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鵬


肖如鴻,1938年7月生于福建龍巖,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資深教授,電機電器及控制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第七、第八屆山東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山東省常委,九三學社山東工業大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工業大學工會副主席,山東省齊魯職工中專校長,全國高等學校機電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機械工程學會委員會委員,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主編《電機的電磁場理論》等三部專著或教材,曾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山東省教育委員會科學與技術進步應用成果獎等多項省部級獎勵,尤以電機研究在學術和科技界著稱。多項成果轉換為產品,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龍巖才俊? 揚名清華
1938年,肖如鴻出生在福建龍巖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是當地的名醫肖宏漢,經常為四鄉八村的窮苦人免費醫病,有時藥費也不收。母親是名虔誠的佛教信奉者,經常拿家里的糧食、衣物等接濟周邊的人,甚至讓肖如鴻有些家境貧寒的同學經常住在家中。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肖如鴻,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讀書也非常刻苦用功,讀小學和中學時,成績名列前茅。高中就讀于龍巖第一中學,時任校長很是喜歡這位陽光帥氣的小伙子,贊揚他為“龍巖才俊,必成大器”。1955年高中畢業,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據肖如鴻夫人汪韻蘋女士回憶,肖如鴻不僅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而且還是個大家庭,兄弟姊妹有十幾個。肖如鴻考入清華大學讀書,全家人非常高興,但在報讀專業上產生了分歧。父親當然希望他繼承家學,就讀醫學專業(他的幾個兄弟多學醫或從醫),肖如鴻卻有自己的主意,他覺得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工業發展和科技興國尤為重要。于是他說服父親,報讀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后來,他有幸成為我國電機工程專家、電機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章名濤教授的第一屆研究生。肖如鴻作為一名科研型的“理科男”,在清華大學的求學生活期間,不僅學習成績優秀,科研成果突顯,還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他利用業余時間跑步、健身、游泳,參加舢板比賽甚至跳傘運動等,真可謂是龍巖才俊,揚名清華園。據說,連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也聽說了肖如鴻的“大名”,一打聽還是福建龍巖的小老鄉,便叫秘書找他到家中做客,一時傳成清華校園里的佳話。
二、緣赴齊魯? 功著九三
1961年,肖如鴻與畢業于華東化工學院(現為華東理工大學)的汪韻蘋喜結連理。同年,汪韻蘋被分配到山東濟南一家軍工廠工作。在那個特殊時期,因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推遲了學業,肖如鴻直到1965年才正式畢業,并可留校任教。可為了能與妻子和孩子團聚,肖如鴻拒絕了學校和恩師的挽留,“緣”赴齊魯,調到山東工學院任教(20世紀80年代改名為山東工業大學)。
80年代中期,肖如鴻與汪韻蘋在山東大學幾位教授的推薦下雙雙加入九三學社。80年代,社會上出現了中級審計會計專業人才奇缺的現象。為了解決中級人才需求,九三學社山東工業大學支社經過深入調研,決定成立一所專門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的中專學校。后來經過報請省教委審批同意,由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主管的山東省齊魯職工中專學校正式成立,校址選在經十路南頭羊頭峪的一處廠房里,肖如鴻被聘任為校長(兼職)。該校剛成立招生,生源就特別好,十余個特色專業班級全部爆滿。該校創辦多年,受到社會和政府的廣泛認可,后來連兗州礦務局職工中專學校也掛靠合并進來。“該校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優秀專業人才,當年畢業的學生非常好就業。”汪韻蘋女士說。
