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話題不斷,全面提升學生藝術素養顯得愈發重要。有不少的學者試圖借鑒世界著名的教學法經驗來解決和提升我國音樂教學存在的不足。而柯達伊教學法以其先進性、全面性、科學性、系統性被廣泛傳播和運用。引進我國后被許多專家學者音樂教育者所認可,并深入學習,為我國的音樂教學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音樂教學多數以“歌唱教學”為主,同時柯達伊教學法認為要以歌唱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鑒于此,我們可以很好地學習和借鑒柯達伊教學法,從歌唱入手,同時提高學生在聽、唱、寫、創中的各種能力。本文就運用柯達伊教學法提升學生 聽、唱、寫、創的能力策略開展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柯達伊教學法;提升;聽、唱、寫、創;能力
柯達伊提出“音樂應該屬于每一個人”,同時柯達伊認為“只有最好的才適合于給兒童”。柯達伊教育體系主要有三個特點:1.民族音樂在教學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2.以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3.以首調唱名體系培養全面的音樂能力(包括首調唱名唱法、節奏讀法、字母譜、柯爾文手勢、固定音名唱法)。同時,北京音樂家協會柯達伊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楊立梅教授提出:音樂技能訓練和能力提高要遵循四項基本原則: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梯度適當、不能間斷。本人依據柯達伊教學法的主要特點與楊立梅教授提出的原則深入思考及探索如何提升學生的四種能力。
一、前期工作,準備充分
所謂前期工作就是教師的備課。要提升學生的能力并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可以做得到的,音樂學科有它的特殊性。一星期只有一節課或兩節課,課程的設計是否有梯度,是否循序漸進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教師的備課需對現有教材歌曲進行分析,哪些適用于最開始學,哪些適用于后續的學習,哪些是為后面的學習積累素材的,哪些又是可以教授樂句關系、音程、節奏的。再這樣的情形下,大單元的備課就非常地必要,設定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月甚至每節課學生的能力目標設定。
那如何設定能力目標呢?老師每年都可能會接手不一樣的班級,老師需要依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進行目標設定,老師的教學起點是學生現有的音樂能力,包括音準、節奏、結構、音樂表現等等。例如在沒有學習過劃分樂句我們就讓學生進行樂句創編,那是很難的,假如學生沒有基礎知識的積累,包括音準、節拍、穩定拍等等,就讓學生進行四拍長度的旋律或者節奏創編也是很難的,所以老師一定要先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清楚學生現有的水平才能準確確定本階段需要提升的能力,聽、唱、寫、創這四種能力是環環相扣的。
二、環節創設、循序漸進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音樂教研室主任梁洪來老師和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淺談‘接續性教學’的特點及其教學要求”,音樂學科也像所有學科一樣都有著自身內在的知識、技能、方法體系。顧名思義,只有持續的、不間斷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提升學生的四種能力。
從最簡單的開始。例如,我會依據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去創設適合他們年齡的問好歌,像一年級第一學期,我會設計只含有5、3開頭的問好歌。例如:
5 5?3 │ 5 5?3 │ 5 5?3 │5?3│
同學 們,你們 好 。 X老師, 您?好!
在第一個月里主要培養學生輕聲演唱的能力,最后的“好”字要求學生要圓著嘴巴唱,為后續的合唱做鋪墊。待學生已經規范輕聲演唱,我會在第二個月加入二聲部的演唱,在最后的“好”字老師演唱的是5的音高,形成二聲部。演唱順序是老師先唱第二聲部,等學生聽覺上面已經習慣了,不會跟著我跑音后就會挑選幾位學生演唱老師的二聲部,已經嘗試實踐過,兩個多月學生可以初步演唱出二聲部。其他年級也像這樣,每個班級都進行多聲部的練習,有設計、有梯度、不要急,學生的多聲部能力水平就會逐漸提升。
三、提煉內容,反復練習
傳統的音樂課是一節課學一首歌,再在這首歌上面去“做文章”。例如小樂器為歌曲伴奏呀,拍拍手呀,一節課就過去了,下一節課又繼續學習另外一首新的歌曲,導致的現狀是不斷地學習新歌曲,但每一首歌曲里面含有什么音樂知識要素是不清楚的。我們要懂得提煉一首歌曲中有價值的內容,并且反復練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什么,如何教”。
例如在一年級《布谷叫,春天到》一課中,音高的練習很有價值,因為只含有5、3兩音,足夠的簡單,沒有其他干擾因素,是拿來訓練學生5、3音準的好歌曲。那如何反復練習呢?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著花樣來唱,從前往后唱;從后往前唱;5、3輪著唱、單拍老師唱,雙拍學生唱;“張口唱”和“內心唱”,許多的訓練方式,只為了學生把5、3兩音能唱準。再往后一些時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構唱就可以進行卡農練習了,也可以學生從前面唱,老師從后面唱同時進行,形成兩聲部。
所有的反復練習都是為學生的聽、唱、寫、創打下牢牢基礎的,一步一個腳印,學生記寫節奏就必須建立在它能夠清楚分辨出拍和節奏的前提下。在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拍與節奏的轉換練習”來讓學生分清楚拍和節奏,再來就是老師唱歌曲,學生拍節奏,唱節奏,可以做到節奏分離后學生就可以拿小棍棒進行節奏的擺放,最后可以進行記寫。以上種種的能力都要建立在學生已經對歌曲材料非常熟悉的情況下進行不斷重復的練習才能獲得。
總而言之,柯達伊教學法帶給音樂教育者新的理念,新的方向。在本人不斷地學習和探究實踐當中,學生在聽、唱、寫、創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今后,將繼續深入學習和不斷完善自己的音樂課堂,不斷提升學生在聽、唱、寫、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
[2]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洛伊斯·喬克西.柯達伊教學法I[M].中央:中央音樂出版社,2020
[4]梁洪來.淺談“接續性教學”的特點及其教學要求[J].課程與教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68-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