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本文從宏觀、中觀、微觀的“三觀”視角,以機制建設為切入,闡述了區域教研組織與提升過程中“優化頂層設計”“突出抱團前行”“落實園本踐行”三條發展路徑及相應的具體措施,旨在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質量發展的教師隊伍,真正建設具有“兒童立場、游戲精神、主動建構”三大因素的高質量區域課程,助力姑蘇幼教從“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優育”。
自江蘇省啟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以來,姑蘇區在推進區域課程游戲化項目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區域整體推進不均衡,位于古城區的幼兒園面臨“老、破”困境;師資隊伍建設不均衡,保教人員不穩定,教師個人自我發展內驅力不足、教研水平參差不齊;各幼兒園園本教研主題、內容和形式呈現孤立、零散狀態,缺少頂層設計,不夠體系化;園本課程建設基礎薄弱,課程審議不夠常態和規范;等等。為此,姑蘇區幼教教研團隊遵循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精神和理念,通過區縣級、共同體級、園級三個層面,從宏觀到微觀,建立推進聯動機制和八大課程游戲化主題的分批分層教研,最大限度地推動全區課程游戲化建設水平的協同發展和整體提升。
(一)深化理念學習,激活思維
為了讓全區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精神與理念,一方面,姑蘇區根據每學期區域課程游戲化的教研重點,從課程游戲化推薦書目中選擇相關書籍作為共讀書目,先在共同體層面開展讀書活動,再擇優參加區級分享,充分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支持與引領。另一方面,姑蘇區通過號召教師研讀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六個支架”及《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以促進全區教師兒童觀、游戲觀、教育觀的進一步轉變,促使課程實施能力的提升,從而有效保障姑蘇區幼教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沖勁。
(二)完善組織架構,暢通機制
1.“專兼”共進,協同管理。為有效管理區縣級的教研,姑蘇區建立了區域教研“精準指導”服務模式,除2名專職教研員外,另聘區域內5名優秀業務園長為兼職教研員,組成區級教研團隊,分別對接一個共同體,負責片區內的項目管理、實施和監督,每月圍繞項目開展一次“體本教研”活動。姑蘇區幼教教研團隊通過共同體之合力,在智慧共生和經驗共享中提升區域教研的深度和效度,實現區域推進整體水平的提升。
2.明確條線,專線對接。為增強教研分管工作人員的角色意識和專業話語地位,明確條線工作,姑蘇區建立了層級對接機制,在區域內每所幼兒園均設一名教研聯系人,八大共同體分別設一位領銜教研聯系人,上承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下達各園教研聯系人。教研相關工作由教研聯系人全面對接和統籌,以充分保障三級聯動機制暢通無阻。
3.管理培訓,夯實基礎。為了保障園本教研的精準落實,一方面,姑蘇區定期引領業務園長加強對學前教育發展方向的領悟和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姑蘇區通過對園本教研工作計劃的審議和課程游戲化優秀園本教研案例的評選,幫助業務園長提升園本教研組織、反思與總結經驗的能力。
(三)著力高位引領,搭建平臺
1.展示交流,縮短差距。在省、市推進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姑蘇區抓住機遇,提供平臺,鼓勵各園承辦相應活動,在省、市專家的引領與指導中,明確優勢,找到不足,補齊短板。如:金閶新城附幼和滄浪實小附幼在省《早期教育》課程游戲化交流研討中分享了環境改造經驗;常青實幼在“2019年蘇州市課程游戲化專題研討活動”中開展現場活動;金閶新城附幼承辦市園本教研觀摩活動;平江實幼承辦市課程游戲化前瞻性實驗項目現場觀摩研討活動等。姑蘇區的骨干教師在省、市級活動中展示風采的同時,也發現了差距,并化壓力為動力,立志迎頭趕上。
2.區際聯動,學習經驗。對于課程游戲化項目的建設,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做法,姑蘇區注重學習姐妹區的經驗做法,將其轉化為自身發展的“催化劑”。如:姑蘇-吳江開展了主題為“改造游戲環境,深入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活動;姑蘇-太倉開展了主題為“構建游戲化活動區域,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活動等。
3.區內觀摩,切磋提升。外因雖然起到推動促進作用,但內因依然是發展的根本。姑蘇區每學期都會確立不同主題,組織區域內幼兒園相互觀摩。三年來,我們不僅觀摩了閶西實幼、平江實幼、金閶新城實幼、滄浪實幼、常青實幼、新康實幼、虎阜實幼的環境創設和游戲活動,還通過研討、交流引導教師“看見”并“看懂”藏在教育行為背后的理念,以此不斷拓展教師的專業視域。
(四)突出問題導向,形成體系
