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燦 許小嬋
【摘要】研究尤金·奧尼爾的戲劇藝術性對于研究美國現代戲劇發展有重要意義。無論是早年在小劇場運動中體現出的藝術性,還是貫穿于各個創作時期中的寫實主義基調,都反映出他對叔本華、尼采哲學思想的繼承和對希臘悲劇性崇高的追求。
【關鍵詞】尤金·奧尼爾;戲劇;藝術性
一、奧尼爾戲劇的藝術性是對美國商業戲劇的反叛
20世紀初的美國舞臺存在種種弊端以及阻礙戲劇藝術發展的不利因素:劇院數目急劇膨脹,票價被投機商操縱,戲劇演出粗制濫造,外國演員充斥舞臺,戲劇辛迪加獨霸劇壇,商業主義壟斷一切。[1]355為了反對這種以商業性為主導的美國劇壇,小劇場運動應運而生。
到1910年代中期,小劇場運動才迎來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尤金·奧尼爾“以巨大的熱情參加了位于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普羅文斯劇社和華盛頓廣場劇團的活動,并成為這些劇團的領袖人物”。他于1916年在海邊一個簡陋的劇場上演了他的第一部戲劇《東航卡迪夫》。該劇公演之后,即在紐約格林威治戲劇圈內收獲非常高的評價,被認為是“改變了美國戲劇的方向,即使是契科夫、易卜生、蕭伯納的戲劇在百老匯也未曾改變美國的方向。”[2]37蘇珊·格拉斯培爾評價此劇為“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那樣)”[3]254
正是由于奧尼爾對戲劇藝術的追求,小劇場戲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商業化戲劇在當時美國劇壇的主導地位,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實主義表現形式和敘事模式,進而促進了嚴肅戲劇在美國的發展。
二、奧尼爾戲劇的藝術性在不同創作時期的體現
當代學者普遍認為可以把奧尼爾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早期傾向于自然主義的獨幕劇,中期對多種風格和流派的多幕劇和晚期成熟的現實主義多幕悲劇。他總是主張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經過戲劇藝術的處理自然地在舞臺上,拉近觀眾和舞臺的心理距離,產生出一種戲劇的“共鳴”效果。
就主題而言,奧尼爾早期的戲劇創作集中于航海生活和婚姻家庭。不少作品的情節來源于他青年時期在南美的航海經歷即便他早期戲劇的藝術手法顯得稚嫩,思想內涵不夠深邃,他仍開創出獨特的戲劇藝術:創作風格上是寫實的現實主義,語言風格上真實還原角色身份的口語。
奧尼爾中期的戲劇作品中對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探索,且以多幕劇為主。中期的戲劇在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方面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奧尼爾的中期劇作仍然堅持現實主義,但寫作的視角更為寬廣,展現出當時美國社會的全景畫面。在戲劇表現手法上,作者對表現主義、心理分析、象征主義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并熟練地把這些手法運用在他的戲劇主題上。
1946年,他的新劇作《送冰的人來了》標志著他晚期戲劇創作的開始。奧尼爾晚期的戲劇創作幾乎摒棄了他中期創作時使用的各種前衛的表現手法。主題上,晚期的幾部戲劇都是寫實主義的悲劇。在戲劇手法上,晚期戲劇表現出他對戲劇這一舞臺藝術形式的強大掌控力。在思想內涵上,奧尼爾后期的悲劇達到了巔峰,他在作品中表現出的人類對生活的失意和無望,理想的幻滅,人與人之間復雜的情感,均是對那個時代人們所經歷的精神危機的寫照和總結。
三、奧尼爾戲劇藝術性的根源
奧尼爾豐富的人生經歷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同時,他所處的時代也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思想,影響了他個人世界觀的形成。奧尼爾對時代,對人生總的看法是悲觀的。奧尼爾的戲劇整體上是寫實的,是對當時世界和他人生的反映。影響他戲劇藝術性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奧尼爾早年的人生經歷;二是叔本華、尼采的哲學思想;三是希臘古典悲劇。
奧尼爾戲劇創作的悲劇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思想。可以說,叔本華的悲劇觀是以否認生命為歸宿的相比于叔本華,奧尼爾受到尼采的影響更大。相比于叔本華把“個體化原理”的否定視作對生命意志的否定,尼采則把“個體化原理”的否定視作對生命意志的肯定。悲劇的意義在于它給讀者以“個體毀滅時的快感”,體現出尼采哲學思想中激烈、革命的內核。即便如此,這些戲劇主人公仍然體現出追求理想的生命力,這本身就是悲劇崇高性的體現。
奧尼爾個人非常推崇希臘古典悲劇,在一些戲劇中不僅采用了希臘古典戲劇所使用的“三一律”,也表現出主人公面對沖突時所體現出的那種追求理想的精神,體現出現代社會中人的主體精神力量。
結語
在奧尼爾的影響下,小劇場運動得以蓬勃發展,打破了商業性戲劇在美國劇壇的支配性地位,開創了美國嚴肅戲劇的先河。他的作品始終以寫實主義為基調,為觀眾和讀者展現出美國社會的全景畫卷。這種寫實主義來源于他對悲劇崇高感的追求,具有巨大的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Gleen Hughes & Samuel French.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Theatre:1700-1950[M]. New York: The Oliphant Press,2007.
[2]Normand Berlin. Eugene O’Neill [M].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1982.
[3]Susan Glaspell. The Road to the Temple [M]. New York: Frederick A. Stocks Company,1927.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尤金·奧尼爾戲劇的藝術性研究”的結項成果(項目編號:SQ192034)。
作者簡介:崔佳燦(1989-),男,山東青州人,講師,研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許小嬋(1989-),女,河北邯鄲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