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婷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9)
丹東新區電子商務中心由丹東市新區管委會、阿里巴巴系丹東跨境電商服務中心與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三方共同籌建,并已入駐十余家企業,走出了一條借助中心有效提升教師專業水平、通過企業培育優秀學生專業能力與素養,通過企業實戰獲得工資回報,集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服務區域產業與專業協同發展的融通之路,該合作模式在全國尚屬首次。目前該項目已運行三年,培養了52名優秀學員,入駐過23家企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重點研討跨境電商實戰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及目前取得的成效,為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圖1 聯合辦公生態系統運行機制
校企共建跨境電商共享聯合辦公基地生態系統的模式,目前在國內尚屬首次。傳統的校企共建電商實訓基地模式中,學校將某企業實戰項目引入實訓室,導致企業單一,多為全國相對有實力的企業,而對于小企業則非常不適用,并且這種合作僅為學校與單一企業直接的簡單合作,并不具備大面積的推廣、示范和服務效益。本研究中所搭建的生態體系充分利用了各參與方的需求痛點,包括:
我國跨境電商貿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逐漸暴露出綜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嚴重等問題。跨境電商人才缺乏已經成為業內常態,根據相關報告,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已達450萬,并以每年30%的增速擴大。而另一方面,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跨境電商專業變化革新速度快,院校老師很難參與到真實的跨境電商企業項目中,因而普遍不具備能夠被市場競爭所驗證的實戰能力。但是,不具備實戰能力的老師,沒有辦法培養出有實戰能力的學生。因此,跨境電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教師實戰能力不足、學生無法真實體驗電商實戰項目的問題。
作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微制造類企業,以生產為主,主營業務并非電子商務運營,但是在當下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疫情之后,制造類企業深感互聯網銷售渠道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借勢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到國際上,對電子商務業務的供給端需求量大幅提升,但是組建電商部門團隊建設及運營成本較高,在銷售不確定、市場業務不熟悉的客觀因素下,投資回報率不確定,導致企業對于跨境電商業務的拓展通常都是雖有心而力不足的狀態。
但是企業可以將電子商務業務部門以極低的成本入駐跨境電商共享聯合辦公基地。其優勢主要有以下四點。首先,入駐的先決條件是,制造類企業電子商務業務部門可以與制造工廠從地理位置上剝離開來。其次,入駐企業可以享受國家的政策補貼免除場地費,降低了運營成本。第三,學院提供的學徒將企業用工成本壓縮到最低。甚至僅需一名銷售人員入駐辦公,阿里巴巴合伙人負責對學員進行培訓、跨境電商業務運營,培訓合格,通過企業考核進入企業的學生以學徒制的身份完成跨境電商運營工作,學生的勞動報酬相較于傳統人才市場價格普遍較低,從而進一步壓縮了企業運營成本,開拓了跨境電商業務。第四,聯合辦公基地也方便各家企業內部交流、學習,提升了企業的業務技能。
阿里巴巴合伙人面向遼寧南地區所有企業阿里國際站跨境電商業務的開發與服務,但受制于服務企業眾多且過于分散,人力成本過高且人才需求量不穩定,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培育遼寧南地區跨境電商市場等眾多問題。在生態體系中,學院提供數量龐大且相對低價的人力資源、集中的辦公場所和設備;企業可將跨境電商業務地理分離開,入駐聯合辦公基地,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對于在校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模擬企業運營,無法接觸到真實業務,很多教學也確實存在內容落后、不準確、真實市場無法運營等問題,但其實學生們大多極度渴望迅速掌握電商核,卻學不到他們想要的知識,導致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但是在生態體系中,學生自愿加入阿里巴巴提供的培訓,通過企業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企業,以學徒制的身份完成實戰項目,并獲取工資收入,學生在企業工作,參加企業的真實項目,阿里巴巴聘請企業專家提供同步于學院課程的培訓。
