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教育觀念,高中班主任這個工作的目標也在不斷的改變與完善當中,老師在教育方面的任務對比以往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在迎來全新機遇的同時,也在一些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這樣對德育教育越為重視的環境下,班主任需要如何做才可以把德育與實踐有效結合,變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高中班主任如果想要學生自身的德育素質有所加強,務必要運用高效的教育方式。本篇文章就現階段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現狀展開分析,并針對于此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德育教育;價值
引言:德是人之根本,良好的道德修養以及思想品質不論是對個人、對社會還是對國家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學校是立德樹人、培養才干的地方,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才干與放飛夢想的地方。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作用,引導學生思想品質、道德素質、知識技能等全面發展。本文結合筆者的班級管理經驗,對立德樹人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落實素質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知識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而德育恰好是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班主任通過德育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品德、心理健康等,能夠有效落實素質教育。
(二)有利于踐行工作職責
班主任工作事務繁雜,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德育等方方面面,而德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把它做好是班主任履行自身工作職責的必然做法。新課改后,高中教育愈加看重德育,提出“立德樹人”教育觀念[1]。班主任作為整個班集體所有事務的負責人,理應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加強德育創新,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中引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開展實踐活動,融入德育
在開展德育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深度,使學生成長為具備綜合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優秀人才。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德育主題活動,既可以避免單純的說教帶來的空洞性,又可以使學生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德育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德育的實踐道路上。
比如,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社區、街道等地進行志愿服務,或是讓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福利院陪伴孩子,去植樹造林,做公益服務,讓學生能深入社會,從生活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對德育的深刻認識,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各行各業的尊重和理解,使學生能脫離課堂,深入生活,在親身體驗中磨煉自己的道德品質,提升道德修養。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利用一系列的比賽、游戲加強班級內部的凝聚力,使學生在團結協作、共同配合的過程中,學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學會奉獻和付出,使學生在素質拓展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強大。
(二)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活動,推動德育工作
科學合理地開展班級活動,可以提升班級德育工作成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學生道德素養、人格品質的形成與發展情況,有意識、有策略地組織開展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改變對自我以及對他人的錯誤認知,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由此使學生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處理自我與他人以及集體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素養都能得到有效培養與塑造。
為了使班級活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組織班級活動之前,班主任應通過訪談、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能力素質發展情況等,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學生喜愛且有利于學生素質能力發展的各類活動,以提升班級德育工作的效率與水平。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在這一成長階段他們渴望友情,但平時也會因為一些小矛盾而與同學發生沖突。許多學生感情變得細膩豐富,變得喜歡隱藏心事、自我封閉。但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型學生,他們對有關班級榮譽的事情都十分關心。如有班級籃球對抗賽時男生與女生都會聚集在球場邊為本班球員加油助威。鑒于此,在平時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可充分利用班級競賽與對抗活動來營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讓部分性格內向或有負面情緒的學生通過參加這類活動打開自己的心扉,充分融入集體活動,進而讓所有學生共同成長進步。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這類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除在平時組織學生開展拔河等體育競技活動外,班主任也可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活動、文化娛樂活動等,在其中滲透德育工作,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與人格修養。
(三)加強家校合作,整體提升德育效果
要想提升德育效果,班主任就要加強家校合作,把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結合起來。首先,班主任應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指導學生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家長改變不當的德育方式,如謾罵、體罰等。其次,班主任可以就學生在思想、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共同制訂學生德育方案并實施。
比如,高中班主任可以舉辦“學校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來學校參觀,使家長更加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環境、人際交往等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同時,這一活動的舉辦,也可以為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一個平臺,可以使高中班主任和家長進行交流配合,進而使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德育中。
結論:總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不高的原因很多,班主任深度剖析原因的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提升德育成效。另外,班主任還要不斷反思自身的德育工作實施情況,及時調整不當的方法與策略,從而促進德育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旭寧.走班制下“班主任+”育人力量的整合[J].教學與管理,2018(19):33-35.
[2]王斌剛.中學德育管理中的三個提升[J].教學與管理,2016(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