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摘要:本文梳理近年來辦理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情況,對這一政策進行深挖解讀,提出對策建議,為更好地做好公司人力資源規劃,促進企業健康蓬勃發展提供參考。
一、引言
特殊工種提前退休起源于計劃經濟時期,由于建國初期我國生產力相對落后,勞動者沒有其他收入,工資水平和保障比較單一,為了給從事特殊工種的勞動者一種崗位補償,所以采取采取提前退休的做法。隨著改革開放,我們逐步建立了完整了養老保險體系,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的實施,也凸顯出了很多矛盾,比如提前退休政策的相關背景、勞動者從事環境、實施條件等均發生了變化,與新形勢下的養老保險制度已不相適宜。
二、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
特殊工種法定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所從事工種在行業批文的目錄范圍,內并達到規定工種年限,其中,從事有毒有害滿8年(包括8年),高溫井下滿9年(包括9年),特別繁重勞動滿10年(包括10年),同時以上兩個條件,職工可以申請提前退休[1]。
我公司隸屬電力行業,目前依然沿用特殊工種提前退休審批文件--《華北電力集團公司提前退休工種及崗位名稱目錄》(華北電集人【1999】215號),涉及56個工種662個崗位,其中發電類涵蓋汽機、鍋爐、輸煤、電氣、除灰、化學等7個專業、20個工種、360個崗位。
三、特殊工種提前退休存在問題
1.工種目錄不易管理。由于特崗工種目錄的設置經過多次變化,目錄的設置不統一,給后續的管理也帶來一些問題。最早,是由行業主管部門來申報工種目錄,報勞動部審批確定;1985年后,由行業自行確定工種目錄;1993年后又是行業主管部門申報,勞動部審批來確定;1998年至今,國家對工種目錄再未作新的公布。隨著工業自動化發展和自動化設備投運,原先具備特殊工種的崗位不再具有原有的“特殊”性,這是因為職工從事工種的環境和勞動條件發生了變化,崗位設置與實際不符。相反,一些企業因崗位需求又設置了新的工種,雖然這些工種在目錄里體現不出來、得不到確認,但是其從事工作內容對健康也有損害,這就造成實際與工作不相統一。職工從事工種與目錄不能完全對應,增大了后續工種目錄管理的難度和申報認定的難度。
2.人事檔案記載不全。隨著經濟發展、企業改制、人員調動、人事檔案管理缺乏等,對原始記載關于工種的相關資料保存不全,造成在申報過程中工種年限不夠或年限不能確定等問題,給提前退休申報審批帶來一定困難。對于記載不全的,我們往往再去原單位查找原始工資檔案、崗位變動記錄等,增大了工作的難度。隨著集團規范化管理,職工從事的崗位名稱也會依據有關規定來設置,崗位名稱隨之調整,但是其工作內容、工作環境未變化,這就造成現工種與原備案工種名稱不一致。比如,我們之前申報的工種為“輸煤機械檢修工”,但是職工檔案里面所記載的均是“機務檢修工”、“燃料檢修工”等等。另外,職工本人對個人履歷不重視,有的重點項目填寫不全面,也會造成原始記載不全,加大年限和工齡認定難度。
3.與現行養老制度不相適宜。有些企業出于降低人力成本考慮,通過提前退休“通道”,逃避依法繳納社保的責任,降低用工成本,有些地方管理工種目錄不嚴,目錄名稱層次不齊,間接導致特殊工種認定標準放寬、范圍的擴大,打政策的“擦邊球”,提前辦理退休。隨著提前退休人數的增多,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隨之加大,不利于城鎮養老保險機制運行,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養老保險入不敷出現象,不利于整個社會保險機制的發展。
四、提前退休的影響
1.影響養老金待遇。一般來說,影響養老待遇有幾下幾個因素: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指數化工資水平和社平工資等。工齡越長、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賬戶累計就越高,其指數化工資相應越高,養老金待遇計發水平就越高。所以提前退休的職工,工齡相比正常退休職工短5-10年,若其在崗繳費工資不高,養老金達不到職工心理預期,影響職工思想穩定,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不穩定隱患。
2.統籌基金收支不平衡。一方面大量職工提早退休,企業在崗職工大幅減少,社保繳費工資總額降低,也間接影響地方社保統籌基金的收入;另一方面大量職工提早退休,相比正常退休早拿5-10年退休金,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大幅增高,特別是中國的國情是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大,不利于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的不斷發展[2]。
3.影響就業和二次就業。這些積累了技術經驗的技術工人提前退出生產領域和生產崗位,也是人才的流失和浪費。由于這些職工年齡不大,如果選擇再就業的話,企業雇傭的成本低,在勞動力市場中占據了有利條件,無形中會給新畢業學生、或者正常年齡段的求職人員造成就業困難等問題。
4.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些企業主動提出讓職工提前退休,目的是為減輕企業用工成本,但會導致整個社會勞動力成本的轉變,社會財富的來源減少了。如果職工在企業轉型、改革、效益低迷時期,選擇提前退休,也是對企業不負責任的表現。社會勞動力成本的轉變影響我國企業市場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五、對策建議
1.加強特殊工種審批管理。加強特殊工種目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法規,特別是《關于職工退休生活條件》的有關規定,各行各業應當嚴格遵守,做到不擅自擴大、不違規申報提前退休。企業在申報特殊工種提前退休需要據實公示、備案,社保機構在審批過程中嚴格按照批文審核,確保提前退休合法合規。
2.加強特殊工種把關。對不符合特殊工種“特殊性”的崗位目錄,有清理的必要性。對反映職工崗位、工種等原始記載材料,進行嚴格的人事檔案審查,實行負責人簽字蓋章制度。同時,嚴格執行退休公示制度,將關鍵信息,諸如出生年月、累計工作年限、參加工作時間等進行公示,接受全廠職工監督,同時按照要求向人社局備案,自覺接受監督檢查。
3.制定崗位需求計劃。結合公司實際,2020-2021年,公司平均每年有40人符合特崗提前退休條件,我們應當做好提前退休預期準備,結合實際,立足長遠,提前謀劃和做好專業的需求招聘計劃、崗位人員儲備和人才培養培訓計劃,做好人才梯隊建設,制定中長期人力資源規劃,確保人力資源無縫銜接,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六、結束語
在實施過程中,應當綜合研究思考特殊工種提前出現的問題。一是企業通過內部調崗、內退內樣、技術革新、作業環境優化等有力措施,加強對職工的健康保護;二是優化薪酬分配、開展職業病定期體檢、提高醫療福利等方式進行補償;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險機制,適當推進延遲退休,科學更新和調整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3]。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頒發<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1978]104號)、《勞動部關于嚴格按規定辦理職工退休的通知》(勞險字[1993]3號)
[2]王澤英.中國城鎮職工退休時間市政分析與政策調整建議.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期刊,2014(1):40-42
[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5795號建議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