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
摘要:電影音樂作為電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敘事性表意元素,與語言敘事文本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本文以電影《亂世佳人》中大量出現的電影音樂為切入點,對《亂世佳人》的背景音樂和插曲進行全面評析,闡釋電影音樂在敘事視角和敘事過程上的特色,探討它在故事發展、情感表現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應用。
關鍵詞:電影 敘事 音樂敘事 敘事視角
在電影中,敘事并非僅僅借助視覺的手段構筑出來,音樂也是將敘事信息送給觀眾的程序中的組成部分。①作為好萊塢歷史上最重要的經典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已成為電影史上的一件瑰寶。它的成功來源于史詩般的原著、優秀的改編劇本、近乎完美的演員,當然更少不了與之相匹配的美妙音樂。該劇劇情長,結構復雜,光配樂就發展出11個主題,99段音樂。這些音樂,在這部電影中成為敘事中介,在刻畫主人公思想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方面承擔了某些敘事功能。本文對電影中部分音樂進行賞析,并借助音樂作為電影藝術表現手法的手段,分析它在敘事視角和敘事過程上的特色。
一.音樂在敘事視角方面的應用
按照敘事學的理論,當一部電影要講述或呈現一個故事時,作者/隱含作者/導演要用鏡像語言創造一個可供接受者觀看的文本,建構一個聚焦文本的視點,從而確定電影的美學風格和藝術追求。敘事視角是敘事的核心問題。②而為了更好的發展表現情節,影片常常變換視角。電影音樂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同類型不同節奏的音樂能夠將觀眾置于不同的視角,讓觀眾在轉換視角之間欣賞電影,置身于不同的情境。
影片《亂世佳人》就很善于用音樂調動敘事視角,它借助音樂用靈活多變、流暢的視角還原出了南北戰爭時期的戰爭景象,并在如此混亂的場景陪襯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
影片一開始就采取了全知視角。全知視角是一種無固定視角的全知敘述。在全知敘述中,作者/隱含作者/導演采用的是自己處于故事之外,可隨意變換的上帝般的敘述眼光。作者/隱含作者/導演對其影片中的人事、心理和命運,往往擁有全知的權利和資格。③而在敘事過程中,導演在運用敘事謀略的時候,又很少絕對采用全知視角。他把作者全知的圓切割成限知的扇面,即限知視角。④限知視角也不是只局限在某一個限知區域內,它會隨著情節的發展而不停變化,隨著限知視角的流動,積累限知而成全知。④例如,在影片的序幕中,恢弘史詩般的音樂一下子就把觀眾置于導演那看似無意的全知視角之下。仿佛,導演站在云層頂處,俯瞰著南方這片土地,帶領著觀眾走入故事。以小提琴為主樂器的南方民謠奏起。伴隨著音樂,種植園文明展現在觀眾面前。安靜祥和的音樂引導著觀眾進入了南北戰爭爆發前的塔拉莊園。但是音樂突然停頓,畫面也一下子漆黑,可是敘事并沒有終止,節奏反而陡然加快。這種音樂讓觀眾緊張。而畫面卻是空洞無物,觀眾正覺著自己的眼睛無處安放時,代表北方文明的鐘聲敲響,畫面也變得明亮。觀眾的視角轉向了郁郁蔥蔥的草地。突然,音樂又開始變換,越來越急促,敘事視角投向了天空。畫面上籠罩著低低的烏云,預示著一場新的生產方式的革命將要來臨。
但是對于同一部電影,除了使用全知視角和流動的限制視角外,還會轉換成固定的限知視角。在某種意義上,限知視角是對全知視角的有限性的認可、突破和發揮。一些精彩的歷史敘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視角,在事件原因、過程和結果的發展鏈條中出現了表現和隱藏、外在事態和深層原委之間的張力,使敘述委婉曲折,耐人尋味。⑥在《亂世佳人》的敘事過程中,作者/隱含作者/導演/配樂師在切換敘事視角時,會插入背景音樂,帶領觀眾進入另一種敘事視角。
例如,斯嘉麗在十二棵橡樹莊園參加烤肉節時,一群紳士圍著斯嘉麗獻殷勤,這時的音樂是歡快愉悅的。當梅蘭妮與艾希禮倆人手挽手走來時,音樂曲風忽變,突然變得低沉舒緩,隨著音樂的變化,敘事視角也從外視角轉換到內視角即斯嘉麗的視角,通過這種視角的轉變,表露了斯嘉麗在看到艾希禮和梅蘭妮的親密情況時的惆悵與憂傷。
在斯嘉麗帶著梅蘭妮回到塔拉莊園后,面對著一片頹敗景象,斯嘉麗在尋找自己的家園,她說:“我的塔拉呢?”眼睛在慢慢的搜尋自己的家園。隨著低沉舒緩的音樂變的越來越強,影片也從全知視角變成了斯嘉麗的限知視角。借助斯嘉麗的視角,觀眾看到,那所房子出現在觀眾眼前。在斯嘉麗和仆人的交談過程中,借助仆人的話語刻畫了北方軍隊的燒殺擄掠。這里,作者\導演借用了偏執的南方視角,完全是站在南方種植園主的角度上說的。
二.音樂在敘事過程中的應用
