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康復醫學系,黑龍江 大慶 163312)
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對52例學齡前腦癱患兒施以醫學康復并教育康復干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收治的52例學齡前腦癱患兒當作觀察對象,患兒均符合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判定的腦癱診斷標準,家長均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臨床資料不全與合并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及重度智力障礙者。按康復方案差異進行分組,每組各2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3±1.2)歲,男17例,女9例,Gesell(蓋塞爾嬰幼兒發育診斷量表)評分(64.38±2.44)分,疾病類型包括18例痙攣型,3例手足徐動型,5例混合型。研究組平均年齡(4.7±1.6歲),男15例,女11例,Gesell評分(64.65±2.17)分,疾病類型包括17例痙攣型,4例手足徐動型,5例混合型。基線資料兩組互相匹配,在可比標準范圍內,P>0.05。
對照組接受醫學康復干預,采取個體化訓練方式,1次/d,5 d/周。訓練項目包括作業治療、感覺統合訓練及言語治療,等等,各項目訓練30 min,6個月一療程。研究組在其基礎上接受教育康復干預,參考學前教育教材自編語文、數學及常識類的課程教材,并根據患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周應穿插進行不同的課程教育,可通過小組教育的形式來進行,控制5~8人/組,1節課/d,30 min/節,訓練5 d/周。要根據患兒常規活動展開訓練引導,活動內容主要以日常進食、穿脫衣及如廁訓練等為主。在小組訓練的基礎上,要求家長配合,確保引導式教育作用得到最大發揮。每天會圍繞不同訓練內容來設計訓練主題課程,包括站立行走課、常態課、生活自理課,等等。
觀察兩組訓練6個月前后的能力改善情況,由專業人員參照Gesell發育量表來評估患兒社會行為、語言能力及大運動等維度的能力發展幅度。

干預前Gesell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Gesell評分比干預前高,P<0.05。研究組Gesell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干預結局比較分)Tab.1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
腦癱患兒的理想環境涉及與社區、學校的融合,需配置輔助學習與支持設施。腦癱兒童存在康復與教育等多方面的需求,醫教綜合康復便可滿足這一需求。醫學康復與教育康復學科的知識技能相契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豐富康復訓練內涵與內容,可對患兒提供認知、心理及社會功能等多方面的康復服務,貫徹落實以患兒為中心的康復服務理念,確保工作模式的現代化、科學化、系統化。
醫療水平不斷提升,腦癱患兒出生率逐漸降低,特殊兒童學校教育效果逐步被強化。但特殊學校教育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還需接受正規醫學康復治療與教育康復的引導,確保康復服務的針對性與全面性。腦癱患兒存在輕度認知障礙與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家長對康復干預方向更希望以功能恢復為主。醫學康復的目的是逐步強化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康復方案主要以提高社交能力與語言交流能力為主。教育康復原則以早期干預、缺陷矯治、興趣激發、因材施教、鞏固強化等為主,教學內容全面,采取循序漸進與直觀化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來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尤其是親子活動的展開,更利于患兒掌握系統性的知識技能。將治療活動設計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更利于達到理想性的引導教育目的。引導性教育是指引導功能障礙者通過學習獲取適當的功能,使有效功能逐步取代障礙功能。它雖然不是康復與治療技巧,但屬于功能障礙者的教育系統,能夠提高患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參與社會的積極性,更利于患兒在智力與言語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發展,這也是醫學康復療法所不具備的優勢。
在學齡前接受綜合教育康復能夠使患兒早日回歸社會。康復教育課程符合患兒精神心理與神經運動發育規律,經過全面的醫教康復治療,患兒的社交、大運動、智力發展等獨立能力被逐步強化,神經運動功能更加成熟。不同患兒在年齡與生長發育特征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還需制定差異化與個體化的康復治療目標及策略。需以特教與康復治療師為主體成立專業評估團隊,并鼓勵患兒家屬參與其中。要定期評價康復與教學效果,施以動態性調整,確保康復方案與課程體系更符合患兒家庭需求,以確保最佳的康復干預效果。
醫學康復與教育康復的結合實現了醫療與教育的同步落實,這是單一利用教育康復或醫學康復療法所不能比擬的,醫教結合的康復療法滿足了治療需求和患兒探索未知與求知的需求。康復醫院應積極拓展康復學科領域,加大教育與診療力度,全方位關心患兒身心康復。要加強實踐經驗總結,結合患兒康復需求豐富康復措施,進一步優化學科與部門穿插的綜合康復體系及健康管理模式,確保康復干預成效。功能恢復訓練與新功能學習貫穿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修復全程,更利于形成正常的運動模式。通過功能性活動的反復鞏固與強化,確保了患兒康復指導的延續性與有效性。醫教綜合康復療法有助于學齡前腦癱患兒的全面康復,但在實踐中不能盲目主觀進行,應充分認識到教育康復的基礎性作用以及醫學康復的主導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