不管是兼職管理山東省齊魯職工中專學校,還是本職教學、科研等工作,肖如鴻的成績都很突出。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參政議政,調研社會工作、寫提案、提建議,得到了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員會和山東工業大學的高度評價。后來,他當選為九三學社山東省常委,九三學社山東工業大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工業大學工會副主席,第七、第八屆山東省政協委員等。
三、勇擔使命? 抱病著述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是我國科學史上空前的盛會,標志著我國科技工作歷經十年“文革”,終于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章名濤教授作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電機領域權威,受邀坐著輪椅參加了大會。會上,有關部委負責人與很多專家教授對“文革”導致的我國電氣事業落后面貌,尤其“四化”建設中電氣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匱乏,痛心疾首,強烈建議編輯一套具有指導性的、系統的電機理論專著。章名濤雖然年近八旬,但他作為電氣行業的資深專家,還是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會后,章名濤便決定把自己1965年為研究生講課時的有關電機的、電磁場的教案教材,進行整理撰寫出版成書。可是,“文革”中講義稿子被燒毀了。要想靠著記憶重新把稿子整理撰寫出來,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按他當時的身體狀況是很難一個人完成和實現的。后來,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可以協助他共同完成這項艱巨工作的合適人選——肖如鴻。
肖如鴻是章名濤在清華大學的學生,是他帶的第一屆研究生。1978年,肖如鴻已是全國電氣教育界有名的專家,在山東工學院任職副教授,正處在教學和科研最忙碌的時期,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答應了做章名濤的助手,立即前往北京與恩師面談寫書一事。
接受任務后,肖如鴻迅速收集資料。他首先要幫著恩師整理回憶講義材料,并以此作為(部分)提綱,再加上自己研究成果和上課時的講義稿等現有資料,進行組織充實、公式推導、編著成書。就這樣,不僅他天天加班到深夜一兩點鐘,就連家里的妻子、指導的研究生和教研室的青年教師們也經常跟著加班加點。當時技術手段有限,所有文稿都需要手寫、手繪,四百字的方格稿紙,一買就是一大捆。1985年9月的一天傍晚,妻子為了緩解他緊張的工作狀態,硬拉著他到院子里散步,才走了十幾分鐘,肖如鴻就覺得雙腿發沉,有些憋氣,走路也開始趔趄。妻子發現不對勁,馬上聯系車把他送到齊魯醫院就診。原來,由于過度勞累,他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為了方便照顧,妻子立即安排他住進了離家近的省中醫院。這一次,肖如鴻在醫院住了整整三個月,但是在這三個月里,他一刻也沒有耽誤書籍的編寫。當時汪韻蘋除了上班、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在晚上謄抄書稿和描繪插圖,送飯時再把抄好的稿子帶到醫院。肖如鴻就在病床上臨時鋪一塊板當辦公桌,來校對稿子。此外,肖如鴻還把書上的全部公式重新審核推導了一遍,醫生都說他這是在“玩命”。就這樣,肖如鴻住院三個月,也在病床上撰寫、校稿了三個月。與此同時,北京的章名濤院士和夫人亦是如此,對書稿的編寫工作一刻也不敢耽誤。師生二人不斷通過書信來交流資料,給彼此提建議,相互審校書稿。歷經數年,數易其稿,最終這部50余萬字的《電機的電磁場》編著完稿(前五章以章名濤講義為綱,第六章以肖如鴻講義為綱,研究成果為主),于1988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令人遺憾的是,章名濤院士在圖書出版之前去世了,而肖如鴻也因此積勞成疾。
可以說,這部《電機的電磁場》是章名濤與肖如鴻師生二人共同用生命換來的。這是國內高等學校講授電機電磁場最早的一本教科書,一經出版便受到業內專家的廣泛好評,即便是普遍使用計算機的今天,書中所提出的電機電磁場的各種解析法、變換法、模擬法和圖解法等,仍具有學習和使用的價值。
四、無私奉獻? 科研助企
