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涵 寧夏鵬程飛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針對建筑業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相關優化措施,并對其中的動態管理系統優化理論進行了簡要分析,構建了基于工程造價動態管理體系優化為目標的管理措施,這不僅能夠對建筑工程造價的作業環境進行調整,同時能夠優化工程造價的管理模式,提升造價準確率,構建標準化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從建筑工程項目的角度來看,建筑造價動態管理的直接作用是可以大幅度減少建筑工程建設費用,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資金。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復雜性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忽,都會造成建設費用大幅度的增加,對于建筑項目自身的建設尤其不利。通過造價動態管理的開展,可以在資金層面上對建筑項目進行整體性管控,管理內容比較全面。以建筑施工為例,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管理人員會對項目進行嚴格管理,保證人員施工規范性,減少資源浪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工程建設費用會明顯減少,而且能起到提升項目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性的作用,對于項目自身建設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的建筑行業雖然整體上處于非常好的發育狀態,但是市場環境對個體企業并不友好,企業如果要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轉變管理策略,從造價管理方面入手,保證建筑工程建設的實際費用與預算費用相符,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造價動態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基于此,在建筑工程項目開展過程中,企業方面要注重造價管理模式的有效調整,利用動態管理模式對項目建設資金進行壓縮,真正實現經濟效益。
以成本控制為核心,加強對工程總體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從內外部環境優化成本控制措施,加強對建筑項目運營及管理,從而促進和整合內外部環境的優化,提升建筑項目的正常運營,并加強基于費用控制為基礎的相關管理機制的優化。在造價控制及管理機制優化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建筑造價管理及控制的總體思想的認識,運用現代化的工程造價管理理念,提升建筑造價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管理機制,以制度建立為基礎,因此應建立基于造價制度管理為基礎的成本管理控制,從而加強造價工作人員對于成本管理的意識。
規劃設計階段是工程造價動態化管控的重要環節。首先,要認真做好工程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招標工作,結合投資決策方案,優選設計單位,保證其資質高、信譽高,確保所設計的施工方案具備較高的科學合理性,滿足法律標準及業主要求,避免出現變更現象增加造價成本。其次,在規劃設計階段要重視對先進技術的應用,達到更加理想的設計效果,保證施工的可行性。再次,要積極優化工程設計方案,組織專家組對設計方案進行論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進行優化設計,及時發現設計方案所存在的問題,集中展開論證解決,要將價值該工程理念融入其中,最終制定最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控制工程造價。例如,某工程項目設計方案計劃應用預制樁工藝,在應用價值工程理念優化工程設計方案后,最終決定采用灌注樁工藝,最終通過實踐證明該工程每平方米成本降低近30%,鋼材用量減少近1/2,極大地降低了工程造價。最后,在設計實踐中,應保證建筑功能完善,再按照分配投資限額要求實施造價管控,針對設計中存在的不合理變更進行嚴格的控制,確保總投資額一致。
優質的合同可以有效約束、規范甲乙雙方的行為,避免發包方通過降低工程造價來提高自身的利潤,還能夠約束承包方重復耗費的問題,改變施工單位重經營、輕管理的現狀。在簽訂合同時要根據工程特點科學擬定發包方式、價款調整條件等,避免這兩個因素對成本控制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簽訂合同后要妥善、完整地保存合同及相關文件,包括補充合同協議、工作聯系單、工地會議紀要等等,將這些原始材料整理在一起建立施工檔案。最后,做好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的管理,嚴格按照合同中約定的條款支付工程款項,落實好工程計量工作,按時回收資金,減少無關開支,盡快處理驗收工程量,及時填報工程計量報表,避免超計量、超撥付的問題。
建筑項目要積極實施動態成本控制,促進成本控制和控制環節的順利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此,需要實現完整的流程管理和控制。首先是決策階段。應及時報告動態成本控制以進行審查,并且施工方需要證明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準確估算投資回報率,并開發長期投資方案。其次是設計階段。工程造價人員需要仔細評估項目投資的成本,加強動態和成本控制,并實現適當的管理和管理目標。相關工作員需要意識到工程造價的重要性,合理制定和使用設計計劃,確保項目質量,并合理降低投入成本。最后是建設階段。需要充分了解施工進度和現場施工條件,制定動態成本控制并減輕不必要因素的負面影響。
總之,工程造價是有一定困難的工作,做好建筑工程造價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明確影響造價的因素,進行一些解決措施,還要將管理工作進行完善,設計好圖紙,計算好各個方面的費用,雖然說動態控制有著很多的便利之處,但在實際運用中還有許多的不足,我們應該不斷的進行實踐和探索,相關人員應該針對這些不足進行改善,從而將企業的利益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