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摘要:信息化為提升特殊教育質量帶來了新的契機。本研究通過調查法、訪談法對寧夏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為促進寧夏特殊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策略建議
1 問題提出
在國家舉全力推進建設教育強國、網絡強國的重大戰略思想的背景之下,寧夏率先成為全國首家建設“互聯網+教育”示范區。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帶動特殊教育現代化,促進特殊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從而提升特殊教育質量,是現代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了進一步促進寧夏特殊教育質量提升,本研究從提升特教教師信息化水平的視角出發,通過調查法和訪談法初步了解寧夏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化環境建設及應用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為未來寧夏特殊教育質量提升提供發展路徑和努力方向,為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相應的特殊教育提升政策和信息化建設方案提供分析研判的依據和參考。
2 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意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偏低
通過調查及訪談發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觀念和意識還有待加強,對“互聯網+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意義不甚明晰,對于通過“互聯網+教育”手段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素養缺乏目標及方向。
2.2教師信息化康復設備應用能力普遍偏弱
由于缺乏專業理論和實操培訓,尚不能熟練應用相關康復設備和信息化康復手段對殘障學生開展全面的康復訓練,因而聽覺、視覺等功能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同時也對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制約了殘障學生的發展,更是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2.3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及水平整體偏低
教師對常見的教學用投影設備、實物展臺、觸控一體機應用較為熟練,但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移動終端設備使用較少。很多設備使用僅僅停留在單項展示狀態,交互式應用水平較低。由于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較薄弱,所以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無障礙環境的創設,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影響。
2.4教師信息化康復設備應用能力普遍偏弱
由于缺乏專業理論和實操培訓,尚不能熟練應用相關康復設備和信息化康復手段對殘障學生開展全面的康復訓練,因而聽覺、視覺等功能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同時也對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制約了殘障學生的發展,更是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2.5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及水平整體偏低
教師對常見的教學用投影設備、實物展臺、觸控一體機應用較為熟練,但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移動終端設備使用較少。很多設備使用僅僅停留在單項展示狀態,交互式應用水平較低。由于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較薄弱,所以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無障礙環境的創設,教學效果也受到了影響。
3 策略及建議
3.1轉變特殊教育教師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直接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因此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活動,需要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從而促使其自覺主動地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如果不具備信息化教學的理念,則會制約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開展,即使開展,也是舉步維艱,收效甚微。所以,特殊教育教師要加深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的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盡快實現由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管理者到信息支持者、知識指導者的新型角色轉變。
3.2完善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應用指導
信息技術如何更好地為特殊教育教師所用,助力智慧課堂的打造,這就要求有針對性地消除特教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盲目性。基于此,完善相應的信息化應用指導是十分必要的。特殊教育學校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組織成立信息小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加入其中,但是信息技術教師任務繁重,不僅承擔教學任務,還要負責學校活動拍攝等與網絡有關的工作,這使得信息技術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心理,無法兼顧其他教師信息化指導工作。針對這種情況,不僅僅只是引導信息技術教師增強服務意識,學校領導還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地位,將其承擔的網絡相關的工作計入工作量。以此鼓勵信息小組為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其他教師掃清信息技術應用障礙。
3.3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特殊教育教師各類培訓中容易出現培訓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使得培訓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面對這一癥結,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基于培訓對象明確、培訓方式合理的培訓方案,并且培訓內容可以包含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兩個層面,各有側重得逐漸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水平。加大培訓力度的同時結合特殊教育教師的類型,充分了解教師群體的年齡、學科、學歷背景、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等特征,對教師進行分層分組,力求“按需培訓”。另外,確定培訓方式時要考慮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集中培訓、線上培訓或混合培訓等培訓方式,顯著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特殊教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3.4確定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應用激勵機制和培訓評價機制
部分教師固守傳統教學觀念或者認為學習信息技術費時費力,不愿意運用信息技術甚至產生排斥心理,這將阻礙特殊教育學校“互聯網+教育”工作的整體推進。對此,特殊教育學校應制定明晰的信息化應用激勵機制,鼓勵全體教師積極投入到信息化教學中。為了確保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培訓效果,可建立相應的培訓評價機制,將培訓考勤、培訓匯報情況納入其中,這對參訓教師起著一定的制約和監督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規避教師培訓中出現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如無故缺席或找人頂替等,促使培訓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4 結論
特教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整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信息化教學效果的好壞,也關系著“互聯網+教育”工作能否暢通推進。進行有效干預,為特教教師插上信息化翅膀,讓信息化為特殊教育助力添彩!
參考文獻
[1] 郭炯,鐘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04):26-35.
[2]程振林.培智教師信息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甘肅省特殊教育學校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16.
[3]張亞珍,張寶輝,卜凡帥.我國特殊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1):52-59.
[4] 黃慧芳.甘肅省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