肖如鴻一直致力于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此曾與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淄博等地市的多家企業合作,并給予指導。曾有膠東一家生產電扇的鄉鎮企業,由于沒有技術,產品質量也不行,瀕臨倒閉,找肖如鴻幫忙。企業的領導提到工廠已經兩三個月沒給工人發工資了,因此也沒有資金為肖如鴻提供報酬。肖如鴻當即表示:“我無所謂,只要能幫助他們把廠子弄活,給工人發出工資就行。”為了拯救這家企業,他不僅把科研成果無償提供給工廠使用,還經常到車間對工人進行實際指導。后來企業慢慢有了起色,雙方也沒有再聯系。沒想到過了四五年,工廠的領導又來到肖如鴻家,還帶了蘋果、海鮮、大白菜等特產。說是經過肖如鴻指導,工廠效益轉好,特地過來感謝他當年的無私幫助。這次來是希望能夠聘請肖如鴻做企業的高級技術顧問,對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把關,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還有淄博的一家潛水電泵廠也得到過肖如鴻的幫助。工廠負責人曹丕剛、王春嬌都是山東工業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工廠的產品均使用了肖如鴻的設計成果。有一年,他們為了擴大產品銷售,提出想帶著產品跟隨肖如鴻到廬山的全國產品推介大會上去亮相,并承諾報銷師母的往返費用,肖如鴻婉言謝絕了。但在廬山產品推介會上,肖如鴻還是幫助該企業成功推介了產品,詳細介紹了產品用途和性能,吸引了很多客戶,助其抱回了喜人的“大訂單”。
無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還是科研工作者,抑或是教研室負責人,肖如鴻都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五、教學相長? 助力創新
肖如鴻非常重視理論教學,同時還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他牢記恩師章名濤院士的教導,“只學原理,而不重視實際操作的人,很難成為真正的工程師”。他在給學生講課時,常常能把枯燥的理論講得生動有趣,不僅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又能恰到好處地理論聯系實際。例如,介紹特種電機時,他會以油條比喻又細又長的潛油電機,以大餅來形容還大又薄的電機。日常教學中,他在講授完電機設計課程之外,還常常帶著學生親身實踐。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設計一臺電機,還要進行完整的電磁計算,并要達到工程要求,甚至還會組織學生走進企業參與電機生產制造,等等。他的一位研究生楊淑云(教授)回憶說:
90 年代,肖如鴻有一名叫陳倫的在職研究生,在山東省第一監獄(濟南生建電機廠)工作。當時廠里有一個出國考察的名額,礙于他是在讀研究生,單位提出了讀研究生和出國考察二選一的方案。對于陳倫來說兩者都是難得的好機會,這下他可犯了難。陳倫找到肖如鴻商量,肖如鴻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他把出國考察的內容作為研究生課題來做。陳倫在國外考察期間,無論是學習還是研究都特別認真,回國后寫出了高質量的論文,在研究生畢業答辯時得到了評委老師和廠方專家的高度評價,并在后來為廠方創造了可觀的效益。
肖如鴻多年來教學相長,研究發表《單片機控的異步電動機軟啟動器》(合著)、《單片機在隧道窯自動報警系統中的應用》(合著)、《用多層理論對特定異步電機的分析與計算》(合著)、《低噪聲離心通風機專用電機的設計特點》、《單相電容運轉異步電動機的電磁計算程序》、《單相電容運轉異步電動機輔助繞組設計問題》、《潛水電機轉子撓度計算方法的討論》等數十篇論文。
肖如鴻還經常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學術會議或交流活動,及時掌握一些國外電機發展的最新資料,這對他系統講授電機方面的學術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把電機制造方面的先進技術引入中國,起著積極的作用。例如,我國知名品牌海爾集團就是利用肖如鴻電機創新技術,在全球率先推出一種新型的“不用皮帶,直接傳動”的洗衣機,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整機性能出現了質的飛躍,實現了洗衣機行業的世紀革命。
六、英才天妒? 不幸早逝
2005年的春節,這本是中國人喜慶團圓的節日,可對于肖如鴻的家人和親人們來說,卻是悲痛的傷心日。在年前,遠在廈門的大哥就給肖如鴻打電話,約定春節時帶上全家人一起回老家給90多歲的老母親過個大壽,到時十多家子女們幾十口人都會到齊,是個難得的大團聚。2月5日(農歷臘月二十七),肖如鴻先行出發,并在廈門等待妻子汪韻蘋一行人。在廈門,肖如鴻說要帶著老伴兒、兒子、兒媳、孫子一家人開開心心好好游玩一天。“那天,老肖快樂得像個孩子,他從來沒有那么輕松和幸福過,帶著孫子看海、拍照。可是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他的心臟病突然就犯了。沒有辦法——心肌梗死,身邊守著這么多的醫生也沒有把他的命搶救過來。”
一場欣喜的見面,不想竟成永別。突然的不幸一下子擊中了汪韻蘋,莫非真的是天妒英才!“那一年,老肖才67歲,他剛剛退休不到一年,還沒有真正享受到退休生活呢。”多年后,82歲的汪韻蘋老人遠在電話的彼端說到此處時,聲音依然哽咽。
(作者為二級作家,九三學社社員)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