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維蓉
【摘要】數學在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促進學生理性邏輯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生活常識的積累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承擔好數學教學的責任,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發現很難將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差。那么,教師應該采用哪些教學方法來改變現狀,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段;高效教學;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小學根據年齡將學生分為低、中、高段。小學的低段是入門階段,小學的高段是提升階段,而小學的中段則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功能,教師選擇的學習策略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低段學習內容的復習和與高級教育內容的溝通。
一、將微課應用于課堂預習環節,提高預習的實效性
預習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數學老師往往沒有考慮到這一價值。一些數學老師不重視預習,理解其內涵不深刻,認為預習只是無關緊要的,無論結果好壞,都不影響課堂學習。但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筆者發現這種觀點嚴重錯誤。如果自學效果很好,那么數學老師在教學上會節省很多時間,而好預習可以打下基礎,可以專注于教授重點知識。同時,小學生在預習中往往只是把教材翻一遍,并沒有經過思考,也不能提出問題,這樣的預習效果很差。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教學方案,利用微課堂引導學生預習新的數學內容,使預習部分落到實處,使小學生的預習更加有效。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關注小學中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那么數學老師應該按照適當的學術順序,根據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制作微課,并引導小學生在課前觀看微課。在視頻中,老師們可以首先考慮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一些小學生認為黑板是長方形的,一些小學生認為教室的桌子是長方形的,有些小學生認為牛奶盒的表面是長方形的。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微課堂上顯示一個簡單的矩形,讓小學生能夠密切觀察矩形的邊緣和角,并進行自己的分析,研究哪些特定特征具有邊緣和角度。由于視頻中的演示,小學生可以發現;長方形的相對的邊叫做對邊,而長方形中的相鄰兩個邊稱為鄰邊,長方形的四個角稱為直角。在課前微課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微課中提出的長方形邊和角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檢查,看看這在視頻中是否真的可見。小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用三角形尺的直角測量長方形的角,發現他們的角度是90度,而且所有四個角度都是一樣的。使用微課使小學生在上課前能夠學習和思考相關知識,有助于獨立教育小學生,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下一個正方形學習作鋪路石。學生們還對長方形的具體特征進行了一些了解和理解。此時,數學老師可以要求小學生獨立完成對正方形特征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交流和研究,并共同分析和總結正方形的主要特征,即正方形的四面長度相等,四個角均為直角。
二、引用思維導圖,提升思維能力
小學生思維活躍是事實,但邏輯思維能力薄弱也是事實。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老師的內容而不能及時吸收,很難在他們心中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向思維導圖來改變現狀,使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思想和思維方法,并在課堂上刻意幫助學生連接知識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結構的建設。
例如,教師在執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內容時,為學生創建一張思維導圖:老師在最左邊寫"四邊形",從而延伸右邊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根據兩個圖形之間的四邊關系來呈現本課教學的意義。在學習期間,老師問學生,"知道什么是四邊形嗎?學生回答:“有四條邊組成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崩蠋熃又鴨枺?同學們看這兩個四邊形,他們的邊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將能夠發現的結果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平行四邊形中兩組對邊是平行的,而梯形上下兩條線是平行的,只有這一組平行。因此,學生可以準確地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體的特征。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思維到圖來普及這兩種四邊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清晰,他們能夠迅速吸收老師在課堂上傳遞的內容,以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隨著老師將這種圖形應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數學課上的生活程度也隨之提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果。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鼓勵學生進行有效自主研究的首要條件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研究的熱情,只有充分的熱情才能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數學知識,正處于轉型期。在現階段為學生引入有效的情境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適當的情況下積極思考。在創造學習環境時,應遵守某些原則,即情況的設定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的情況必須與學習內容相適應。同時,要學會理解可能性,在適當的時候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充分利用情境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學習模式。創造學習環境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在輸入過程中介紹情況,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把學生與課堂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更熱情地參與數學學習。
綜上所意,教師要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果,形成有效的教育局面。教師應不斷提高培訓質量,使學生能上更精彩的課,讓學生享受更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趙云城,馬俊仙。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教學效果——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新課程(小學),2018(03):127。
[2]郭靖。如何培養小學中段學生數學問題意識[J]。中華少年,2018(02):31。
[3]羅志軍。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116。
[4]范紅麗。數學有法“詞”為方——“抓關鍵詞”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的探索[J]。新課程(上),2017(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