保值,無法達到增值效果,例如將資金存入銀行或者用來購買國債等。
結合當前居民養老保險的實施狀況能夠得知,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居民在參保的時候,選擇的都是最低繳費檔次,致使個人賬戶上的養老資金存在不足現象。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選擇最低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的居民高達80%以上。針對個人繳費能力不足問題,我國也適當調整了最低繳費標準,以增加個人賬戶的養老資金,山西省還通過施行與基本養老保險并行的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變相地增加了城鄉居民的參保金額,但人們也只選擇最低檔次交納,雖然有些效果,但也增加了工作的煩瑣度和老百姓的怨言。除此之外,在農村地區有很多年輕人不愿意過早參加保險,等到四十歲之后才開始參保,也就是在滿六十周歲之后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金,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會使得農村地區的居民個人賬戶繳費中存在嚴重的“年齡陷阱”問題。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呈逐漸上升趨勢,但此類人群的戶口卻還保留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也是導致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進展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即在需要繳納養老保險金的時候,農村地區的相關工作人員無法及時聯系甚至根本聯系不到外出務工居民,存在嚴重的“斷繳”問題。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年輕人群不能夠采用長期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認為六十歲距離現在比較遙遠,本著觀望態度等到四十歲以后再進行參保,具有滯后性;一些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宣傳工作不到位,使得當地居民并沒有意識到參與養老保險的重要價值;也有部分人群認為參保之后所得到保險金額較低,吸引力不足,進而降低了相關人群的參保熱情程度。
養老保險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有一些地方政府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對相關保險業務掌握不夠熟練,針對居民所提出的問題只能加以簡單回答,根本無法系統化地解答養老保險問題。不僅如此,在進行保險繳費期間,由于辦理時間趨于集中化、基層辦事工作人員數量不足等原因,導致服務質量水平呈下降趨勢,進而不利于相關養老工作的正常進行。除此之外,比較于城市與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城市地區采用信息化技術方式來辦理養老保險業務,且業務辦理成效顯著;而農村有的地區還在使用傳統的人工辦理方式,其工作效率以及服務質量具有較高程度的滯后效果。
為了進一步強化對養老保險金的管理水平,增強養老金的實際運行效益,應基于現階段城鄉具體發展狀況創建系統性、規范化的養老基金監督管理制度,堅決打擊相關部門人員私自挪用養老金問題,切實做到專款專用,以更加高效率地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優質的社會服務。第一,應加強對經辦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監督,并建立與之對應的管理體系,分別將養老保險工作中的基金征繳、基金發放以及運行等環節加以精細化管理,強化對相關工作的具體落實和實施。第二,應加大監督力度、拓寬監督渠道以及擴大監管主體范圍等。例如,利用各地方政府部門的相關網站公示關于城鄉養老保險金的具體運行狀況,發揮參保人群的監督作用;開設養老基金咨詢專屬熱線,指派專業人員予以耐心解答,及時解決廣大居民群體對養老金的疑惑,以此來確保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以及監督權;除此之外,還可以尋求媒體幫助、利用審計監督等手段來健全現行的監管模式,這樣可以使得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管理工作得以持續開展,更加公開化、透明化。
為了優化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的實際運行狀態,要求相關部門應強化對居民個人保險賬戶的管理與設計,提高城鄉居民的個人賬戶累計,以進一步增強廣大居民的繳費水平。第一,合理規劃現階段居民賬戶繳費檔次,結合具體情況提升繳費檔次。例如,有關部門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城鎮居民實際人均收入水平,并且按照相應的比例來規定最低繳費檔次。第二,將當前階段中固定模式的財政補貼機制加以整改和優化,通過分檔激勵的方式來創新相關財政補貼體系,以此來增強廣大城鄉居民的繳費能力。第三,確立多元化投資管理制度,提升統籌層次,強化對養老基金運營的管理手段,以實現增值保值的預期目標,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回報與收益。第四,通過關于養老金的監督管理體系來提升基金投資的管理水平和基金收益,進而增強城鄉居民個人賬戶的實際替代能力。第五,通過法律手段,引導居民按規定交納自己的養老保險金,同時教導居民,用零錢攢整錢的辦法,讓自己增收,為國家減負,更是為國家養老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改善城鄉居民參保現狀,提升對養老保險相關內容的關注程度,要求地方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開展養老保險工作的重視程度,針對具體保險設計做好一系列宣傳工作。第一,面向農村地區一些參保意識相對低下、對養老保險認知不夠的中青年人群,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積極開展宣傳教育,盡最大能力促使該類人群意識到參加養老保險的重要價值,這樣一來則可以讓中青群眾主動地參與養老保險;在此期間可以采取的宣傳手段如下:在宣傳欄處張貼公示、指派人員發放宣傳小冊子、通過廣播站宣傳養老保險、推送手機短信以及利用網絡信息服務平臺等方式。第二,面向農村地區文化素質不高且理解能力較為低下的群體,可以選擇合適時間以及地點對其開展關于養老保險問題的知識講座,使用簡單易懂的講解方式讓農村居民進一步了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具體事項,進而意識到養老保險的諸多優勢效果來提升參保概率,最終達到全民參保的理想目標。第三,通過對養老保險征繳工作的宣傳,提倡并鼓勵各個地方創建新型居民養老模式。例如,地方社區可以開展輔助居民養老活動,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養老保險的實際使用價值,以進一步增強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水平。
為了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普及工作的高效發展,應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完善地方的實際公共服務水平。第一,借助關于養老保險的相關考核制度以及獎勵機制,來充分調動有關部門經辦人員的工作熱情程度;尤其是針對一些鄉鎮或者入駐農村的養老保險辦理地點,更應該重點提升辦事人員的工作態度以及服務質量;要求經辦人員在處理養老保險過程中,應本著積極、熱情的服務態度,耐心解答居民在參保期間的一系列問題,讓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更加趨于專業化和系統化。第二,應在增設服務網點的基礎上,加強對經辦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將居民參保環節加以簡單化,使得賬戶查詢以及信息資源共享等事項變得更加快捷。第三,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居民養老保險的投資力度,針對當前基層辦事人員做好相應的業務培訓工作,諸如學習金融和法律等理論知識、多了解和學習關于居民養老保險的新規和政策、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培訓與應用等;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應將農村地區的養老保險征繳工作和運營工作加以分離,在此基礎上讓稅務部門以及負責人參與居民養老保險金的征繳任務,人力資源部門以及社會保障部門也應起到相應的管理作用,以加快養老保險征繳的統籌運營。如此一來,可以全方位提升地方基層辦事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符合新時期背景下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有助于實現公共服務水平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綜上所述,基于新時期發展大環境,針對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運行現狀,應不斷加以優化和整改,加強對農村地區養老的重視程度、加大政府補貼力度以及宣傳力度、完善養老保險管理機制、教育和引導居民以大局出發,以愛國主義出發來配合我們的養老保險工作,最終促進城鄉經濟實現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