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慧玲
摘要:在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們的個性化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科學的講課方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此來達到教學目的。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小學階段一直貫穿著學生今后學習的各個階段,也是學生培養愛好的關鍵時期.文章就怎么樣在小學課堂中開設趣味性課堂展開陳述,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策略,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開展
引言:興趣是支撐人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可以說是一種影響人的最重要的因素。學習興趣作為一種促進人學習的內在動力,能夠起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的作用.由于數學的邏輯性思維性和抽象性導致了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在小學課堂中普遍缺乏趣味性.現在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普遍會存在恐懼心理,這也因此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并且這個問題逐漸變得嚴重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所有小學數學老師所研究的問題中的重中之重。
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并存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講解重難點問題,有效的提高課堂的聽課效率。例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利用ppt來演示圖形的平移變換。老師:根據圖上所示我們已經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同學們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有哪些變化?(2)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區別?(3)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同學們根據問題的答案得出變化完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一樣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數學指數。多媒體的使用能夠使問題的展現方式更加生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二、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對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往往來自對一個問題的困惑。創設問題情境,就是給學生營造一種與問題相接近的情景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和將要達成的目標;同時激勵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深刻理解教科書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學習經驗,通過直觀性材料地展示并結合現實生活的例子,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動腦,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加強學生探究的動力。如教學“分類”時,教師從指導學生對文具進行分類出發:“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學具盒里?哪些東西放在文具盒里?”這樣的活動比較貼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他們喜歡動手解決問題,來給文具分類。再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老師讓學生隨便說出兩個角的度數,教師馬上準確無誤地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肯定會疑惑老師是怎么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的呢?學生心中充滿好奇和疑問,都想知道老師有什么“法寶”,這樣就激發起了學生探索問題答案的欲望,在老師講解的時候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
三、創設趣味性課堂
小學階段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保持集中,并且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有吸引力的事物或者富有趣味性的事物更能吸引學生求知的欲望,甚至有時候學生能自己積極主動地加入課堂的研究中。所以說課堂內容應該生動富有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講授的知識還能提高課堂的效率,講解更多的內容。最主要的是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方便學生長久記憶。教育學家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因此,創設趣味性數學課堂革新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的手段。比如老師在講解十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教師應該提前在網上下載一些超市里商品的圖片并且標注好價格,在講課的時候讓學生模擬自己在超市里購物,計算自己帶的錢能買多少錢的商品并計算出找零。這樣學生就能有更好的聽課體驗,學生能夠保持更高的積極性,學習效率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學生也能更快地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
結語: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單一,不符合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劃。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數學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前創設一種真實的教學情境,上課時采用做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且布置一些動手動腦相結合的作業,從而促進趣味性課堂的實現,這樣做不僅可以改善教學的氣氛,還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提高教學的質量和課堂的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李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趣味教學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6):36.
[2]張凌云.趣味活動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開展[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