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倩



“20世紀70年代,我還會到秦淮河里游泳;后來,秦淮河變得臭烘烘,經過它都要繞著走;現在,經過治理,河水又變清了……”秦淮河邊,一位白發老者指著河水,向一群中學生講述著秦淮河幾十年來的變化。
這群學生是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樹人環保社的社員。他們手提水桶,拎著檢測裝備,沿著秦淮河,一路考察水質,并采訪附近居民,了解他們對秦淮河水質的滿意度。在樹人環保社這個大家庭里,社員們因為熱心環保相聚,一起策劃活動,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師,我們建個環保社吧!”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坐落于揚子江畔。站在教學樓里,推開窗戶,入目即是滾滾長江水。學校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從2014年起,開展濱江環保步行活動。2017年,剛升入初中的李嘉美也參加了這一活動。她目睹江邊散落的垃圾,感慨保護環境任重道遠。此刻,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組建一個環保社團!回校后,她興奮地向地理老師王志洪提出這一想法,并描繪社團藍圖。王老師只當是小孩子心血來潮,沒想到,李嘉美雷厲風行,立馬在校園內“招兵買馬”,召集一批熱心環保的小伙伴,還手寫了社團活動方案。王老師被她的熱情感動了。就這樣,一個由學生自發組建的社團誕生了。
此后,每天中午,大家伙兒聚在一塊兒,商討環保大事。先從哪入手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后,李嘉美提出的關注校園垃圾問題的建議得到一致認可。經過一番調研,社員們發現,學校的垃圾主要為塑料及紙質包裝盒,于是建議學校垃圾分類,還提交了“設置創意分類垃圾桶”提案。學校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在校園內放置了創意垃圾桶,這讓社員們成就感爆棚。更讓他們激動的是,3年后,南京也實行了垃圾分類。
“秦淮河也要‘體檢’”
社員們的辛勤付出也為學校贏得了榮譽,2018年,學校入選全國小河長小湖長青少年環境志愿行動首批試點學校。作為環保社成員,更應履行小河長職責。每次的濱江環保步行活動,社員們都自帶裝備,清理沿途垃圾。在去年的這一活動中,社員李嘉俊也當了一回清潔工。他看到江灘上有很多生活垃圾,還有廢棄的共享單車、煙頭,于是叫上社員王佑齊,兩人合力抬出共享單車;又套上手套,撿起一個個煙頭。
當然,小河長的職責可不是簡單地撿垃圾,還要負責定期給秦淮河“體檢”——考察水質。“千年秦淮河,悠悠金陵脈。”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小河長們有義務保護好它。每次考察,他們循著秦淮河,從三汊河步行至中華門,途經定淮門、草場門等多個采水點。大家分工合作,個子高的社員負責提著水桶,從河中舀水,其他社員輪流用水質分析儀檢測水質。
除了采集、分析水樣,社員們還會走訪沿河居民。在一次水質考察過程中,一位白發老者向社員姚冠宇、陳德蕤回憶起曾經的秦淮河。20世紀70年代,秦淮河水可以淘米洗衣;后來,河旁邊建了工廠,排放的污水讓它變成臭水河;再后來,南京市政府對秦淮河進行治理,現在河水正慢慢回到當初模樣。聽了白發老者的話,姚冠宇思緒萬千。他下定決心,要守護好母親河。
“我們還關注農村水環境”
今年暑假,社員葉松源做了一件“大事”。為了參加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WASH青年創客活動,他拉上爸爸,五進徐州豐縣的農村,考察水環境。一直以來,他只關注城市環境,對農村環境了解甚少。而這一次的考察,讓他開始思考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問題。他發現,農村河道狹窄,充斥各種生活垃圾;人員居住分散,不利于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來到田間,他看到人們將農藥瓶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河水已經泛綠。請教王老師后,他了解到,因為農村污水管網建設不全,所以污水垃圾都排到河流里。
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葉松源聯想到了生物課上老師講的人體內水自凈規律。能不能參考人的肺系統、腎系統和免疫力系統,建立一套模仿自然生態的凈化系統,修復和提升水體自凈能力?他的這一創新想法得到了王老師的認可。在王老師的幫助下,葉松源和社員們一起搜集文獻,最終寫出“仿生態修復系統在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方案,還在WASH青年創客活動中展示,得到主辦方的重視。
“看到秦淮河的指標正常了,魚兒歡快地游著,我們保護環境的信心也更足了。”“我們會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家園。”……社員們表達著保護環境的決心。相信在這群環保小衛士的影響下,人們的環保意識會越來越強。多年以后,我們會看到天更藍,山更美,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