由于電影主題、人物和情節發展不同,音樂敘事在參與敘事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敘事效果。而《亂世佳人》中,導演正是采用了具有一定內涵的音樂,來配合電影主題的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和故事情節的進行,從而與電影畫面達到很好的契合,給欣賞者以多重的審美。
1. 與主題有關的敘事功能
艾森斯堡著名的“聽——視對位說”理論中提出畫面影像必須與音樂主題相對稱。故而,選取的電影音樂在敘事過程中要能凸顯主題,深化故事的主題思想。在一部影片里,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刻,音樂都能直接參與敘事過程,對劇情或主要人物起到烘托、渲染,從而達到深化影片主題思想的作用。《亂世佳人》影片里以電影音樂的原貌參與了故事敘事的當推那首雄壯有力以塔拉莊園為主題的背景音樂。這首交響樂曲由馬克思·斯坦納創作,氣勢恢宏磅礴,貫穿影片始終。當斯嘉麗和父親杰拉爾德站立于塔拉莊園的古樹下眺望塔拉時;當南北戰爭爆發后斯嘉麗回到塔拉莊園時;當塔拉莊園被北佬踐踏蹂躪后,斯嘉麗舉手向天發誓時;當影片最后瑞特傷心離去,斯嘉麗懷著“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的念頭踏上回塔拉的歸途時,這首以小提琴為主要演奏樂器的樂曲總是適時響起,時而激昂,時而悲惻,與情節的發展相得益彰。
這個旋律是對“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日月同在”主題的深化,喚起了斯嘉麗心里中的希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影片上下兩部都以土地作結。上部斯佳麗獨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紅色泥土,對天發誓決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在雄壯有力的主題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畫面從斯佳麗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對未來挑戰的剪影鏡頭中淡出;下部斯佳麗望著遠去的愛人瑞德,悲痛欲絕,耳邊突然響起了父親郝嘉樂雄厚的聲音,“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塔拉!家!對,回家!她一定能在紅色的土地上重新得到力量,一定有辦法讓瑞德回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斯佳麗的眼睛重新現出了無盡的希望,高昂的主旋律再一次響起。影片以氣勢恢宏的音樂同時配以片中瑰麗宏偉的畫面,突出表現了這部電影的主題---土地是最最重要的東西,世界上只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在斯嘉麗迷茫彷徨無助的時候,當南方的文明都隨風而逝時,土地永遠不會隨風逝去。相反,它會靜靜的等候在這片芳香的土地上,等待著它的主人——斯嘉麗。而總是在這最恰當的時候,以塔拉為主題的音樂總是適時響起,這音樂深化了主題,將“土地不死”的精神宣泄得淋漓盡致,溫馨感人,演奏了一曲氣勢恢宏的史詩樂章,深深的震撼著受眾的心靈。
2.與人物有關的敘事功能
在敘事過程中,電影音樂能夠外化人物內心情感,表達銀幕上無法直觀的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并能刻畫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并對劇中人物做出概括與評價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從而促成整部影片與觀眾情感的契合。
南北戰爭爆發后,南部紳士們都急不可耐的搶著報名參軍上前線。這時候,激昂熱烈的音樂響起,這音樂雄渾有力,宛如南方軍隊的集結號令,向這些熱血男兒發出了聲聲召喚,引導著他們迫不及待的奔赴沙場,這種音樂很好的渲染出戰爭前勇士們興奮的感覺,恰如其分的表現出這些勇士們的滿懷胸腹的自信。
梅蘭妮的弟弟向斯嘉麗求婚,斯嘉麗決定答應梅蘭妮弟弟的求婚,以治療愛情的傷,并希望通過這段婚姻讓艾希禮傷心悔恨,而根本不考慮這段婚姻是否幸福。作曲家以傳統的教堂管風琴來配合婚禮的莊嚴神圣。管風琴音色飽滿,音量宏大,尤其適合在嚴肅的氣氛下演奏。但是欣賞者仔細聽來,卻感覺不到婚禮的神圣。相反,卻體會到了旋律中所蘊含的悲傷情感。這似乎給戰爭中查爾斯的陣亡埋下了伏筆。而后用軍號聲表現查爾斯死訊的音樂中,除了沙場的蕭瑟外,根本感覺不到悼念的悲傷,這與斯嘉麗此刻的心情是一致的。斯嘉麗根本不愛查爾斯,也就不會陷入悼念亡夫的悲傷心情中。任性叛逆的斯嘉麗無暇顧及到當時社會的正統道德—恪守婦道。在這樣社會價值觀復雜的的大環境下,人們其實根本無法自保。
