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穎 王亞楠 劉國中 朱長倩
摘要:通過分析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對接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必要性和相關“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長效合作機制、組建培訓項目團隊以及推進技術技能平臺建設四方面創新探索實施路徑,以期推動新商科專業群有效實施1+X證書制度,切實提升新商科專業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新商科,1+X證書制度,實施路徑
2019年4月以來,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多次強調要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推動更多職業學校參與1+X證書制度實施,服務學生成長和高質量就業。經過2年試點考培,高水平新商科專業群建設過程中1+X證書制度的推進遇到了一系列瓶頸問題。目前教育部已發布的四批“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商科相關的證書有32個,證書眾多如何結合專業特色進行選擇,專業教學標準課時限制下如何推進課證通融,且保證學生的訓練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新商科專業群的1+X證書制度實施路徑仍需結合專業背景探索新的有效路徑。
一、實施現狀
1.新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對接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必要性
2017 年至2021 年“數字經濟”已前后4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必然帶來的是企業數智化轉型,從而引發業務流程重構和業務場景升級,對商科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大部分新商科專業群通過組群專業各方向主干課程共享,信息技術與群內課程整合,師資互為支撐,充分發揮專業群協同效應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但是對人才培養的技能水平進行全方位客觀評價是存在困難的。要精準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并且做到有效評價,行業先進企業作為培訓評價組織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為商科人才體驗行業前沿技術、適應數智化業務環境提供了新平臺和相對完善的考評機制。
2.新商科相關“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施存在的問題
(1)X證書與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邊界不清
1+X證書制度中的X證書主要載體是各企業作為考評組織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而我國職業院校近10多年來多以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作為人才培養技術技能水平的衡量標準之一。以新商科專業群中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為例,曾經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目前還有助理會計師證可以考取,這些證書已經有較好的社會認可度,這些證書是否納入X證書范疇,是否需要繼續培訓學生參加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考評值得進一步探討。
(2)X證書同質化嚴重,社會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當前參與試點的新商科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行業企業前沿業務處理環境和標準的設計原理、結構等方面同質化嚴重,缺乏對同行業證書間適用情況、崗位技術技能要求的界定,導致職業院校在選擇證書過程中方向不明確,特色不突出,單純為了響應政策而推進,較為盲目。另外,大部分新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從職業院校試點推廣,社會認可度并不高,“含金量低”的證書過多貫穿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職業院校學歷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3)X證書數量過多,項目培訓師資不足,課證融通不夠
新商科相關X證書試點推廣過程中,往往都是師資培訓先行,證書數量過多,首先就要占用大量教師參加各類證書的師資培訓,后續證書試點考培過程中也要占用大量師資開展證書培訓,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費用成本都相對偏高,給教師增添了新的負擔。大部分參與試點的院校目前仍處于適應探索期,在證書選擇、考培安排、考點建設以及專業教學標準的調整上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尤其是大量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如何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仍需精細到各門課程教學團隊相互探討。證書評價組織跟進也不夠及時,導致試點院校處于被動地位。另外,X證書考培經費支持力度不足,學生報名費用、培訓費用等經費支持政策并不明確,利益劃分不均衡,難以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二、實施路徑新探索
1.創新對接“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模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以商科專業核心職業品德為根本,以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機制為動能,以訂單班和工學交替雙軌培養為路徑,以“樹人—培才—育匠”為三階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崗位群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以校企共建穩固的生產性實踐基地為依托,以數智化技術為引領,形成“雙元三階五德”商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
院校與評價組織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按照專業教學標準課程設置的要求以及結合各院校自身的專業特色進行拆分,落實到相關課程的教學單元并形成新的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修訂課程標準。在課程體系中增加1+X證書專項實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加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內容,編寫課證融通教材,使“1+X”證書職業標準及能力融入課程教學標準及教學資源中,確保考證內容和課程內容深度融合。
2.探索對接培訓評價組織的長效合作機制
積極爭取作為“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牽頭院校,爭取參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對接評價組織,在省內牽頭開展相關證書的師資培訓、考培推進工作,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院校和社會推廣。通過與評價組織的合作,一方面,能夠推動專業教師接觸新業態,不斷提升實踐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助力商科專業向數智化方向轉型,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影響力。同時,也要進一步貫徹落實1+X證書制度考培經費支持的相關文件精神,合理進行利益劃分,最終達到學生、教師、院校、評價組織四方共贏。
3.組建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項目團隊
教學團隊教師分組分批次參加線上線下X證書的師資培訓,覆蓋面要大,培訓的過程也是了解新業態、提升實踐水平的過程,一方面為試點考培工作的推進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另一方面教學團隊中越多的教師參與到X證書的師資培訓,越能更好的進行崗課賽證進一步融通。也有利于后期進一步研討確定重點推進的真正能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能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質量X證書。
4.推進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技術技能平臺建設
繼續深化產教融合,與評價組織合作,按照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規定的培訓和考評環境升級改造虛擬仿真實訓室,搭建“互聯網+商貿流通”產學研育人平臺,以此為支撐,開展技術應用研究和崗位技能培訓。
參考文獻:
[1]楊光龍等.“1 + X”證書制度下高職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研究[J].職業技術,2021(10):66-71.
[2]陳華,何少慶.國家資歷框架下 1+X 證書制度實施的關鍵與路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21(08):36-42.
[3]劉林山.學習者視角下 1+X 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困境與引導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6):13-18.
課題項目:本文屬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商科專業群“1+X”證書制度實施路徑創新研究”(SQ2021195);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數智化背景下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實踐育人體系研究”(200407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