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怡 郭曉蓓 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亞里士多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百科全書式”的大家;他的眾多思想都對后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幸福主義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思想。亞里士多德認為追求幸福是每個人必然的選擇,是一種自然傾向,幸福以自身為目的,同時又是其他一切目的之目的;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
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可以從兩種角度進行解釋:第一種角度是德性,德性是促使一個事物有良好的狀態并使其實現活動獲得好的成果的品質,從這個角度來說德性是構成幸福的首要因素,德性應該被用以泛指一切事物的優秀的性質或者品質,它能夠提出或保存諸善,在更多事情上帶來良好的效果。第二種角度是活動,即幸福需要通過德性的活動也就是實踐才能夠達到。從這個角度來說幸福是一種實踐活動,是需要人們以其為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
亞里士多德說:“每種技藝與研究,同樣地,人的每種實踐與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善被其認為是世界上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標,而且所有行動都有其目的——某種善;作為生命自然目的的幸福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幸福,生命就是一個自然的本性的過程,而自然所產生的事物都是目的與能力融合的一個統一體,人的生命也包含其中。亞里士多德指出:在不同等級的善中,幸福就是最高級最完整的善,是一切善的歸宿,是最后和最大的善;人們追求事物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追求這種事物或許是對另外一種事物原因的追溯;人們的行為活動紛繁復雜,自然目的也是各種各樣,將這些行為串聯成為一個完整的鏈條,每個行為的價值和意義都從它所追求的目的中去獲得,這個目的的價值和意義又從下一個目的中獲得,環環相扣,而這個無限循環的最終目的地就是善,這樣人的行為才獲得意義和價值。
此外,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的人就是“那些按照完全的德性活動,在一生而不只是一個短暫時期有充足的外來好處供給的人”。有德性的活動是幸福的充分條件,而長期的、充足的外在好處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亞里士多德并沒有把幸福與德性畫上等號,他認為快樂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有德性的活動伴隨著痛苦或者終將導致不幸的后果,那么它只能在正常意義上被認為是悲慘而絕非幸福;他強調,財富、名譽、門第、閑暇等外在好處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正如音樂家使用好樂器只是他成功演奏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一樣;外在好處只是實現幸福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更不是幸福本身。在具體闡述幸福的真正含義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得出“幸福是靈魂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這一結論,他認為人的幸福是在德性的基礎上落地生根的。
從自我方面來看,大學生處于未成年向成年的社會化過渡時期,對幸福的認知不明確,迷失自我,不明白幸福是什么,以及如何追求幸福。隨著高考結束后學習壓力減小,以及大學的學習環境較為放松,部分學生容易迷失自我也迷失方向,導致對自己認知不清,定位不準。此外,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一些學生離開了家庭的庇護,又在生活、學習方面遇到一些不如意,加之沒人傾訴、無處發泄就容易導致心理壓抑等負面問題。
從社會方面來看,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對于幸福是什么的想法更加不明確,不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么樣的幸福。現代企業用人標準高,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轉化率的高低,引起了社會上的“考證熱”“考公務員熱”等等,為了從數萬人中脫穎而出,往往要面對非常激烈的競爭,一些學生承受不了社會的壓力,變得自暴自棄,想要在復雜的社會中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就要保持較高自我價值的需要,為自己在社會站穩腳跟爭取機會。
從自我的角度看,亞里士多德認為要想追求幸福首先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分為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是善于總結自身的優點以及缺點,保持良好的心態,找準自己的明確定位,凡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恰當、全面的認識自己。第二是在自我定位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設計,通過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負責的為自己制定一條適合的發展道路,為未來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奮斗目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第三是進行自我評估,與時俱進,自身在發展的過程中還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定期對自己進行評估并作出適當的調整,加強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如同亞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中道”原則,要選擇適度就要慎重選擇,所以要想追求幸福首先要謹慎選擇,仔細研究目前所沉迷的事情并分析其性質,在事情的兩個極端之間做出正確適度的選擇。
從社會的角度看,要認清幸福與與德性的關系。德性是幸福的首要因素,要在德性的基礎上做出謹慎的選擇,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繼承者,國家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后備力量,大學生要實現自我價值就要樹立和實現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重貢獻,講奉獻,正確認識和處理貢獻與索取之間的關系。要把集體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前方,為祖國的建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培養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力;要勇于開拓創新中華文明,勇于承擔各種社會責任,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發展自身,將來能夠投身于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在實踐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