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蓮
摘要:中華民族的發展與壯大令世界驚嘆,過去的歲月中,我們的祖國歷經了多少磨難,祖國的人民受盡了多少苦難。革命先輩用自己的鮮血與汗創造了我們當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我們在享受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的同時不能夠忘記紅色英雄,落后就要挨打,萎縮就被鞭撻。鄧稼先先生,一位優秀的共產黨人,一位出色的科學家,在臨終前仍舊是怎么樣在尖端的武器方面進行探究努力,并且叮囑:“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鄧稼先先生一生奉獻于祖國的科學研究事業,敢于探索與奉獻,勇于攀登科學高峰。我們通過品讀《鄧稼先》這篇文章,重溫鄧稼先先生的故事,學習鄧稼先先生的精神,培育我們的愛國情懷,爭取更好的服務于祖國、服務于人民。始終要把祖國母親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讓中華民族的紅色文化在我們的身上得以體現、得以發揚、得以傳承,紅色革命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崛起、不斷的奮斗。
關鍵詞:鄧稼先?科學探究?紅色精神?愛國情懷
一、引言
中華民族,一個歷經多少磨難之后仍舊生生不息的民族,多少個英雄先烈,多少位仁人志士,全部通過不一樣的愛國形式盡己所能,戰勝千難萬險最終摘得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成果。自古英雄出少年,過去困苦艱難的日子里,在中華民族的青少年中涌現出了一批又--批紅色英雄,他們用自己畢生的精力跟父輩們一起擔起了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重擔。鄧稼先先生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一位紅色英雄,他傾注了自己畢生的精力,致力于科學事業,鄧稼先的英雄事跡,以其殆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閃爍著璀琛奪目的愛國主義精神光芒,激勵著我們這些后輩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始終銘記我們是善良、勇敢、勤勞、永不屈服的中國人,讓鄧稼先先生的愛國精神成為我們在服務祖國、奉獻人民、實現自己最大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各自的崗位中甘于奉獻、勇于付出,熱愛祖國與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壯大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斷努力共同譜寫生活美好新篇章。
二、鄧稼先的人生經歷
鄧稼先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出生,他的老家是是安徽省的一個美麗的小縣城,叫作懷寧縣。一九四一年,鄧稼先先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西南聯合大學,就讀于該學校的物理系。一九四五年,鄧稼先先生大學畢業,畢業之后來到了昆明,義無反顧的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積極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革命斗爭里。一九四七年,鄧稼先先生參加了赴美的研究生考試并順利通過,從而他前往美國的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進行學習,不足兩年的時間,他就憑借著突出的學習成績修滿學分,并且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這位二十六歲的青年,憑借其刻苦與拼搏獲取了”娃娃博士”的稱號。一九七二年,鄧稼先致力于核武器的集中性研究,并且擔任了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長.一九七年成為核武器研究院的院長.一九八四年,鄧稼先先生在大漠深處指揮的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六日,當時我國的李鵬副總理前去醫院授予鄧稼先先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九日,鄧稼先先生因疾病去世永遠離開了我們。這位英雄用盡一生,不斷學習與探索核武器的研究,積極壯大祖國的科學研究之路,為我們當今的美好生活打下鋪墊.
三、鄧稼先的人物精神
一九六四年十月,我國的戈壁灘上空爆出一簇蘑菇云,壯觀而美麗,這是我國的首顆原子彈成功的爆炸。兩年以后,我國的首顆氫彈爆炸的炫目之光再一次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兩彈的光芒離不開一個隱沒在戈壁灘的科學家—鄧稼先。他出生于書香門第,畢業于西南聯大,后來去美國留學深造,僅僅用了二十二個月就攻讀了博士學位。國外優越的條件沒有“誘惑”到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毅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置身于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科研工作,他將自己全部的精神和智慧都奉獻給了他深愛的國家,自己最終因為受到輻射的傷害以及過度的疲勞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鄧稼先先生用自己的一生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兩彈是鄧稼先先生的勛章,更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鄧稼先先生為了科學舍生忘死、為國奉獻的愛國精神如同長征延安紅色精神一樣激勵著我們熱愛祖國、勇于奉獻。
中國人民經歷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革命先輩自己的鮮血與生命讓后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但是當時中國仍然水深火熱,受制于人。鄧稼先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讓中國第一課原子彈工程成功,讓蘇聯的譏諷不攻自破,更是讓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真正的站了起來,鄧稼先先生是我們的楷模,他不慕名利,國家是鄧稼先先生的后盾,鄧稼先先生更是國家的盾牌。作為后輩的我們,更是要學習鄧稼先先生的愛國情懷,熱愛自己的祖國,學國家所缺、急國家所急,學習這些優秀共產黨人的紅色精神,弘揚愛國、科學、民主、進步的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大力學習倡導紅色精神,鄧稼先先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攀上科學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激勵著我們熱愛祖國,甘于奉獻、不斷上進、勇于探索。
鄧稼先先生在組織領導我國的核武器工作中做出了卓絕的功績,鄧稼先先生不單單熱愛自己的祖國、忘我的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而且在關鍵的時候,將個人安危置于不顧,勇敢的將自己推上最危險的崗位上,表現出了高度的奉獻精神以及犧牲精神。鄧稼先先生的紅色基因是忠誠的愛國精神、是忘我的奉獻精神、是無怨無悔的科研精神,先烈的事跡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猶如一顆無比鮮紅的流星,用他們的熱血點亮著后輩的生活,時光的流逝,是去的只是他們的軀體,但是他們的愛國精神永遠不可磨滅,如同一顆顆紅色的星星劃過天空。
總結
我們或許不需要將鄧稼先先生的故事每天掛在嘴邊,但是需要我們真正的銘記在心里,在點滴的事情中發揚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作為后輩的我們,要珍惜革命先輩的勞動成果,讓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的精神內涵引領著我們當代青年最基本的價值觀。我們要始終跟隨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三觀,理性熱愛我們的祖國,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勇敢擔當使命,踏實進取、創新肯干、獨立自主、無私奉獻,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全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李建國?郭明義?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J]中國青年教育周刊?2020(12):11-12
【2】徐紅星?李銘霞?兩彈一星元老—鄧稼先 [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21(0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