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羅羅 南開大學
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研究人員的關注點多集中在傳統金融理論中,對行為金融學的認識較為膚淺,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行為金融學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證券市場中異常情況頻出。目前,有關人員已經認識到了行為金融學的重要作用,積極研究行為金融學,并在證券市場中加以應用,實踐效果較為理想。但是由于思想觀念的影響,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工作還需進一步改進,這種情況下,對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
行為金融學以社會學、心理學、金融學、決策學及行為學為理論依據,主張重點分析心理因素對投資者行為影響。
現階段,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普遍存在著風險規避、過度自信等情緒,對投資者的行為造成了較大的干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證券市場的穩定性[1]。在實際投資過程中,部分投資者不能深入分析證券市場的情況,在投資過程中盲目自信,過度相信自身的判斷,對證券市場的分析過于片面,而且對自身能力的預測不夠準確,導致在投資過程中不能合理控制投資金額及方向,投資效果較差。而且部分投資者投資過程中會受到錨定思想的影響,不能快速接收新信息,對證券市場變化的反應較慢,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導致錯過最佳投資時機,也會影響投資的收益。從眾心理對投資者的行為有著較大的影響,部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對自身判斷不夠自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盲目按照多數人的投資方向進行投資,不能獨立進行判斷。還有部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存在自負心理,導致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自身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投資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將偶然事件與投資收益進行聯系,并不能對證券市場進行分析,投資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還有部分投資人員在投資時存在風險規避意識,在投資過程中不能根據自身分析結果來進行投資,多是在規避風險后需求投資收益。此外,還有部分投資人員在投資及拋售后會出現后悔心理,擔憂自身投資及拋售時機是否合理,導致這種情況的注意原因是投資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市場缺乏深入地分析[2]。
投資者的心理對其投資行為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會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缺乏深入地分析、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較低等情況會加大投資人員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投資人員的正常判斷,導致投資行為出現一些編號。不同投資人員的心理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心理上的差異會影響投資人員的投資方向和時機。而且投資人員的心理因素是在不斷發生編號的,在投資前一刻投資人員的心理編號最為復雜,極有可能因臨時的心理編號改變投資策略。投資人員的心理變化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心理因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在投資結束前并不能確定心理因素對投資結果的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的[3]。
在以往的金融理念中,研究人員認為投資人員的行為是理性的,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其他方面因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研究人員在理論研究及實踐的過程中默認投資人員在充分分析市場情況的基礎上選擇最為恰當的投資方案,過高的估計了投資人員的能力,忽視了投資人員市場分析能力、金融知識掌握情況及信息獲取中存在的不足,導致理論研究及實踐中難以科學合理地解決證券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對證券市場的穩定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行為金融學與以往的金融學理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其認為“理想化”的投資行為是不存在的,強調心理因素對投資人員行為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分析可能影響投資人員行為的因素,并要求投資人員在投資行為中自覺克服相關因素的影響。行為金融學在實踐應用中解決了季節效應、動量效應等證券市場中常見的問題,能夠為投資人員合理進行投資提供一些參考,確保證券市場的穩定。
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的準入門檻較低,導致投資人員的綜合素質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員對金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證券市場的研究也存在著一些不同。相比其他地區及國家,我國金融投資行業起步時間較短,缺乏相關經驗,政府部門為規范金融投資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金融投資行業的發展,但是也干擾了市場的正常運行,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穩定。
中小投資者由于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流動資金較少,而且對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在投資過程中往往較為謹慎,比較容易受到規避風險心理因素的影響,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會錯過最佳投資時機。而且中小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缺乏有效地監管,導致投資過程中較為隨意,并沒有嚴格的規范,心理因素對其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應注意對行為金融學的學習和應用,在投資前對證券市場變化情況進行深入系統地分析,明確證券市場變化規律,提前做好應對方案,以此降低心理因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4]。
相比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消耗的資金較多,而且已經具有相對完善的咨詢體系,在投資前往往進行了系統的討論與細致地分析,投資行為的科學性有著較大幅度地提升。而且相比中小投資者而言,機構投資者獲取證券市場信息的途徑較多,而且經驗相對豐富,在投資過程中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投資水平有著較大幅度地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系統地接受過培訓,機構投資則在投資過程中過于謹慎,在投資過程中為保證委托人的利益會錯過一些投資時機。還有部分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靈活應用行為金融學,通過反應過度心理對中小投資者的行為進行誘導,導致中小投資者產生誤判,由于錯誤信息的誤導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投資行為,進而為委托人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國家金融部門應明確自身在穩定證券市場中發揮出的關鍵作用,對行為金融學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實際工作中高度重視行為金融學的應用,進而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國家金融部門在分析股市與宏觀經濟指標存在的存在時便可以利用行為金融學進行解釋,導致股市與宏觀經濟指標存在沖突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政策尚不明確,投資人員在投資過程中會受到規避風險、從眾心理及過度反應的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快速高效地做出合理的反應,進而導致矛盾的出現。而且在金融市場調控中行為金融學也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金融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應加以注意。在調控金融市場時,金融部門應充分考慮到投資人員的心理因素,加大對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為投資人員獲取信息提供便利,提高投資人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幫助投資人員樹立信心,以此激發人員的熱情,確保投資人員能夠正確選擇投資時機,進而實現改變股市偏軟情況的局面,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5]。
綜上所述,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主要在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及國家金融部門方面,其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投資者明確投資風險,避免外界因素對投資行為的影響,進而提高投資的合理性及科學性,保證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不足,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中的應用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有關人員及單位應明確現階段行為金融學應用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加強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并在實際工作中加大對行為金融學的實踐,切實提高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水平,進而實現避免金融市場動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