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余鳳
摘要: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教育中下功夫。生活中勞動教育與德育是密不可分,勞動的種類繁多,幼兒期勞動主要分為四個層面,即“自我服務勞動”、“為家人服務勞動”、“為班集體服務勞動”和“為社會服務勞動”,簡易而言就是“自理勞動”“家務勞動”“班務勞動”和“社會服務勞動”。
關鍵詞:活教育;教育;德教育;園同步
一、自理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家園共商,定“自理”規劃
自幼兒入園開始,老師們便組織家長們探研幼兒勞動的重要性及勞動價值,與孩子們一起商量、制定,一場生活即教育,勞動中獲知、獲技的學習之路便揚帆起航。那么,適合幼兒期的勞動有哪些呢?老師與家長們一起根據孩子目前存在的現狀熱火朝天的“辯論”起,最終針對幼兒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方式制定自理規劃。
2.家長“巧”幫,助“成功”體驗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育兒理念在家園交流中,在與孩子們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根據規劃,家長們首先給予的是時間與機會,考驗的是家長們的耐心,給予孩子們的細心程度,可喜的是,家長們面對孩子可愛、稚拙而又認真勞動的模樣時,耐心與適度引導的良好狀況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3.回顧分享,展“勞動”成果
隨著現代化電子設備不斷更新,拍攝視頻便成為了家長們記錄孩子日常勞動中一言一行的習慣。因此,“家長錄勞動視頻,幼兒亮勞動成果”的模式伴隨著每一次勞動始終。孩子們的勞動情景便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能夠完整呈現在同伴們的眼前,與同伴們一起見證自己的勞動成果。
二、家務勞動——家里的事情參與做
1.羅列家務事,獲取勞動新技能
哪些家務勞動適合幼兒呢?應從哪幾方面著手呢?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告知我們,解放兒童的大腦,就是把兒童的頭腦從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讓兒童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放兒童的雙手,給孩子以動手的機會,讓兒童自己動手操作,使他們在首腦并用中發展創造力。于是,老師們特為孩子們提供了羅列家務的時間與機會,從討論——畫圖——討論——介紹計劃的過程中,孩子了解了自己已會的家務勞動與未學會而想學會的家務勞動。一幅幅設計圖片正是最真的見證。
2.嘗試家務事,分享勞動大快樂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兒童的嘴是要讓兒童言論自由,要讓他們自由發展,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允許他們對事情有疑問,兒童只有有了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在孩子們參與了家務勞動之后,家長們協助孩子把家務勞動的過程照片帶到了班級,老師組織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家務勞動分享會”。在分享會中,孩子們盡情講述自己的勞動過程與成果。
3.節日顯身手,享受濃濃親子情
“生活即教育”——利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節日活動對他們進行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八婦女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中,孩子們與爸爸一起制作一道拿手美食送給媽媽的活動時,爸爸與孩子們一起開動腦筋,默契合作,爸爸盡可能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允許他們提問題,在制作美食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把主動權留給孩子,爸爸只作為輔助者,參與者。出乎意料的時,孩子們通過問與學,最終把一道道美食呈現到了媽媽的眼前,雖有些過于咸與淡,但媽媽們都嘗到了甜蜜味。
三、班務勞動——班里的事情一起做
1.職業體驗樂趣多
幼兒期的勞動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勞動意識淡簿,情緒化、興趣化嚴重,持久性短,需要老師與家長們不斷提醒、鼓勵。為了讓孩子們愛上勞動,在勞動中體驗到快樂,老師們以一日各環節為載體,將勞動內容融入職業體驗中,與孩子們一起制定值日生職責,競選管理員,設置功能墻,布置任務達人欄等,讓孩子們把勞動量化、細化、直觀性、顯性化。于是,各種職業體驗之旅開啟了。
2.撣塵活動展身手
在撣塵活動之前,各種撣塵工具的準備需要家長們協助,為了讓孩子們在班級撣塵活動中大展身手,家長們帶領著孩子四面八方式搜羅工具,以網購、向鄰居朋友借、向祖輩們詢問等方式收集到了大量的撣塵工具。同時,家長與孩子們一起探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有效的撣塵方法……萌生了孩子們的撣塵欲望,為撣塵活動作好充分準備。暖暖親子情,濃濃勞動味,孩子們在撣塵活動中大展身手,給班級增添了幾個光彩。
四、公益勞動——助人的事情樂意做
1.大娃帶小娃,一起過難關
每年的九月份為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期,為了讓小班的幼兒短時期內適應新集體,我們特讓大班的幼兒到小班參與幫扶活動,大班幼兒通過協助小班幼兒搬被子、進餐、搬椅子、穿脫衣褲等活動,體驗了助人為樂的高尚愉悅感。
2.美勞吸外客,義賣獻愛心
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如今的孩子們,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人際關系和自我評估等方面的認識,通過公益活動,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公益活動的意義,發揚一種大愛精神,把自我融入社會的一種不可缺乏的體驗活動。
五、結束語
以家園同步策略培育幼兒的勞動能力,不但充實了家長的科學育兒觀,提高了家園共育率,還促進了幼兒對勞動觀的理解,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的愉悅之情。在生活中激發了幼兒樂意勞動、在勞動中創新和奉獻的勞動精神,形成了良好勞動習慣。讓幼兒走上創造之路,手腦并用,勞力上用心,勞動中成長。解讀勞動的整個過程,勞動不僅僅是勞動技能的掌握,更是良好品德的形成,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董純才,我對陶行知先生及生活教育的認識[J];東北教育,1951(6)。
[3]陶行知,名篇精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5)。
[4]沈丹丹,走行知之路,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