通過校企融合創建的學徒制實戰班,每學期招收約25%的電子商務優質學生進入實戰班,實現了高職學校特色化人才培養機制,有效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向。雖然其余學生并未加入到實戰項目中,但是學生們面對同班甚至寢室的同學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實戰項目、到企業參觀學習的機會,反向促使其感受到就業的壓力和學習的必要性,學生培養質量的提升迅速得到了企業和同行的普遍認可,電商核心運營崗位就業比例同比增長128%。就業質量的提升帶動了招生質量,新生素質的提升又進一步帶動了學生參與實戰項目的意愿,進而讓入住企業獲得更好的收益。
相較于傳統的一個企業入駐學院,學院單純的服務于某一實力企業模式,聯合辦公生態系統更加立體。學院不單純服務于某一家企業,而是通過阿里巴巴服務商,同時對接十幾家中小微企業,讓中小微企業也有機會參與到校企合作的模式中,服務范圍更廣。同時企業入駐條件更加寬松,由阿里巴巴服務商負責統一指揮和管理入駐企業,企業入駐不滿意,第二年即可退出聯合辦公區,大幅降低了合作風險以及合作不滿合作中產生矛盾而無法退出的尷尬。
區別于傳統的聯合辦公區只是簡單的入駐模式,聯合辦公生態系統中,學員在阿里巴巴服務商和學院的統籌管理下,長期提供系統化的培訓,每周入駐企業需要一起開晨會,共同討論上周工作的經驗和問題,頭腦風暴,不斷相互總結、相互提升,聯合辦公區為了增強企業之間的聯動,還會開運動會、文化評比周、直播小視頻大賽等活動,在熱烈的文化氛圍里,增加了入駐企業的黏性、提升了企業后期投資意愿,也讓企業跨境電商業務部門能夠迅速成長起來,助力本土電商產業的發展。
學生可自主選擇加入跨境電商實戰班或者接受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加入實戰班的學員,在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跨境電商業務板塊中的不同崗位,包括美工、文案撰寫、運營、銷售等,而非單一崗位的培養,實現了為不同學員才匹配不同的人才成長路徑,大幅提升學員的培養質量。同時學生從實戰班畢業后,阿里巴巴服務商將聯合其全體服務客戶召開聯合招聘會,打通學生就業通道,實現學生畢業既能從事電商核心崗位就業,目前核心崗位就業比例達到27%,遠超同類職業院校水平。
丹東新區電子商務中心的跨境電商聯合辦公生態系統2018年成立,目前已經運行了3年,經過了三屆學員的檢驗,經過管理體系、運營模式、組織協調制度的不斷改進和調整,形成了系列具有可指導意義的經驗和推廣價值。
跨境電商聯合辦公生態系統的機制創新及調整,在現有運行基礎上積極探索改進空間,進一步深入挖掘各個參與方存在的痛點問題,研究解決方案,力求將生態體系能夠有效、健康、持續的運行下去,并服務周邊中小企業,即提升丹東地區跨境電商業務推廣與發展、提升專業辦學質量、同時增加大學生畢業后留在丹東本地就業的激勵機制。
跨境電商校企人才共享、聯合辦公生態系,實現每年培養跨境人才100人,服務中小微企業15家,承辦社會培訓工作的目標,繼續探索如何通過產教融合為丹東市地方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并為東北地區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提供新的經驗借鑒,驗證模式成功后,該生態系統推廣至全國。
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學院方面,通常只與一家企業合作,且企業通常只有兩種模式獲得收益,第一種是直接收取學生的培訓費用,該模式學生通常不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第二種企業將內部難以消化掉的短期業務交給學校代為完成,學生經過短期培訓后,直接上崗,學生雖然接觸到了企業的實戰項目,但是持續時間短,且未能結束運營核心崗位,對于學生的長期職業發展效用有限。從企業的角度上,企業難以有足夠的動力與學院形成長期的有效合作。但是,所有的角色在聯合辦公生態體系中,都能夠解決其自身存在的痛點,并且形成良性循環,各個角色各取所需,從而有足夠的動力持續地參與到合作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