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娟 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是實現思想政治(以下簡稱思政)教育育人作用的關鍵。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作用下,國內廣大學者展開了思政教育元素的研究,但大多體現在內容設計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成果導向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Outcomes-Based Education(簡寫“OBE”,即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源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教育改革實踐。[1]其核心理念是關注產出,以學生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標準。國內亦有學者稱之為“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教學設計,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教學評價由評教轉向評學。
運用OBE理念,對于課程體系改革大體的設計依次為:設計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指標點分解、教育活動的分解、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大綱設計與課程設計以及課程評價和畢業要求達成度測量。因此,對于其中課程設計上,我們從“識”、“辨”、“悟”三個階段來對我院學生進行培養。
OBE強調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如今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動力不足,對于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相關信息模糊不清,特別是本專業的從業人員所具備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知之甚少,也或者被當下很多流行文化沖擊很大。因此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讓學生自己知曉并且重視畢業后將“成為什么樣的人”有個清晰的價值定位。這也要求教師能夠對接崗位能力,貫徹教學標準,落實人才培養方案,執行課程標準進行思政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創新改革。我院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醫務工作者,教學中以南丁格爾精神、白求恩精神、蘇區精神等為載體,融入通識課及專業課的教學內容中,從對知識理論的知曉和理解,作為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生的第一步。
OBE的第二個要求是對于工作情景中的知識能夠掌握并且懂得如何去實踐,那么從思政工作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將價值觀轉化為實踐行為,在生活和工作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需要細化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設計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考核辦法并開展教學,然后進行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通過實施課程的OBE改造,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更加清楚課程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教學要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OBE指出學習成果越接近“學生真實學習經驗”,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經過學生長期、廣泛實踐的成果,其存續性更高。[2]通過不斷提升對醫院真實案例的分析與判斷能力,警鐘長鳴,不斷強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與自我約束的能力,為第三階段的“悟”打下基礎。因此我院學生的臨床見習,臨床實習的學習經歷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專業實踐技能的學習,更能對學生開展有效的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團隊意識的培養,辨識不同的價值觀的社會現象并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成為德藝雙馨的醫務工作者。
OBE對于學習成果的描述不只是學生相信、感覺、記得、知道和了解某個思政知識,而是學生內化到其心靈深處的過程歷程,從而才能外化于行。思政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從外顯認同內化,逐漸發展成個體習慣化、自動化的內隱認同。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供和創造各類機會,讓學生能去積極接觸、討論并在生活、臨床實習中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在實踐進程中得到全面強化。
高職的思政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為服務健康中國戰略與健康江西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