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技師學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擴張與飛速發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不斷更加,其滲透率不斷上升。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較2018年底增長約1億,網購滲透率從2012年的60%滲透到2020年的78.6%。持續向好的電商環境將為生鮮電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易平臺。隨著全國冷鏈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生鮮的產品質量將會得到有效的保證,人們對生鮮電商模式的采購渠道認同感也將會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網絡購物滲透率的提升,方便快捷的生鮮電商將會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未來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會持續增長,2025年有望達到1.27萬億元。但是隨著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冷鏈物流成本、客單價、商品供應鏈、品控等一些問題制約了其發展,影響用戶體驗。
電商邁入生鮮領域首先就需要整合自建或第三方冷鏈物流,就會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生鮮產品,要求較高的物流配送水平,不僅在送達速度上有很高要求,同時要兼顧食品的新鮮。冷鏈物流就是最佳選擇。相較于一般物流,它的籌建更為復雜與嚴苛,投資成本更大,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而且它的回收期很長。現有市場上的冷鏈物流磨合的情況不理想,涉足企業范圍還需加大。
生鮮流通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很多,很難追溯到產地,品質把關難度很高。還是存在產品標準化問題、品控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以及對高品質、安全的生鮮食品的需求。雖然多數生鮮電商商品在質量、包裝、規格等方面相對規范,但是還會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商品規格不一等現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期望達到的是零庫存,即消費者到商品提供者中間省去多余的存儲環節。但是想要達到期望的經營狀態就需要強大的系統與數據后臺的支持,很難一蹴而就。
生鮮電商通常會將不易保存的商品用特質的氣泡膜包裹,有時為了防止造成運輸中碰撞要準備夾帶防隔層,不同類別的商品還需配套不同的箱子,這些都需要高達幾元的包裝成本,也就說明需要達到一定額度才能收抵平衡。而且生鮮食品大多需要冷鏈配送,成本運高于常溫配送,相較于普通電商,生鮮電商存在較大的經營難度,需要更高的成本。
生鮮電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全程需要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這才能保證生鮮電商良性發展。而冷鏈物流體系包括生鮮農產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以及儲存,實現一體化冷鏈物流經營。平臺后臺可以優化路徑、獲取配送過程的相關數據,實時獲得配送信息,車輛信息和貨物狀態信息,并將信息共享給相關主體。上線商家司機和配送員可以實時獲得配送信息并做出反饋,使存儲、分揀、運輸和派送關鍵點產生的操作和信息轉移線上。統籌管理實時監控。政府方面可以出臺一些促進生鮮電商發展的優惠政策,扶持生鮮電商與冷鏈物流協調發展,還要做好生鮮農產品的監管工作,進行市場風險監測,建立完善的生鮮電商經營管理模式。同時,為了更好的降低生鮮電商的營銷成本,要鼓勵城鄉地區積極組織搭建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網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整合物流資源,對物流節點進行優化,降低物流損耗,有效的降低生鮮電商成本。
生鮮商品的質量,從類似菜市場商品,到有機生鮮食材,再到進口肉類等層級,層次相差很大。生鮮行業的生鮮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生鮮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商品在商標等方面還不規范,產品種類、商品包裝、品質等方面標準不統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降低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因此整個生鮮行業應該尋求一個行業標準來衡量產品。要不斷提升生鮮電商商品品質。鼓勵生鮮電商與優質菜農、果農、供貨企業、農業合作社開展合作,從源頭上提升商品質量;提升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加強對平臺上非自營商家商品質量的監督,從流通過程提升平臺商品質量。
客單問題是影響生鮮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便利店的客單更低,還是有一些國際知名名牌盈利情況非常良好。這里最重要的問題是復購,餐桌上的實物明天都要吃,一旦用戶認知形成,別人是搶不走的。而提高人們的復購率,需要保證用戶的“及時感”:及時送達,可以及時做上飯,就會有確定感。加大對生鮮電商前置倉扶持政策利好,盡力達成生鮮電商前置倉與生鮮超市、社區菜店等便民業態享有同等政策待遇,在租金、裝修等投資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加強多方合作,提升客戶復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