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武漢東湖學院
貿易便利化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貿易速度、降低貿易成本和減少貿易風險,它通過優化改善營商環境、優化海關通關流程以及建立自貿區的措施促進我國貿易增長、提升貿易競爭力,從湖北省近幾年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來看,貿易便利化使得湖北省的對外貿易水平進一步提高,2019年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貿易便利化不僅簡化了通關手續,并且極大的減少了貿易時間和成本。本文通過查閱有關文獻和數據資料,將從口岸效率、關稅改革和自貿區建設三個方面來分析貿易便利化對湖北省出口的影響。
2014年武漢海關啟動“全省通”模式,湖北省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既湖北省內“多地通關,如同一關”,通過實現“多點申報、集中審核、多點驗放”模式,武漢關區空運水路運輸均可采用“全省通”。外貿企業得益于這一便利,無需再奔波于申報地海關、港口和機場之間,從而大大提高企業通關效率。同年,武漢海關在全關區全面啟動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該改革實施以來,出口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下降至1.6小時,提速35.26%。
2017年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企業可享受多項便利措施,一是可在任意地點報關,消除關區限制的申報;二是海關執法采取統一的執法口徑和監管標準;三是效率提高,簡化通關口岸環節手續,降低企業貨物滯留在港口和碼頭的時間,之前一票報關單從申報到繳稅放行平均需一天時間,在通關一體化模式下,只需40分鐘左右。與此同時,湖北省2017年還開設了單一窗口,外貿企業可以一次性把繁瑣的報關走完,從以往的串聯式申報轉變為并聯式申報,企業不需要進行重復的報關,減少了人力物力方面的成本,在此基礎上更是極大的提升了湖北省的出口競爭力。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湖北省單一窗口的實行,使得報關的效率提升到了80%,而貨物的申報數據則減少了20%以,通關的速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目前,注冊湖北省單一窗口平臺的企業累計超過了7000家,而通過單一窗口辦理的各項通關業務超過了80萬單,并且貨物的申報業務覆蓋率達到了100%。
2015年中歐AEO正式實施,湖北省獲得海關AEO高級認證的企業也不斷增加,歐盟海關對湖北省企業出口貨物的平均查驗率降低約70%,企業通關速度提升50%以上,有效降低了企業貿易成本。2017年湖北省實施匯總征稅,在這種稅收模式下,將以往傳統的逐票審核、先稅后放的征管模式,轉變為先放后稅,匯總支付,把一票一結改成了一月一結。匯總征稅模式下,通關時間縮短,并且能夠為企業降低貿易運營成本,也能夠有效的提高外貿企業的積極性。
在關稅減免優惠方面,實施原產地簽證管理改革,湖北省越來越多的出口產品通過辦理原產地證書,在進口國享受到了出口貨值3%至15%的協定關稅優惠,僅2018年簽發了60720份,簽證金額約33.8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29.81%和37.87%,數據和增幅都創下歷史記錄。為進一步給企業減負,讓企業辦理簽證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2019年武漢海關推出出口原產地簽證“三自一簡”改革,幫助省內企業用好便利化措施,不斷提高企業優惠貿易享惠度,在改革進程中,全年簽發各類出口原產地證書59276份,簽證金額達到34.18億美元,優惠關稅為9.23億元。在關稅的改革下,不僅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出口貿易成本,并且對湖北省的出口貿易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自貿區建設是貿易便利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且必須的任務,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過程,貿易便利化措施逐步實現。2016年湖北省自貿區掛牌,至2019年湖北自貿區新設立企業達到19657家。自貿區建設使得湖北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聚集發展,吸引各類企業駐足,其中,武漢片區堅持國際高端人才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戰略,并且把科技金融作為武漢片區主攻方向,與此同時,武漢片區還是通信領域最大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襄陽片區則是創新招商模式,充分發揮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示范基地的優勢,完善金融支持等措施,有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宜昌片區主要是突出綠色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和國際產能的合作。
伴隨著自貿區優惠政策的扶持,如簡化申報、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采用了區域通關一體化的方式,縮短企業的通關時間,大幅度的提升了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相比以往,在沒有推行貿易便利化以前,海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通關時間冗長,企業需要辦理繁瑣的手續,以至于產品滯留時間過長容易過期腐敗,使得一些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較慢,而這些問題在推進貿易便利化的過程中,以及在自貿區的政策扶持下,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