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非虛構兒童文學作品《雛鷹飛過帕米爾》"/>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邱華棟

我和本書的作者畢然一樣,都出生在新疆,屬于疆二代。經歷了很多年的努力寫作,畢然成長為出自新疆令人矚目的著名作家,她創作的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厚。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還是熱血青年的她的父母親,作為響應國家號召的大學生支邊來到了新疆。畢然就出生在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這座被博格達山峰映照的城市,絲綢之路北新道上的重要城池,帶著混血的異域氣質,畢然本人及寫作也無可避免染上了這種先天性的氣質。她是眉眼中帶有混血氣息的漢人,有著天然的優柔和悲憫之心,并敏感地將寫作的目光投向在西部高地生活著的孩子和母親。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她飽含感情的一本遙望新疆的情感之書。
帕米爾高原在地球上是個高而遠、神秘與獨特的集合體,那里被稱為“萬山之祖”的高地,是神話傳說中人神共居的仙境,是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必經之路,是塔吉克人世代居住的家園。
由于早年我有在新疆的生活經歷,帕米爾是我經歷中不可或缺的過往。第一次上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那情景依然歷歷在目,高海拔的眩暈和身體的不適,白得耀眼的連綿雪峰,以及在艱苦的物質條件下依然保持淳樸安良本色的塔吉克老鄉們,他們對待外地的來訪者,那和善而包容的笑容,溫良而謙讓的態度,既不過分的熱情又有適度的關心,顯示著天然高貴的氣質。最讓我難忘的是當地的孩子,幾乎看到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雙純凈清澈的大眼睛,濃黑的眉睫,他們在我面前毫不扭捏地亮起歌喉,跳起鷹舞,在塔吉克人悠揚的鷹笛和有節奏的手鼓中,襯著慕士塔格晶瑩的雪峰,那些翩然起舞的孩子們,宛如一只只試飛的雛鷹。塔吉克人有一種很有名的鷹舞,這是對鷹的致敬,也是對人像鷹那樣生活的禮贊和向往。
我曾經在自己的一部作品中描寫過塔吉克人的鷹舞:
忽然,一只鷹出現了,在天空盤旋著。矯健,從容,淡定,勇猛。黑色的一個黑點,展開了雙翼。接著,又有一只鷹,從峽谷里,借助著上升的氣流出現了,疾速地盤旋著升起來,那些塔吉克舞蹈家們圍成了一個圈子,身體低下來,做老鷹的樣子,開始了舞蹈。他們以身體的動感,塑造出鷹的舞蹈,這鷹舞核心是雙人舞,是兩只鷹在舞蹈。那個男子的一只胳膊在前面舉起來,另一只胳膊在身后低垂,在地上旋轉,就像鷹在高空盤旋。柯迪爾汗的腳步節奏和那個男人一樣,但她的手是高高舉起來,隨著鼓聲由內向外地旋轉,伴隨著手鼓和鷹笛,將鷹舞展現了出來。像鷹那樣時而蹲伏,時而展翅,時而撲擊,時而嬉鬧,時而旋轉,時而俯沖,時而翻身,時而高翔,時而靜止,時而勇猛,這鷹的舞蹈果然名不虛傳,塔吉克人是鷹的朋友,也是理所當然。隨著鷹舞的氣氛進入到高潮,一對對男女不斷地進入到環形的人所構成的舞蹈圈子里,成為新的鷹舞的主角。口哨聲、鼓聲、鷹笛聲,歡呼和拍手的聲音混合在一起,氣氛越來越熱烈了,在山谷回蕩,在人們之間傳遞著歡快的消息。
那兩只鷹也被感染,就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盤旋,俯瞰著這人間的唱和。這是鷹和人之間的美妙互動,是生靈之間的最好溝通。
時隔多年,我的生活軌跡從邊疆到長江沿岸,又從江城輾轉到京城,在節奏匆促的城市生活中,帕米爾始終是我心中一塊若隱若現的凈土,也許不能稱為魂牽夢縈,卻會突然在某個瞬間浮現那種史詩般的遼闊和曠達,那種情緒會讓我心馳神往,仿如再次踏上那方寶地。
在作家畢然的非虛構兒童文學作品《雛鷹飛過帕米爾》中,我又找到了這種久違的感覺,我仿佛看到帕米爾高原那些孩子們的笑臉和閃著亮光的眼睛,仿佛看到了鷹舞在我眼前呈現。
關于帕米爾,除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讓人們了解在遙遠的西北邊陲帕米爾高原上有一群忠于祖國、熱愛家鄉的塔吉克人。而在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品,涉及到塔吉克孩子少之又少,對于那些可愛的高原孩子而言,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雛鷹飛過帕米爾》實則彌補了這一空白,畢然用她的腳步丈量體驗了世界屋脊的高山之高、帕米爾之遠,畢然用她的筆為我們展現了當今帕米爾高原上的兒童群像,讓我們看到了在現代科技、文化沖擊下的高原現狀,文明帶給邊遠地區孩子的影響及精神狀態。
