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自我國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尤其在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上。小學時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處于一個發展的特殊階段,所以對他們進行德育非常重要,但是實際情況下,我國的德育工作開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基于這個情況,我們在此提出了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驗性的幾點對策,以此期望能對小學德育工作進行優化,讓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對策
一、現目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現狀
(一)缺乏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視
受到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教育工作仍舊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區分學生優劣的參考,過多的重視應試教育成績,必然會忽略德育工作,學生的心理是否正常,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并沒有受到關注。即使個別學校開展了德育工作,也是形式主義,教師只會灌輸式的照本宣科的講授德育知識,或是讓學生自行閱讀,缺乏和學生的交流溝通,這種德育方式只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看似開展了德育工作,實際卻沒有任何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
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家長對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他們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對孩子德育養成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潛移默化的從父母的身上習得一些東西。或許是行為習慣,或許是思想認識。很多家長認為,作為父母,只要關心并且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健康,努力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樣的家長就是合格的,所以他們在衣食住行上以及在學校的選擇上會盡可能的花費更多的注意力。而當孩子進入到學校之后,他們就認為,他們不需要操心孩子在學校的事情,這些都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他們并沒有做好與學校之間的互動,對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了解的很少。
(三)學校的德育理念陳舊
受到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德育室都會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即老師在念,學生聽,這樣的上課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自然而然,對德育毫無興趣,所以在這樣的課堂上,他們也很難集中注意力。在老師和學生的想法中,德育并不屬于必修課,所以在聽課時他們更加不重視。本身德育課和其他課程存在一定差異性。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道德上的情感共鳴,但是在大多數課堂上采用的灌輸式的單一方式,不僅會讓學生不夠重視,而且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因此很難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提高小學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對策
(一)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選拔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而言,老師就像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為他們指明道路的人,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應當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進行引導,所以作為教師應當時刻按照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教師應當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師德。自身要做好禮儀思想道德,做學生良好的楷模,做到言傳身教。而學生在老師的熏陶下,也會下意識的學習,參考老師的標準,來嚴格的要求和約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學校在對德育教師進行選拔時,應當更為注重教師的師德,在崗之后,也會加強對教師的定期培訓,做好教師的思想覺悟更新。
(二)創新德育教育方式
學校不僅要引領教師摒棄傳統的德育方式。也要努力的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多元的課堂環境氛圍,讓學生遠離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是知識習得的最好方式,所以學校應當全方位的去思考開展德育工作的實際意義,避免形式教學。在進行德育開展過程中,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關羽更多的課外活動,如植樹,爬山,參與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感悟,他們會在這些日常生活小事中,認識和理解到德育的真正意義。教師可以在這些課外實踐拓展中,向學生講授德育知識,寓教于樂。學生的心智得以磨煉的同時,道德情操和水平也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分享的方式,向學生分享一些先進事跡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學到一定的知識,自然而然的會樹立良好的道德規范。
(三) 優化教育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但是學生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是沒有改變的,教師在愛學生的同時,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對于做錯的地方應當及時指正,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當教育學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本身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待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個時候教師的作用就尤為關鍵。
(四)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
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只是局限于學校,家庭社會,同樣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社會的未來。首先,學校應當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制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德育教育方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的,所以學校應當承擔主要的教育責任,但是家庭教育應當同樣重視,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德育的目的。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優化教育方式,而在課后,家長應當充分配合學校。雙方保持交流互動,首先,父母應當為孩子做好表率,應當盡量多關心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關注,及時糾正。而社會在德育過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風氣好,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就好,本身小學生對待事物有著更多的好奇,新鮮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興趣,所以社會的主流媒體在宣傳一些事物的時候,應當從客觀角度分析,宣揚真善美,對于假惡丑要摒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社會應當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免費實踐場所,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理解德育的目的,讓學生在先進事跡中得以熏陶,從而加強對自身的要求,不斷地走向符合道德標準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小輝.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2):11-12.
[2]蘇艷玲.如何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24-25.
[3]王仕魁,謝彥波,王河濱.提高小學德育實踐性淺探[J].科技資訊,2013(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