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周刊》1月18日文章,原題:美政治“拉美化”污染臺港美國國會山莊的風暴正不斷延燒。如今最大問題在于,美國政治暴露了走向“拉美化”的危險路線。政治拉美化,就是政治游戲規則難以制度化,不斷被街頭暴力所動搖。深一層看,就是“參與式民主”的街頭化與武器化,變成惡質的民粹政治,在謊言于社交媒體發酵后,成為一頭失控怪獸,吞噬理性,腐蝕憲法制度的根基。
香港的反對派也是散播謠言,說太子地鐵站警察殺害幾十名民眾,在地鐵站設靈堂祭拜,卻沒任何證據,死者名字也沒有,也沒任何失蹤人口,但很多人相信。這些傳播謠言的政治人物沒有基本的“知識真誠”,他們深諳政治謊言的游戲,無論多么荒誕,只要不斷重復,形成“謊言的輪回”,就會廣泛流傳。
如今美國政治逐漸遠離審議式民主,向惡質的參與式民主靠攏,最后走向拉美化。這樣的趨勢其實早就污染臺灣地區與香港,2014年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占領“立法院”500多個小時,卻被美國輿論譽為民主的勝利。同樣,2019年香港“港獨”派占領立法會并大肆破壞,也被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視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從大歷史看,這次美國國會之亂等于是“回力鏢效應”。這是美國猶太裔政治哲學家阿倫特的研究——列強在海外的作為,最后會以各種奇特的方式影響自己國家的發展。
美國政治的拉美化還沒結束,而美國在臺灣地區與香港也留下理論垃圾。如香港反對派提出的“違法達義”,捏造仇警謊言;臺灣“太陽花運動”提出仇中的誤導性言論,其實在推動“臺獨”。這都必須一并清除,讓那些妖言惑眾的歪論,丟棄到歷史的垃圾堆中,不再毒害臺灣與香港。
香港《亞洲周刊》1月18日文章,原題:警惕部落主義美國國會山莊的滾滾煙塵,令人聯想起臺灣“太陽花學運”攻占“立法院”、香港反修例暴亂示威者攻占立法會。這讓美國長期以來向全球輸出民主的作為,被直接打臉。但在眾聲喧嘩中,卻看到“部落主義”的幽靈其實早就在美國、臺灣地區與香港的上空盤旋,造成巨大禍害。
知名的跨國民調機構YouGov發布2020年10月份兩次在歐洲七國與亞太八國和地區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在臺灣有42%的民眾支持特朗普,是這兩波調查對象中,特朗普支持度唯一超過拜登并擁有最多粉絲的地方。香港也是特朗普的粉絲最多,基本上整個“黃絲”陣營都支持特朗普。但這次美國會之亂使香港的“黃絲”大為尷尬,甚至出現分裂。相比之下,在傳統美國盟友法德及日韓等國,特朗普的民望都遠不及拜登。▲
環球時報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