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在打贏河南汛情、疫情“兩場硬仗”的宣傳報道中,《河南日報》堅持守正創新,通過牢牢占據制高點、聚焦業務增長點、做燃受眾關注點、發力隊伍根本點四大抓手,踐行主流媒體職責使命,營造了黨史學習教育和打贏“兩場硬仗”的良好輿論氛圍,著力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夯實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關鍵一環,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了主流媒體的貢獻。
【關鍵詞】國家治理現代化;主流思想輿論;媒體深度融合;策劃效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明確了新聞媒體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職責使命,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作為一條重要實現路徑。
作為河南宣傳輿論戰線的主陣地、主力軍、排頭兵,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在河南汛情、疫情“兩場硬仗”的宣傳報道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直面媒體格局深度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提高新聞工作有效性為目標,想在前、干在前,守正創新、統籌兼顧、把握節奏、務求成效,推出一批通訊綜述、系列評論、深度報道和理論文章,推送一批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新媒體作品,履行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職責使命的重要任務,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立足制高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強化輿論引導能力
從2021年7月下旬開始,河南多地出現的內澇、洪水,隨后又出現疫情反復,這些都不斷考驗著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也考驗著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能力和融合傳播能力。
汛情、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為河南打贏兩場硬仗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也為宣傳報道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再次彰顯了偉大理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指導性。
向公眾傳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聲音,把“兩個維護”落實到新聞實踐中,是黨媒集團的使命所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導向,把這場洪澇災害當作錘煉黨性的最佳時機和為群眾辦實事的檢驗場地。
一是確保黨中央聲音天天見、不斷線。發揮《河南日報》黨報引領作用,在最重要的版面、最突出的位置,對關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稿件應發盡發,并做好講話精神闡述和反響,彰顯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和深沉的人民情懷。7月22日,《河南日報》在頭版頭題位置刊登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短短幾百字的消息通欄處理,提煉出雙行大黑主標題,濃墨重彩、迅速準確地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傳達給全省上下,闡明“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等救災思路和原則。同時,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應轉盡轉,展現黨中央的科學判斷、果斷決策和堅強領導,確保輿論引導方向不變、主題不亂、焦點不散,把黨的聲音傳遞得更響、更廣、更深,在關鍵時刻起到了穩定大局、安定民心的作用。
二是強化顯政,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主動站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謀劃宣傳,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做好報道的主導思想。《河南日報》強策劃、抓重點,對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搶險救災進行全景掃描和展示。金圖解《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河南這樣部署》《一圖了解河南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連續四次專題會議!防控關鍵期,河南這樣做》等,梳理展示省委省政府防汛抗疫的工作部署;《風雨中原戰猶酣》《雨中愈顯黨旗紅》《風雨之中見英雄》《風雨過后安蒼生》《風雨中撐起一方晴空》等“風雨”系重磅報道,牢牢把握“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主基調,在線上線下產生了強烈反響,發揮了主流媒體壓艙石、領頭雁的作用,有力服務全省防汛救災大局。
