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福
摘要: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為了加強學校汽修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汽修人才需求緊張的形勢下,注重培養中職汽修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勢必要重視其實習實訓教學,加強高質量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本文首先提出中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優化策略。
關鍵詞:汽修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管理
引言:近年來,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不斷的進行創新推廣,伴隨著校企合作、新型學徒制、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多種培養模式的推行,不難發現中職學校汽修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不足逐步顯現,如實訓基地布局不合理,實訓教學的功能不全;實訓基地建設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等。針對新時期中職學校校企合作模式,如何聯合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強建設和管理校外汽修實訓基地,提高汽修專業學生的實操技能,是當前中職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中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及管理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汽修職業技能水平,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校內校外實訓機會。中職汽修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學生有一年的校外頂崗實習實訓時間,因此怎樣建設與管理校外實訓基地相當重要。但是從當前中職汽修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現狀來看不容樂觀。
(一)實訓基地建設資金不足,實訓教學的功能不全
目前,很多中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都面臨資金匱乏的問題,建設實訓基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修建維修車間、購置汽修設備和其他輔助物資等等,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夠,政府對汽修專業的資金投入較少,導致實訓基地籌資渠道過于狹窄,設備更新的速度慢、維修難,很多教師甚至仍舊采用汽車上早已淘汰的“化油器”設備進行教學,實訓教學的功能不全使得學生實操訓練受到影響。
(二)實訓基地建設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中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均由學校自籌自建或政府投資建設,雖然有些學校與某個汽修企業合作,建設了實訓基地,但是在課程、實訓內容等方面缺乏深度合作,導致實訓基地對提高學生汽修技能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有的學校關門辦學,缺乏對汽修企業所需人才和技術的了解,人才培養與市場結合不緊密,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進入汽修企業頂崗實習。
(三)實訓基地管理機制不健全,校企對接不到位
在汽修專業學生參與校外實訓活動中,由于學校缺乏系統的管理規范,學校與企業對接工作不到位,致使學生實訓身心和行為上出現各種問題,如設備損耗過高、領取器材也不做好登記,設備丟失問題時有發生等等。在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中學校和企業相互推諉,對學生疏于管理,嚴重影響汽修實訓的實效。
二、中職汽修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管理優化措施
汽修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中職學校實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中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幾點進一步的優化策略,具體分析如下。
(一)構建多元化的建設模式
為了更好的完善汽修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籌措問題亟待解決。筆者認為除了通過學校、政府投資以外,還可以從相關的汽修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尋求資金,豐富基地建設資金的收入渠道;
在建設汽修專業實訓基地時,筆者認為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共享共建、政府公益性建設(公共實訓基地)等模式,特別是校外汽修實訓基地建設,需要中職學校通過各種途徑與汽車相關公司聯系,加強溝通,企業與學校都是校外實訓基地的主體,承擔著學生教育責任,學校需要努力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如可以和豐田、大眾等大型汽車制造商和4S店開展校企合作,爭取實車輛、維修設備、維修技術、資金等支持,節省建設資金,打造以汽修企業為主體的校外實訓基地,提高專業品牌效益;
(二)加強實訓內容與企業之間銜接密度
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汽修校外實訓基地要與職業技能崗位“零距離”接觸,根據中職個性化特點,為學生提供鞏固汽修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的實訓性學習和訓練平臺,同時還要在實訓基地上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就業指導、服務社會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不僅可以彌補校內實訓基地的不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訓場景,縮短工作適應期,提高學生的汽修專業技能水平,而且還能夠促進中職汽修專業教學改革,提高整體辦學實力。
(三)完善校外實訓基地管理機制
為了強化汽修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建立運行管理機制必不可少。筆者認為首先在人才培養上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如簽訂相關的校企合作協議,學生實習、實訓協議。合理分配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明確要求雙方職責,對學生實訓過程加以檢查和指導,依托真實的汽修企業運行管理機制,在實訓教學中強化學生對具體汽修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讓學生更加明確汽修崗位的具體操作細節,逐步提升其汽修技能水平;其次在學生開展實訓學習前,還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及思想輔導,培育他們良好的思想品格,引導他們始終用積極地心態應對挑戰,幫助他們做好實訓準備工作;然后引入企業“5S”規定(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加強實訓現場管理,嚴格要求學生不僅要熟悉汽修行業的技術規范、操作規范,還要養成嚴格按生產工藝加工產品、工具擺放有序、設備及時維護保養的安全生產習慣;最后要實行多樣化的考核機制,在校外實訓基地管理中,根據實訓項目,學校和企業共同評定考評成績,采用單獨考核、雙人考核、班組考核等方式,重點考核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汽修技術應用,滿足學校、學生和企業需求。
結語:在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探索發展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方式,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汽修職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加強學校與汽修企業之間的產學研深入合作,雖然在建設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在校企雙方大力支持下,通過管理的不斷深化和創新,汽修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定能發揮其真正的人才培養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曉紅,侯云先,洪如玲. 農林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探索[J].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18期
[2] 劉強,林啟德. 基于校企協同視角下的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建設與研究[J]. 長江叢刊. 2019年31期
[3] 黃小燕,劉可夫. 基于協同育人任務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 對外經貿. 202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