畢然是一個溫和而杰出的女性,她身上有光,那種潛藏的母性的光輝如同一枚打開的珠蚌,使得任何和她在一起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種引力,那種力量曾經是那么強烈地影響著我們的童年,以至于終生。孩子需要好媽媽,人類需要好母親,好母親就是人類的希望,孩子的未來,世界的光源。
這種天然的氣場,使得孩子們一見到她,就會不由自主地圍在她身邊。她說她在塔什庫爾干的經歷就是每天和孩子們聊天、玩耍,孩子們會主動約她,一起散步、一起看展覽、一起去采訪、一起唱歌跳舞……沒去幾天,走在塔什庫爾干的大街上會有很多孩子歡呼雀躍地叫著她的名字,遠遠地跑來和她打招呼;在老鄉家里,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圍著她,晚上也要和她睡在一個板炕上才安心;那些在路上替她背包的孩子們,那些把她的手機號寫在胳膊上的孩子,那些攀巖為她尋找拾撿丟失的鏡頭蓋的孩子,那些為她唱歌跳舞、拿出作業本上小紅花給她展示的孩子,那些給她講述快樂、煩惱和小秘密的孩子,那些為她采來野花、把花兒插在她長發上的孩子……她都把他們寫在了文字中,如果你看到了,同樣也會為之感動,孩子有著一顆通透的金子般的心,他們愛你就會把心全部交給你!畢然說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會感到無比快樂和踏實。在帕米爾高原,她從孩子身上找到了精神高地和寫作的寶藏。
我在兩年前曾看到畢然發在微信中、她在高山絕壁和懸崖激流中行走的照片。那一段時間總能看到她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出的采訪行跡,圖片所呈現的地理的偏遠和險惡程度實則是一場無法預測的探險,而對于這樣一個不再年輕的弱女子而言,探險意味著勇氣和體力的雙重挑戰。為了尋訪一個支教老師和孩子的足跡,她冒著洪水沖斷道路的危險,翻山越嶺,攀巖爬壁,用了一天的時間抵達了一個鎖在深山里的小山村。在當下,多數寫作者缺乏對于生活的深究和探尋,尤其是面對邊疆、農村及條件惡劣的地區,又有多少作家能夠扎下身子走下去真正地深入體驗生活?而貌似柔弱的畢然做到了,這是讓我欽佩和尊敬的品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在她的文字中依然能夠看到這種優柔的韌性,她的文字溫暖而有力量,語言生動又細膩,猶如其人。
畢然的職業是教師,在內地一所大學里教創意寫作。由于有假期,她總是會選擇在教書寫作之余,行走在路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始終是她對于寫作和生活的基本坐標,在這個大方向下,踏上重走絲綢之路需要怎樣的決心和毅力?不肖說是女人,這樣史詩般的壯舉就是男人也很難做到,而這個柔韌的奇女子竟然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了。這一走,就是十三年。
《雛鷹飛過帕米爾》就是在路上采擷的珍寶,她被孩子們美妙的歌聲和優美的鷹舞吸引了,一次次地踏上奔向帕米爾的高地,她挖到了這座寶藏,如獲至寶,她像媽媽一樣愛著那些孩子們,每一次的行囊中都會裝著各色軟皮本、筆、棒棒糖、小鏡子、花皮筋和自己的童話書,這些是只會說三句半塔吉克語的畢然能夠順利采訪的法寶。和她在一起,任何一個孩子們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和鼓勵,她會認真傾聽每一個孩子的聲音,并給與肯定和贊賞的關注和笑容。孩子們爭著給他們的畢然老師當翻譯,爭著邀請她去家里喝奶茶作客,并把自己親手繡制的花帽戴在她的頭上。在塔吉克人看來,親手縫制的花帽只送給最尊貴的客人。由于漢語教學在帕米爾的成功推行,當地孩子的漢語個個說得字正腔圓,非常地道,于是這些孩子成為打開帕米爾和塔吉克人的通道。于是,《雛鷹飛過帕米爾》也成了世界接近帕米爾和塔吉克人的通道。
這本書另外的亮點和特色是那些和孩子一樣生動怡人的手繪插圖,這是多才多藝的畢然精心繪制的,那充滿了生命氣息的圖畫和你的眼睛碰觸,會不由得讓人會心一笑。這些文字有了這些插圖,可謂相得益彰,如同飛往帕米爾高原的一雙翅膀,相生相伴,缺一不可。
合上本書,抬頭遠望,那千山萬水之外的帕米爾,依然是無數翼翅夢想抵達的高地。看雛鷹亮翅,正飛往永遠的帕米爾。而畢然,已然再度出發,走在路上,走向遠方,去為我們挖掘文學想象的活水之泉。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