三是準確把握新聞輿論進場、轉場時機。在汛情、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活生產秩序穩步恢復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深刻領會中央精神,統籌安排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復學等報道,如開設“學習貫徹全會精神 堅決打贏兩場硬仗”“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洪災過后探鄉村”等專題專欄,多種形式展現工作進展成效,提振信心、鼓舞士氣。集團各媒體全方位做好各場新聞發布會報道,及時答疑釋惑,迅速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基層。
二、聚焦增長點,媒體深度融合全面發力,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形態不斷涌現,各種思潮交鋒、各種聲音交織、各種感情交叉,分眾化、差異化、多樣化、視頻化等特點越來越顯著,新聞輿論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和考驗。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1],這是我們黨在全媒體時代,適應媒體生態變革、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做出的重大要求。唯有積極應變,才能把握大勢,掌握新聞輿論的主導權。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通過“編委管總、媒體主建、融合主戰,平時即戰時、戰時即平時”的大河云融媒機制,全方位統籌新聞資源、全天候播報重點信息、全平臺傳播重磅力作,讓正能量充盈、主旋律高昂。
一是一體化統籌,實現同軸共轉。在突發災害面前,“大河云”的指揮調度能力、融媒機制的運轉水平得到了極大考驗。在這一輪次報道中,集團所有媒體緊緊以大河云融媒機制為軸,實現防汛救災和疫情防控內容生產、傳播、策劃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實施。各類報道資源由集團編委會統一調度,各媒體各司其職、守好戰位,將新聞媒體、黨政部門、第三方平臺以及社會力量生產的各類信息,全部匯總到大河云內容池,集團新聞采編力量由編委會合理調配,協同作戰、前后聯動,形成上下一盤棋、大家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融合格局。
二是用戶思維、親近民生。用戶思維是互聯網公司成功的重要秘訣。媒體融合促使黨媒在新聞生產中逐漸樹立用戶思維,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取得良好效果。[2]7月15日,河南日報客戶端連續推送省氣象臺暴雨紅色預警,頂端新聞和《河南商報》《大河報》等集團所屬新媒體平臺迅速轉發、矩陣傳播,把第一手信息直接送達用戶手機上。7月20日,河南日報客戶端推出的《河南暴雨安全提示》,對內澇、旋渦、雷電等多個風險點進行安全提醒;河南手機報推出#鄭州暴雨積水點匯總#,隨時更新信息視頻號,單條播放量61.3萬。頂端新聞設置的微博話題#河南為何成為全國強降雨中心#,閱讀量突破4億,全國熱搜榜最高排名第二,同城榜第一。選取醫務人員在超高溫情況下身著防護服為人們做核酸檢測的種種細節,混剪推出的《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短視頻,一經發布立即形成強勢轉發,網友們留下了多達5000條的感謝留言。
三是發揮平臺力量,擴大主流媒體版圖。作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現代傳播體系建設的兩大樞紐工程之一,頂端新聞充分發揮其平臺效能,實現在眾聲喧嘩中有效發聲、占據主流。據統計,集團3件新媒體產品挺進全國熱搜前五,閱讀量過億的話題4個,其中最高閱讀量達到8.4億。MV《河南,我們一起扛》閱讀量自有平臺100萬+,總播放量5000萬+;豫視頻“鄭州特大暴雨持續,外賣小哥餐揣懷中,齊腰深水艱難前行”在頭條流量50萬+,拆條小視頻在抖音上的流量為2100萬+,點贊35萬;河南日報客戶端海報《鄭州挺住》《風雨同“州”》《河南加油!鄭州加油》等,反映全網呼聲,引發共鳴,在朋友圈刷屏,并被人民日報等央媒轉發。
實踐再次證明,只有強化融合傳播和交流互動,才能把黨的聲音傳得更廣、傳得更開、傳得更深,才能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形成線上線下最大公約數、最大同心圓。這也是傳統黨報持續發展的堅實增長點。
三、做燃關注點,推進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硬核新聞贏得受眾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指出,“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普遍贊同”[3]。
突發災難事件面前,各種真偽信息撲面而來,黨媒集團必須加大權威信息發布力度,在及時回應關切、表達鮮明觀點、增強必勝信心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權威發聲,及時澄清謬誤。災情發生后,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各媒體在關鍵時間節點主動發聲,第一時間對國家防總針對河南省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啟動防汛響應、派工作組赴河南抗洪搶險、常莊水庫險情得到初步控制等重大新聞進行及時推送,并對“鄭州進入災難一級戰備”等不實信息進行澄清,穩定人心。
二是走好群眾路線,構筑同心防線。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各媒體積極與當地政府、應急部門、救援組織保持聯系,掌握各方信息,推出《轉需!這些人在救命救急!請評論補充》等作品,在各大平臺實時接龍、跟進救助信息和求助信息,為黨和政府救援提供重要參考。同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積極組織救援力量,配合救災進程。集團旗下大河報、大河速遞公司等單位,通過大河U菜網、大河鮮生,形成了“前線有你后方有我”的全鏈條接力運送保障渠道。
