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祥
摘 要:在教改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凸顯出“讀”與“寫”間的聯系,為實現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們必須充分挖掘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資源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直觀的展示讀與寫間的異同相通之處。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處于認知階段中期,相較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初中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更強,在閱讀寫作方面他們知道閱讀表達的是什么,作文需要如何寫,本文將針對讀寫結合理念下“部編版”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展開分析討論。
關鍵詞:讀寫結合;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作為語文應試中的重要組分,在考試中所占成績比重是非常大的,但從目前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們在作文上的變現普遍存在著些許問題,許多問題長時間積累但并未得到反饋解決。對學生而言,寫作難、積累難、記憶背誦好詞好句難。對教師而言,學生寫作基礎有限,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學方法無法派上用場,教學也難。
一、讀寫結合實踐意義
在傳統應試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學工作者一味追求學生應試得分,將閱讀與寫作割裂開來,但正如結果所表現的,學生們不僅沒有掌握好閱讀技巧,在寫作上完成的也是一塌糊涂。那么讀寫結合理念的優勢與實踐意義到底體現于何處?在讀與寫結合后,學生不僅能夠從閱讀中感悟寫作技巧,還能通過反復寫作練習鞏固閱讀技巧,久而久之,學生們在不斷操練后在閱讀和寫作上都會取得顯著的提升。
二、讀寫結合課堂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寫作興趣缺失,寫作能力不足
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在傳統硬性灌輸式教育過程中語文學習興趣已經顯著下降,對于寫作本就心生畏懼的他們也就更沒有動力來完成寫作練習。對學生們而言,寫作熱情、寫作自發性、寫作積極性等都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而消減。在初中階段,學生在教師影響下也逐漸產生功利心,他們更傾向于學習那些能夠馬上對成績提升有效的東西,但是語文學習重在積累,何來一舉而成之說呢?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讀寫結合意識也就更加薄弱,閱讀積累量嚴重不足。
(二)教師教學目標模糊,與教學大綱脫軌
學高者為師,師者需身正為范,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但在以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持有重閱讀、輕寫作的教學理念,這部分教師往往會將閱讀固定答題框架教授給學生,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卻很少加以指導。同時,由于讀寫的割裂,這部分教學工作者對授課內容的設計也不盡合理,對教材的挖掘過于膚淺。另外,還有一部分初中語文小學工作者僅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局限于課外閱讀上,沒有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思維,在盲目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逐漸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三、讀寫結合課堂作文教學可行性策略
(一)寓教于樂,調動學生興趣
對教師而言,學生是教學課堂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寫作練習課堂,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幫助學生重新拾回那些遺失了的寫作興趣[1]。在初中階段,學生深深的被超級英雄、偉人等高大形象所吸引,那么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寫一篇描寫人物的作文,對象選取可以是同學、教師、我國偉大的領袖等。另外,除了采用這種方式,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極富樂趣的小目標,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搜尋人物資料,再填寫到教師預先準備的教學案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不僅會“樂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更加流暢,寫作課堂安排也會更加井井有條,自然而然的教學工作者們也會“樂教”。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教學環境中,作文教學課堂質量與效率皆得到最大化。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學工作者還要主動消除與學生間的距離感,即使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們在閱讀寫作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并針對學生提出的若干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2]。這樣一來,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更高。
(二)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構建系統讀寫體系,擴展讀寫機制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需要有意識地向學生講述讀寫結合理論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強調讀寫配合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3]。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后,學生們已經初步了解人物傳記的敘述方式,那么教師便可以通過讀寫遷移,讓學生寫一篇以“我的母親”為題的人物傳記。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刻畫了一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成人的母親形象,在一次次的細節描寫過程中,將母親勤勞樸實且善良的品格也充分展現了出來,那么教師便可以教學生一個人物傳記寫作技巧:在刻畫人物時,不一定非得使用華麗的詞句來修飾人物形象,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平凡例子來展現出人物的獨特品格。在讀寫結合過程中,學生們的寫作思維也會逐漸養成。
結束語:
語文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的課程,平時的課堂教學只是輔助學生了解課本知識,更多的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積累,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寫作能力的提升除了讀之外,寫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教師要充分了解部編本教材的教學內容,把部編本教材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張新華. 在讀寫結合中提升語文素養——以部編本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為例[J]. ?2021(2018-6):30-31.
[2] 吳子興. 習作單元的編制特色及其對教學的導向——以部編本小學語文三年級教科書為例[J]. ?2021(2019-25):66-67.
[3] 朱莉. 讀寫整合,任務驅動:大單元教學的有效途徑——以部編本語文必修上第二單元為例[J]. 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