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關鍵詞:“問題意識”學習;小學數學;應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廣泛深入,對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問題意識”學習法的重要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
一、影響“問題意識”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因素
(一)學生對“問題意識”學習法的影響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學生對于學習的態度、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以及學生的配合能力、傾聽能力、包容能力、調整能力等都會對“問題意識”學習造成影響。
每個班級中的學生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如有的學生知識經驗較為豐富,擅于舉一反三、學以致用,而有的學生即便掌握了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即便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們在面對同樣的學習任務時,也會產生不同的體驗。經驗豐富的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時,往往會聯系自身的已有經驗,以最便捷的方式將問題的答案解出來。而有的學生由于缺乏經驗,在面對學習任務時,往往無法與自身已掌握的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導致學習體驗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個體差異的不同,有的學生對于圖形具有特別的感知能力,而有的學生卻對數字更容易產生感知,這些差異性都會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習造成影響。
(二)教學評價對“問題意識”學習法的影響
對學生的錯誤理解進行及時的糾正與引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學評價在“問題意識”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是學生加強自身學習積極性的動力。
二、“問題意識”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師應為學生合理安排學習目標
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學生們合理安排學習目標,從而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更科學的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與加工,也能夠幫助教師選擇更科學的教學手段。此外,學習目標也是教師為學生們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的參考依據。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中,關于《長方體的體積》這一節時,教師為學生們安排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使學生充分理解在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時,主要就是看該物體中共包含多少體積單位;其次,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通過實踐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并推演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有助于學生充分掌握數學規律,并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個由多個1cm3正方體所組成的長方體,再讓學生們共同來數一數該長方體的體積有多少以及都有哪些不同的數法。其次,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們出示了十二個1cm3的正方體,并讓學生們共同討論應該如何組合成一個長方體。最后,如何用第二個1cm3的正方體,組合成一個大于12cm3的長方體,并說出該長方體的具體體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長方體體積的影響因素,并明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式,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
(二)教師應為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
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創新,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強化自身的體驗與感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內化。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中,關于《倍數與因數》這一節時,教材中所展示的問題是:12和18的全部因數有哪些?相同的因數有哪幾個?最大的公因數是多少?這種教學資料與學生們的生活太過遙遠,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改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于是變成了:教師手里有兩根小木棍,一根長12cm,另一根長18cm,如果把它們折成同樣長短的整厘米小段,可以有哪些折法?每段最長可以為多少厘米?
通過這種方式,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于是有的學生用小于12的自然數逐個進行嘗試,有的學生則分別寫出12與18的約數,再找出相同的約數等。最后學生們總結出了四種不同的折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加強了對公因數概念的理解。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與研究,“問題意識”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诖?,本文提出了幾點相應的策略:教師應為學生合理安排學習目標、教師應為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等。文中所提的幾點策略,對于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艷平.“問題意識”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小學一二年級版),2019(004):74.
[2]姜承彬.“問題意識”學習模式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009):1.
[3]寧洪麗.加強過程體驗,促進學的有效——“問題意識”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026(039):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