三是彰顯人間大愛,塑造凡人英雄。集團各媒體先后開設“尋找身邊英雄”“暖心志愿者”等專欄,“最美身影”攝影專版,刊發《關愛涌向在“新家”的六百名孤兒》《“被救的,不僅僅是我的命”》《找到了!鄭州京廣隧道淹沒前大喊撤離的人》等一批反映凡人英雄的稿件和視頻,記錄災難中平凡英雄的身影,展現知恩感恩、忠義大愛的河南人形象;《南京父子在新鄉救援的14小時》《山東來了“加油人”》《一萬個馕九千里路》等聚焦外省救援者的稿件,刻畫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英雄群像;“戰‘疫’病房日記”專欄中推出的《在隔離病區,有事找黨員》《還是那個天使,還是那群戰士》等報道,可親可信可敬,展現了醫護人員的默默奉獻精神。
這些重要時間節點的重磅策劃,體現了黨報媒體胸中有時代、心中有人民,力爭讓新聞更鮮活、更深刻、更有感染力,讓歷史更真實、更生動、更加豐滿立體,彰顯了主流媒體壓艙石和風向標的作用。
四、發力根本點,在疫情報道中踐行“四力”,錘煉能力強、作風硬的采編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的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4]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還是在新時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提升黨報“四力”,高素質的新聞采編隊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黨報媒體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
災難面前,最考驗人也最鍛煉人。7月20日晚,具有72年歷史的《河南日報》首次遭遇斷電、斷水、斷網的困境,首次面臨因不可抗力而停報的難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秉持“報比天大”的信念,集團黨委立即啟動報紙出版應急預案,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保障《河南日報》正常出版。從附近小區接出的一根電纜,成為當晚《河南日報》的“生命線”。靠著這根電纜,各方人員解決了網絡、組版、傳稿等一道道從未遇到的難題,終于在7月21日凌晨3時左右圓滿完成所有的出版流程,確保《河南日報》正常印刷出版,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在黨報人精神的鼓舞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采編人員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主動深入全省各地災區一線,完成一項項報道。有的記者膝蓋摔傷仍堅持在水中采訪;有的記者蹚著齊胸深的積水,卻把采訪設備高高舉出水面;有的記者大面積曬傷,肩頸胳膊全部紅腫依然不離開采訪現場,充分展現了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團結一心、不怕困難、敢戰必勝的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在洪水激流中書寫了黨報人的風采。
集團黨委、編委會領導時刻牽掛前方的每一位同志,悉心指導前方報道,反復強調個人安全,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給予前方采編人員食物、藥品、裝備等眾多支持,令一線人員倍感集團大家庭的溫暖,充分體現了集團風雨同舟、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和強大的凝聚力。
這些逆行的背影中,有不少是“90后”“95后”。河南手機報團員青年制作的《西安大學生瞞家里包車赴新鄉救援》《12歲孩子主動參與救援物資搬運》兩條短視頻,被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轉發。很多青年人組成抗洪搶險青年突擊隊,參與排除隱患、搶險自救、物資裝卸和安全配送,積極投入災后救助工作。他們在這兩場硬仗中,經受了磨礪,收獲了成長,淬煉了“若有戰,召必應,戰必勝”的信念,是黨媒集團的未來和青春力量。
當前,河南全省上下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上奮勇爭先更加出彩。越是吃勁時,黨媒傳達意志、傳導溫度、傳遞信心的職責使命越凸顯,夯實國家現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一環的實踐越重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全媒體的語境下,立足制高點、聚焦增長點、做燃關注點、發力根本點,以高質量的新聞宣傳推動新聞輿論工作強起來,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國家發展進步貢獻更大的力量,黨媒集團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9:102.
[2]邵全紅,王燦發.媒體融合五年來新聞生產與傳播的變革及創新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0(1).
[3]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63.
[4]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02-20.
(作者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辦公室副主任)
編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