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曄寧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構建沉浸式學習的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并轉化為持久的熱愛與愉悅。本文闡述沉浸式學習美術課堂的價值意蘊和基本特征、實施方法,展現美術課堂相應的價值追求。
【關鍵詞】沉浸式學習;美術課堂;創造力
沉浸式理論是由米哈里契克森米提出的。“沉浸”是一種課堂的狀態。孩子們投入到課堂中而不受到其他的干擾,是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這種體驗讓孩子們提高了課堂的興致,對于創作實踐和想象的激發有著最大的收獲。沉浸式學習分為兩部分:美術課堂的交互式和課堂教學的沉浸體驗。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在實施課堂的流程中,通過講授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達到集中注意力,充滿積極的情緒,給孩子們帶來充實感和興奮感。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音樂、視頻或者圖片,以及用美術教具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幫助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有助于學生的靈感創作及想象激發。通過交互式教學和沉浸體驗的相互交融,都是在創造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孩子們的美術素養。
一、“沉浸式學習”美術課堂的基本特征
沉浸式學習的關鍵在于“沉浸”,它是一種良好的狀態,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學過程中的境界。沉浸式教學講究教師上課的技能,引領學生在課堂中通過對話交流,主張自主的課堂氛圍。沉浸式學習的美術教學有三種不同的程度,分別是自主語言的沉浸,豐富視覺的沉浸,創作靈感的沉浸。他們的具體特征有:
1.從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沉浸式美術教學具有共學性的特點
教學的過程中,是教師通過引導、調整、掌控課堂并將之嘗試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對于每一課的感悟,通過相應的美術知識進行設計教學環節,而這時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創造,讓學生有沉浸式的新體驗,所以教師自己需要先沉浸進課的本身之中,自己先去探索,也是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一個過程。
2.從課堂環節的設計中,沉浸式美術教學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如《水墨改畫》的教學環節設計:把畫紙變“廢紙”。普通的宣紙很難畫出畫像石滄桑的美感,教師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大膽的揉紙,靈活的運用了宣紙的特性,也解放了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課的開始就勇于實踐。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環節設計中巧妙靈活的利用已有的材料創作新穎的作業效果,對于美術課堂是一個亮點。
3.從課堂情感的體驗中,沉浸式美術教學具有激勵性的特點
沉浸式的美術課堂,肯定浸潤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巧妙利用好課堂氣氛和情感的調動,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就能達到有效的互動性。而在教學環節的作品展示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具有激勵性的作用。
教師通過言語和肢體行為的引導,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可以激發后進生對于展示的自我實現需求。在教育心理學中,皮亞杰提出人的需求理論,孩子們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和尊重需求。他們都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使得自己更有創造力。反之,孩子就會缺乏自尊,沒有信心去處理問題。
二、“沉浸式學習”在美術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沉浸式美術教學課堂是遵循美術課程改革和孩子的學習成長的實施方法,如注重情境的營造,主題展覽美術館式學習等。
1.解放孩子的大腦,教學方式多樣化
美術教學是課程的載體。對于不少課程內容,都是以教師教授為主,這樣的課程內容顯得相對單一,讓孩子覺得毫無熱情。我也在不斷探索,就利用沉浸式美術教學來引導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內容,去解放孩子們的大腦,讓他們思想自由飛翔。
2.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激發興趣
沉浸式美術教學注重營造課堂的情境氛圍,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良好的情境氛圍能讓課程資源容易集中,也能較好的運用多媒體方法,適合當今的美術課程標準。我們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長卷式的展覽,主題凸顯,氛圍濃厚。
例如,五年級下冊《精細的描寫》是一節以繪畫、觀察為主的課。作品也都是單調的黑白對比。五年級孩子剛進入少年期,求知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增強。美術老師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情境性的主題課程,將情境逐步深化到教學中去。為了提升孩子們的興趣,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環節增進師生互動。激勵他們勇于探索和發現。教材中李嵩的《市擔嬰戲圖》。可以作為大師作品給孩子們欣賞。其中趣點是畫中的人物:貨郎。為了增加與孩子們的互動性,活躍五年級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導入環節扮演了貨郎的角色,手拿撥浪鼓,邊搖鼓邊叫賣。學生開始都驚訝。老師怎么轉換了角色。伴隨著市場背景音樂,學生一下子沉浸在市集的氛圍中。然后還建構了“蘇記雜貨鋪”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貨品進行精細的描繪,最后將作品剪貼下來放在蘇記雜貨鋪的貨柜上,再請同學們挑選購買。整個情境設置的連貫有趣,讓孩子們沉浸在快樂的美術課堂中。
3.以問題探索作為學習的策略
無論是繪畫創作還是欣賞描述,都需要學生有開放性的思維去探索,要將課程層次鮮明、系統性的安排課程環節。所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二年級手工課《吊飾》重點講解了吊飾構成部分。對于材料和顏色搭配,乃至制作方法并沒有具體的講解。讓學生自己探索。有人發現制作吊飾時懸掛主體很容易斷裂,。教師讓孩子用硬紙片折疊成扇子形狀去分散重力。孩子們紛紛重新動手制作,主體掛件都制作的很棒。一些女孩子還會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和小貼紙進行裝飾,看上去十分精致。經幾次探索,學生能獨立完成不錯的手工制作。
總之,沉浸式學習的美術課堂,對于教師而言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我們應當利用沉浸式學習的美術課堂,鼓勵孩子發揮自由創造力,多用好的藝術作品去啟發孩子,讓孩子在視覺和實踐體驗中萌發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讓孩子們創造出一件件童真有趣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陳玉丹,賈貴媛.探討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3):645-645
[2]杜殿坤.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美育理論和實踐[J].全球教育展望,19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