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推進以來,姑蘇區每學期聚焦一個核心問題,以“問題研討式”“沉浸解析式”為主要形式,通過“學習與觀摩”“實踐與研討”“展示與交流”三個層面的活動,落實系列化教研,漸進式地推動區域教師的專業發展。如在“聚焦課程資源,深化課程建設”的沉浸式區域教研中,首先,我們通過系列調查活動真實了解了各園對課程資源挖掘與利用的情況;其次,我們通過系列培訓活動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做好充分的認知與理念儲備;再次,我們對不同層次的幼兒園實行分層引領,通過系列園本教研活動促進課程資源向課程活動的轉化;最后,我們通過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案例交流與研討,各園互相學習、經驗共享,為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拓展思路、明確方向。
近年來,姑蘇區始終圍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方案改造、課程游戲化環境創建、課程游戲化活動區域構建、課程游戲化資源建設、課程游戲化能力提高這五個主題開展“體本教研”活動。
(一)組建八大共同體,促成“1+N”模式的抱團成長
1.建立“體本教研”模式。姑蘇區八大“教師發展共同體”都由公辦園和民辦園共同組成,每一共同體以一所規模較大、保教質量高的園所為領銜園,帶動其他幼兒園開展“體本教研”活動。姑蘇區每學期都會通過各園自主承辦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方式,讓各園遇到的真問題能真正被發現、被聚焦、被解決,切實通過領銜園先行、中間園緊隨、薄弱園幫扶的結構化模式,促進各層面幼兒園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
2.深化“前瞻性實驗項目”。新康實幼、閶西實幼、平江實幼和滄浪實幼等領銜園依托“蘇州市課程游戲化前瞻性實驗項目研究共同體”項目的申報和實施,不斷完善了項目工作制度,帶動了各園對項目教研與實踐的積極參與,大大提升了姑蘇區的整體辦園水平。
3.堅持教研項目“自主承辦”。自2019年9月以來,姑蘇區各共同體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自主申報并承辦了15個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這些基于真實問題展開的研討不僅增強了共同體園所間的深度交流,還促進了教師課程游戲化建設水平的穩步提升。
4.領銜園領銜示范。姑蘇區的五所領銜園在專家的指導下也分批次開啟了課程游戲化建設方面的現場展示活動,如上學期閶西實幼現場展示了《聚焦審議,同研同悟》的區級“園本教研”活動,幫助教師認識到不僅要關注幼兒經驗,還要在處理幼兒發展需要與主題推進之間的平衡中真正落實課程審議的價值。
(二)成立四大項目組,開展專家引領下的集體攻關
蘇州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多位專家分別下沉到區域內四個項目組,每兩周開展一次專家陪伴式“體本教研”,通過問診把脈式的小組教研集體攻關各類棘手問題。如各項目指導專家針對共性需求,或開展“戶外環境創設”“一日作息時間的彈性管理和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等專題研討,或介紹從課程資源到環境改造、課程實施的設想,或進行課程資源地圖構建與使用的案例交流等。各幼兒園通過一次次浸潤式的“體本”研磨和交流逐步落地、落實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方向標。
(一)分層化推進,找準各園“最近發展區”
針對各園發展水平的差異,我們堅持以實際問題為導向,幫助各園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提升。對于園本特色基本形成、具有引領性的幼兒園,我們要幫助其建構體系化的園本課程;對于課程資源尚未園本化的幼兒園,我們要幫助其探索園本化的課程;對于起步較晚的幼兒園,我們要促使其緊跟區域步伐,讓課程更適合幼兒。
(二)雙主題教研,保障課程建設全面覆蓋
在分層推進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各園列出問題清單,通過區域教研“共性主題”和園本教研“自選主題”的雙向交互,架構雙主題的教研網絡,保障逐層覆蓋對課程游戲化五大主題的專題教研。
(三)浸潤式調研,夯實課程建設內涵發展
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依托“四位一體”(教研、培訓、教科、信息)綜合調研和課程游戲化現場視導等浸潤式調研,通過在鮮活的教育現場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源頭上盡責把關、對標引領,進一步夯實課程建設的內涵發展。
總之,近年來姑蘇區通過層級教研機制與沉浸式研討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和成果,但真正可持續的發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我們將立足新的發展階段,沿著“三步走”路線(課程資源—具體活動—兒童經驗轉化),通過體系化運作、聯盟化發展、項目化教研,真正建設具有“兒童立場、游戲精神、主動建構”的高質量區域課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