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要:在我國進入21世紀迅猛發展的新時期,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黃金階段。隨之而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供給與旅游市場的需求間的差距逐漸拉大,“供需矛盾”逐步凸顯。因此,高等院校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理論知識、實操能力、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培養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廣泛研究國內外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提出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搭建高等院校-企業聯盟合作平臺,從而促進高職院校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力求探索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綜合實踐人才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就業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業獲得了跨越式發展,這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與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專業旨在傳授學生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訓練學生的旅游經營管理、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等方面的能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強調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用性,注重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要認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精心設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文章簡述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探討五年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
1“智慧旅游”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在智慧旅游視域下,現代信息技術逐漸融入旅游業,并滲透于旅游業的每一處,大數據分析、智能客戶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旅游是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旅游業并獲得良好發展的顯著產物。由于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旅游業已經不再拘泥于以往的游覽觀光,而是傾向于多方位的體驗,由現代旅游業所引申出的相關產業層出不窮,比如康養旅游、研學旅游、旅游探險等一系列旅游產品,其都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提出了跨學科培養的新要求,要求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除最基本的旅游管理知識技能之外,還必須學習其他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業務能力,還應該學習地理學、心理學、生態學、歷史等其他學科的基礎知識。只有具備良好的旅游管理素養和其他學科的綜合素養,才能為旅客提供滿意的服務,保證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
2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探討
2.1加強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
將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教師理念的轉變和素質教育能力的匹配,想要提升教學效果,必須組織一支專業的教學團隊,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和政治素養,為促進兩者的融合奠定更好的基礎。就旅游管理專業來說,由于旅游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校輸出的學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但要與時俱進地傳授旅游管理專業知識,還需要關注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養成,是否符合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一方面,教師必須明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定位,在旅游業國際國內形勢的倒逼下,教師不能再拘泥于傳統,僅僅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讓他們擁有積極樂觀的思想觀念,牢牢樹立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在潛移默化中感染他們,使其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新一代的“追夢人”。另一方面,師德師風教育從來都是各高校應具備的基本教育職能,但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開展,個別缺乏師德的教師也給學校甚至整個教育行業抹黑,這既不利于學校的招生就業,更談不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課程思政不斷取得新成績的今天,要全面實施師風師德一票否決制。
2.2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
就業市場的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衡量指標,人才的培養需要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高職院校專業性人才不同于學術研究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應明確培養目標,立足社會實踐,適應市場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只有與我國旅游行業的市場需求相匹配,才能更好地為推動旅游業持續不斷發展貢獻力量。另外,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學科交叉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在當前理論教學中,學院課程設置應廣泛涉及管理學、人文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倫理等相關理論課程,不斷豐富學生理論知識的廣度和跨度。在課程教學中,應健全理論與實踐兩大教學體系。尤其需要注重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學生應用能力與掌握相關技術能力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主要在于培養專業型、應用型人才。為此,高職院校應著眼于解決當前培養模式與實踐需求之間的矛盾,主要適應社會需求,擁抱社會變革,隨之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從而提高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在實踐教學模式中,高職院校可構建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的雙基地模式,同時以校外實習基地為重點,通過校內外高效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校外實習基地可聯合社會旅游行業相關企業,搭建實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導游實習、旅行社崗位實習、景點考察調研等多維度、多形式的實踐模式,從而不斷完善“訂單式”教育培養模式。
2.3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高職院校只有構建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出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校企聯盟的方式加強校企合作,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之中,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形成優勢互補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要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其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實踐,在實際訓練中掌握旅游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進而提高實際能力。另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聘請企業專家到校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示范講解,傳授成功經驗,也可以聯合相關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大賽,邀請企業專家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結語
當今時代是一個創新發展的信息時代,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改變傳統觀念,培養創新理念。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方面,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日后的發展,因此學生的培養模式更要緊跟時代腳步。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例,在智慧旅游視域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融入當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只重視理論的培養模式,重點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國家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超,李云鵬.“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體系研究[J].旅游學刊,2011,(5):54.
[2]劉麗華,何軍.“互聯網+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務業重構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26):134-135.
[3]郭鵬.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數據計算系統[J].科技經濟市場,2016,(4):10.
[4]劉志霞.大數據在旅游管理中的應用探討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4):95-111.
[5]李靜.全城旅游背景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