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瓊
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幼兒的生活技能,對幼兒來說十分重要。教師要重視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適當開展各種勞動活動,培養幼兒愛勞動、勤動手的好習慣,鍛煉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從多個方面入手,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筆者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許多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幼兒的興趣愛好,關注幼兒五大發展領域能力的共同發展。陶行知先生認為勞動與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進行勞動也是一種教育。3~6歲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智力、勞動能力、個性、自我意識等都迅速發展。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加強幼兒的勞動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針對農村幼兒勞動習慣的有效培養展開了討論。
(一)幼兒階段是培養勞動習慣的重要時期
幼兒時期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幼兒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啟蒙階段、奠基階段與基礎階段。在該時期,幼兒處于直覺思維發展階段,還未形成固定的性格,無法分辨行為的好壞,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通過觀察模仿積累生活經驗,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
教師要關注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利用集中教學、個別指導的教學方式,豐富幼兒的勞動技能,增強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鼓勵幼兒之間互相關照、互相學習,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發展。同時,早期的勞動啟蒙可以為幼兒今后的學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有助于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幼兒身體的發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適當開展勞動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引導幼兒掌握各種勞動技能,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發育,提高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培養幼兒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品質。
據筆者調查,農村幼兒園針對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工作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幼兒園不重視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沒有深入理解勞動教育的價值。部分農村幼兒園未設置勞動習慣相關的集體教學活動,并且與勞動相關的主題活動較少。在環境創設中缺少勞動方面的故事與人物,在日常班級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不了解鍛煉幼兒勞動技能的方法,沒有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意識。
二是部分教師沒有給幼兒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他們認為幼兒太小,長大后自然會具備相應的勞動能力。部分教師不相信幼兒的能力,為幼兒安排的勞動實踐活動較少。部分幼兒園簡化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勞動教學停留在教學理論層面,未能真正落實勞動教育,不利于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
三是幼兒園和幼兒家庭的聯系不夠緊密,家園之間缺少足夠的交流。家長沒有意識到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重要性,教師沒有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在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過程中,幼兒家庭與幼兒園溝通較少,沒有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合力,使幼兒的勞動教育缺少持續性、穩定性、長期性,從而降低了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有效性。
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與幼兒正確的勞動認知、良好的勞動情感體驗有關,需要幼兒家庭、幼兒教師、幼兒園等多方面共同發揮作用,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勞動教育,將勞動習慣的培養滲透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途徑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加強開發勞動教育園本課程
幼兒園要有計劃、有策略、系統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勞動場所,重視勞動教育園本課程內容的開發,引進專業的幼兒教師資源,建設富有特色的勞動課程體系,選取貼近農村幼兒實際生活的勞動內容,豐富勞動教育的教學素材。在制訂勞動課程目標、勞動課程組織方式時,幼兒園要將勞動教育活動與勞動習慣培養相結合,用實踐驗證理論,使勞動教育活動服務于幼兒的身心發展,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
同時,農村幼兒園要深入挖掘勞動教育的價值,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勞動資源,引導幼兒了解勞動的種類、勞動的意義、勞動的作用,激發幼兒參與勞動活動的熱情。比如,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幼兒參與公益勞動。教師可通過講述雷鋒、抗疫英雄等優秀人物的感人事跡等方式,豐富與完善幼兒對勞動的認知,引導幼兒熱愛勞動、主動勞動、堅持勞動。
(二)組織開展勞動類主題活動
幼兒園要開展與勞動相關的主題活動,強調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提升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可通過慶祝各種節假日的方式,充分抓住教育契機,推動勞動教育的進行。比如,筆者將勞動節作為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契機,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前,組織幼兒開展了“勞動最光榮”主題活動,利用多媒體工具讓幼兒觀看了相關視頻資料,提升了幼兒對勞動節的認知。筆者還通過講故事、歌曲表演等教學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鼓勵幼兒主動講述自己身邊的勞動故事,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
在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主題活動時,筆者組織幼兒參與撿垃圾活動;在“我為集體做事情”主題活動中,筆者鼓勵幼兒整理自己的收納柜,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玩具歸類、澆花除草、擦拭桌椅等活動;在設定值日生的值周內容時,筆者采取了幼兒的建議,在區角用繪畫的形式體現了值日生的職責,這有利于值日生在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服務他人的喜悅,在親身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收獲勞動的快樂,增強幼兒對勞動的興趣。
(三)加強勞動課程與游戲活動的融合
幼兒園要加強游戲課程建設,將游戲課程和勞動課程相結合,豐富幼兒教育工作的內容,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和作用。農村幼兒教師要將勞動教育融入游戲的各個環節,為幼兒創設勞動情景,引導幼兒體驗勞動的充實感和成就感。
比如,在種植區活動中,筆者組織幼兒進行拔草、澆花、松土等勞動,肯定幼兒的付出,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在動物區活動中,筆者鼓勵幼兒主動照顧小寵物,為幼兒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勞動場景,培養了幼兒的勞動思維;在開展手工實踐活動時,筆者組織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變廢為寶、舊物改造、一物多用等方式,與幼兒一起制作了各種創新的作品,課后還組織幼兒一起收拾了紙屑、廢料等垃圾,培養幼兒整潔衛生的習慣,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扮演父母的幼兒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這有助于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增強游戲活動的趣味性,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
(四)加強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加強與幼兒家庭之間的聯系,爭取家長的支持,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勞動教育和勞動指導。教師和家長要重視幼兒的勞動教育,通過家園合作的形式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將幼兒的勞動行為貫穿于幼兒的學習生活,提高勞動活動的針對性、易操作性。
教師和家長的行為舉止與勞動觀念,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勞動觀、勞動意識與勞動行為。教師和家長要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勞動榜樣,塑造幼兒正確的勞動意識,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幼兒家長要以身作則,積極支持與配合幼兒園工作,在家中有目的地鍛煉幼兒的勞動技能,加深幼兒的勞動情感,以自身實際的行動示范,與幼兒進行積極的互動,引導幼兒感受勞動的樂趣。

總的來說,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是勞動教育的核心,是幼兒良好勞動品質、正確勞動觀念形成的關鍵。教師要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發揮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家園共育的合理,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同時,教師還要針對農村幼兒的勞動習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將勞動教育與游戲活動相結合,不斷改善與優化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引導農村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作者單位:皋蘭縣九合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