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小學基礎教育。語文的學習是形成學生自身素養的過程,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其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升語文思維的品質。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和文字性較強的學科,也是最能體現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學科,這對教師的教學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帶學生進入“三真”的課堂,豐富語文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求真;高效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基本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和積累底蘊的黃金時期。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小學生學習其他知識、掌握各項技能的前提。在小學階段,學生都具有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因此,要從小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并進行規范化的語文教學輔導,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更好地運用所學語文知識。
身為一個小學教師,在教學每節語文課時,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逐漸提升教學質量,并且要適應教學改革的大形勢,更新教學理念。用“三真”理念打造全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原“真課堂”,強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有效學習,讓學習在課堂上真發生,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要避免形式化的課堂教學,真正把“真問題、真研究、真應用”的教學模式融入到語文的教學中,師生雙方同頻共振,共同著力,讓每一名學生都更好發展和進步,從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真問題引領的教師教學
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表現出較大的差別,但其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都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每節課的真問題,在備課中抓住每節課的真問題,才不會讓參考書和課件牽著鼻子走。要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教學設計圍繞著真問題展開,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會發生轉變。同時,要根據需要適時對真問題進行修改,以真問題為引領,有效建構語文知識體系。例如,在《掌聲》這一課的教學中,抓住真問題“是誰給誰的掌聲呢?掌聲會有什么作用呢?”學生不但可以從整體上掌握課文,而且可以在小英子前后情感的轉變中更好地掌握原文題——掌聲。語文課結束后,一個孩子意猶未盡地說:“老師,我被課文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通過前后英子的情感變化,我仿佛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這樣的教學,使學習者真正變成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也變成學員的同伴與合伙人,共同參與到課堂中。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認知過程的問題,適時引導,與學生一起發現、探索、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課堂利用率。
二、真研究中挖掘學生思悟
思悟即學有所思,思有所悟。許多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常常只重視字詞的積累或是閱讀和作文的速成方法。然而,我們生活在“生活”之中,卻忽視了生活帶給我們的真實感受,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停留在紙間字面上,語言也匱乏蒼白。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重視引導學生“悟”的能力培養。通過“悟”生活、“悟”人生,感情自然產生,語文水平自然就會提高。作文時會融入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真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如《麻雀》一課,記敘了一個老麻雀在巨大兇狠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衛小麻雀,使小麻雀免遭危害的感人事跡,歌頌了母愛這“一股巨大的能量”。為了激發學習者產生敏銳的發現能力,深入感受“母愛”能量的強大,在課堂教學中,我從課外學習引入出現危險性這一詞匯,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經歷了解語義,感受到通常是在某些狀況、某種原因下有對自身安全造成危險的可能性?!堵槿浮芬晃闹校÷槿妇痛嬖谥@樣的危險。于是,我說:“同學們,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將危險這一情景用語氣準確的表達出來,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體會這一情感。”繼而指導學生透過閱讀,初步認識“危險”的情景,情形越危急,小麻雀的生存就越岌岌可危,更能凸顯出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自己孩子的母愛,這樣的情感就更能感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所以說,語文的學習除了有認知還包括情感,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人生,掌握學習語文的策略方法,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真正在語文課堂中暢游,獲取真知識。
三、真應用促進品味表達
語文教師的課堂工作要真實、高效,老師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更多體會語言,并進入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最深處,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把文字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并能達到“真”表達。讓語文學習在課堂上真發生,讓“求真”成為語文學習的催化劑,這才具有濃濃的語文味道。例如,在學習完《掌聲》后,很多學生對課文中的主人公有了更深入的情感,此時就需要將心中的感悟表達出來,為了更好的情感留白,讓學生續寫英子之后的變化,這樣不僅能脫離課文固有的內容,也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升華。在教學《盧溝橋的獅子》時,當介紹到盧溝橋上的每頭獅子大小不一、形態迥異,我讓每個孩子先進行品讀第二個自然段,再觀看作家對雄獅形象的生動精彩刻畫,讓孩子進行想象自己對盧溝橋的獅子又如何刻畫呢?有的人說:“盧溝橋的獅子真頑皮呀!躲在雌獅子的背后好像在抓癢。”有的說:“盧溝橋的獅子真歡呀!他們快活地數著天上的星辰?!焙⒆觽冔x躍發言,想象豐富,暢所欲言。
所以,在精讀課文學習后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續寫課文的內容。語文的學習是一門藝術,不要拘泥于語文學科固有知識的學習或某個方面能力的培養,更多的來自對生活、自然、社會學習的多樣性或豐富性,運用多元的學習方式和獨特的學習體驗,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
在“三真”教學模式的引領下,有效深化每一名學生對語文課堂所授內容的認知,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強烈共鳴,繼而在理性和感性中發覺美、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讓語文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余國江.本真語文: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
[2]陳成龍.真語文是“真知”“真教”“真學”的融合[J].語文建設,2013(25).
[3]薛琴珍.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