斯嘉麗因查爾斯病亡到亞特蘭大散心,正逢亞特蘭大軍醫院籌款。在舞會上,還在服喪的斯嘉麗不可以參加跳舞,可是這些紳士小姐們不停挪動的舞步如何能網住她早已撩動的內心。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飛旋于舞池中。盡管寡居,熱情奔放的性格卻讓她不能克制內心的激情,瑞德以出重金捐款的名義為她找到了一個恰當的理由。在舞池中,她旋動自己的舞步,與白瑞德翩翩起舞。此處導演采取有源音樂直接參與敘事。有源音樂,其聲源一般出現在畫面之內,但也可能呈現在畫面之外,能使人感知聲源的存在。《亂世佳人》由于情節發展需要,給舞曲搭配了精彩的有源音樂。以有源音樂出現的舞蹈配樂共有兩段,熱情如火的維吉尼亞州旋轉舞與溫文爾雅的南部民謠華爾茲。這兩段音樂在表達情感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導演用維吉尼亞州旋轉舞來表現斯嘉麗性格中熱情奔放、毫不虛偽的一面和敢愛敢恨、敢作敢為和敢于掙脫世俗生活的一面。而在音樂中加入節奏平穩、曲調優美動聽的南部民謠華爾茲,分明是讓觀眾感覺到斯嘉麗內心深處對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這兩種音樂在影片中形成快慢比較,并以淡入淡出的手法銜接,借用文學中的省略修辭,用于表現斯嘉麗與白瑞德所跳的舞蹈其實遠多于這兩段。同樣,這種音樂也表明:根本不顧傳統習俗的斯嘉麗終于掙脫了那個壓抑而沉悶的社會道德囚籠,走上了和別的南方女人不相同的命運之路。
三天假期結束后,艾希禮要離家回到戰場,斯嘉麗再次向她深愛著的男人艾希禮表達愛意。充滿矛盾與變化的斯嘉麗愛情主題曲的出現依舊為屬于梅蘭妮的旋律打斷,而隨后出現的低沉陰森的戰爭配樂則預示著南方軍隊即將面臨的失敗。召喚戰士出征的軍號聲與凄美悱惻的弦樂交織在一起,這與戰士艾希禮未知的命運與斯嘉麗的深深的情愫同步交織在一起,安靜的鏡頭下涌動著某種深刻的情緒。此處的音樂起到了暗示人物命運和外化人物情感的作用。這種纏綿悱惻的弦樂讓人想到南方軍隊的慘敗。哀婉悲傷的配樂對南方軍隊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3.與情節有關的敘事功能
在電影創作中,當敘事主體有意識的視音樂為情節的制造手段時,音樂就從平行的敘事時間進入到畫面的敘事空間,音樂本身成為故事情節,并能推動情節的發展。音樂與整個影片的敘事節奏是相輔相成的。除此之外,音樂還能夠填補電影中的敘事空白,增加畫面之外的空間距離,為敘事的發展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亂世佳人》這部影片中,不同的事件發生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卻能渾然一體,讓人感覺不到其中有斷層。這些支離破碎的片段之所以能夠流暢的發展,就在于音樂在敘事中能夠像一根線,把這些情節像串珍珠一樣串起來。在摧垮了南部聯邦后,北方軍隊繼續前進,留給南部一片廢墟和狼藉不堪。此處用了雄壯激昂的交響樂曲,音樂漸漸變得明快,音樂中蘊含著光明的未來。音樂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斯嘉麗的家人正在土地上勞作,辛勤的摘棉花。塔拉莊園幸存下來,音樂此處填充了敘事空白,補充了北方軍隊對南方土地如何破壞和南方人民如何在戰爭中自救的空白。
在婚后與瑞德的一次爭吵中,斯嘉麗滾下了樓梯。這時,音樂驟然生變,長長又尖銳的音符猶如裂帛撕破般劃破了長空,預示著斯嘉麗腹中的胎兒性命不保。也為斯嘉麗以后的破碎的婚姻埋下了伏筆。同樣,在斯嘉麗女兒波尼一次騎馬中,這種音樂再次響起,而且,越變越強,觀眾已經感覺到了越來越緊張的音樂氣氛。這種音樂增加了情節的張力,和畫面一起成為推動斯嘉麗和瑞德愛情發展的主線。
綜上所述,在電影中,音樂既能夠轉換敘事視角,又能在敘事過程中成為意義豐富的敘事線索,在對主題反映、人物刻畫和情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亂世佳人》這部影片正是借助于音樂的敘事特征,才讓這部影片在世界電影史上成為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1]大衛·鮑德維爾等. 后理論:重建電影研究[M].麥永雄,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 [3] [4]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萬年春.論張藝謀電影的內聚焦敘事特征[J].名作欣賞·學術研究, 2008(6):12.
女,漢族,山東青島,1977年4月,碩士研究生,講師,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