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貽莉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幼兒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推進家園共育,助推幼兒的身心發展。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確保幼兒的安全,防疫部門要求各組織、單位實行嚴格管控,幼兒園不得開展家長會、家長日等活動。教師和幼兒隔著屏幕溝通,這給家園共育工作帶來了更大挑戰。如何在遵守疫情防控規范的同時做好家園共育工作,保障幼兒身心健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開展研討活動、進行日常觀察等方式,筆者所在幼兒園從教師、家長兩個維度著手,分析了當前家園共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并進行了近一年的探索,總結了相關經驗,以期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人員感染,我園取消了所有聚集性活動,實行“封閉管理”模式。在新模式下,家長可以趁每日接送幼兒上下學的時間,觀摩幼兒活動,了解幼兒在園生活、學習狀態,了解幼兒園教育內容。我園遵守防疫防控要求,采取“自主預約”新模式,在確認家長健康狀況的前提下給予家長進園參與活動的機會。
(一)自主約談
在“自主預約”模式下,教師要結合工作需要,根據幼兒在園表現,以短信等方式提前發布約談主題,讓家長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時間入園,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幼兒園常規活動的安排。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家長提供有關家庭教育的建議。
(二)預約觀摩
在“自主預約”模式下,各班級會按照每學期一次的頻率開展觀摩活動,向家長展示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環節及園所特色活動的內容,如升旗儀式、晨間鍛煉、集體教學、探索游戲、場館活動、籃球運動、種植活動等。每次觀摩活動的人數為3~8人,家長根據自身需求與教師預約。這種方式限制了單次觀摩的人數,不會影響幼兒的正常活動,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且活動是每學期開展一次,頻率適宜,不會過多增加教師的負擔。另外,參與觀摩活動的家長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與其他家長分享。
(三)家長志愿者進校園
我園在組織重大活動時,會開放志愿者名額,讓家長根據自身特長報名相應的崗位,與教師協同配合,共同設計、組織、開展活動。家長可以在閱讀節給幼兒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在美食節擔任點心烘焙師,在植樹節帶幼兒播撒種子、認識花草樹木。教師邀請家長以志愿者身份進入幼兒園,讓家長按照信息發布、自主申報、活動參與、報道宣傳的步驟參與活動,這有利于提升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家長為幼兒園教育工作助力。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打破思維定式,突破傳統溝通方法的局限,開發、使用新資源,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開展家園共育工作。
(一)緊跟社會發展趨勢,搭建云端交互平臺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園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授課,利用微信、QQ等平臺與家長進行交流,線上互動成為我園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我園在軟件、平臺的選擇上十分慎重,通過調研、實際操作及園本研討等形式,搭建了以“一起長大”APP、釘釘工作群、騰訊會議APP、園所公眾號為主的云端交互平臺。
(二)運用平臺功能,引領家庭教育
為了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及方法上與幼兒園達成一致,我園教師采取了靈活多樣的互動形式,對家長進行有關家庭教育的指導。我園通過騰訊會議APP召開全園家長會,就幼兒園的辦學思路、辦學理念及重要事項與家長進行了交流。我園還組織教師共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其作為我園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理論指導。我園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在線上開展了“家園共學《指南》”專題活動,與家長共同學習《指南》的內容,共同聆聽專家的深入解析,并向家長分享了部分幼兒的成長案例,這種形式有助于提升教師、家長的理論素養。
在疫情防控期間,雖然幼兒被隔離在家,但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沒有受到影響。我園利用線上平臺與家長、幼兒進行互動,指導家長在家中對幼兒進行教育,如開展“親子閱讀打卡活動”“云種植活動”等。在活動中,不少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播撒種子,將幼兒觀察、照料種子的經過錄制下來并分享給教師。
家長委員會是聯系家庭與幼兒園的橋梁,對于促進家園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由各個班級推舉,他們責任心強、熱心教育事業,懂得一定的教育規律,且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愿意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獻計獻策。為了提升家園共育工作的成效,教師要拓展家長委員會的規模,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一)提高與家長互動的頻率
按照幼兒園的常規工作安排,家長委員會的成員每學期會集中入園1~2次,參與幼兒園教學工作安排會議及重大活動,與教師交流教育心得。為了提高與家長互動的頻率,我園按照每月一次的頻率邀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入園,面對面地向他們介紹幼兒園近期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況,解答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以及向他們介紹幼兒近階段的表現。互動頻率的增加有助于家委會成員更全面細致地跟進幼兒園工作,幼兒園要做好宣傳工作,及時處理各位家長關心的問題,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
(二)拓展交流方式
我園組建了家長委員會釘釘工作群,在群內征詢家長意見、發布信息,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園做好了準備。針對突發事件,如有感染現象發生,我園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利用釘釘APP的視頻會議功能,與家長委員會成員取得聯系,及時安排所有幼兒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讓家委會成員第一時間了解幼兒園各項工作情況,切實保障全園師生的安全,正確應對恐慌。
(三)強化輻射功能
我園進一步發揮家長的優勢,促使家長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如從事醫護工作的家長或者在衛健委工作的家長可以為幼兒和教師提供疫情防控方面的專業建議。我園還積極學習部分家長的先進教育經驗,讓部分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定期以文稿、視頻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
為應對家園共育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的難題和挑戰,我園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工作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進行適時的家庭訪問
家庭訪問是教師進行實地觀察和了解幼兒成長環境的必要環節。在疫情防控時期,我園教師在進行家訪前,會做好個人防護,了解幼兒及其家庭成員的關系,以及他們過去14天的行程和健康狀況。我園教師還會針對幼兒的情況,明確家訪的目的,做好前期的溝通準備工作,通過觀察、詢問、傾聽、記錄等方式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二)增設安全屏障——家長護學崗
做好疫情防控是我園日常工作的重點,我園通過錯峰上下學等形式保障幼兒離園時的安全。為了減緩幼兒園門口的交通堵塞問題,我園增設了家長護學崗,讓家長與門口交警、行政值班領導、教師共同協作,為幼兒增設安全屏障。各班級家長熱烈響應,積極報名加入護學崗,采取輪流執勤的形式,強有力地保障了幼兒的出行安全。這說明家園共育的理念已深入家長心中。
(三)舉行專題式小型座談會
班級家長會是常見的家園交流方式,容易出現人群聚集等情況。我園采用小組方式邀請家長到園開展沙龍活動,針對幼兒共性問題與家長展開探討,引導家長進行深入的分析、討論,發揮集思廣益的好處,提高幼兒園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疫情防控常態化”給家園共育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需要與家長建立一種開放、平等的合作關系,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尋家園合作的新形式,讓家園共育持續發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學子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