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力偉西·塔林圖雅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國內逐步開放了鄉村旅游領域的市場,相應的旅游規模也越來越大,極大地推動了村民生活品質的廣泛提升。然而,在發展鄉村旅游及其經濟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常見的弊端問題。為了及時彌補這些弊端、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步伐,鄉村政府及有關方面應積極以有效的整改對策,大力支持鄉村旅游事業。
鄉村旅游就是在我國廣闊的鄉村,基于鄉村秀麗的自然風光與獨有的人文景觀,來深深吸引廣大游客的一種旅游模式。鄉村旅游經濟就是以鄉村旅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鄉村經濟,其中的主要客源是城鎮居民,并廣泛涉及求知探索、休閑娛樂、回歸大自然等方面的游客需求。通過這樣的旅游能帶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且比農業或農家樂等之類旅游的范疇要更大一些。
現階段,落后的基礎設施明顯制約了國內發展鄉村旅游事業,主要是接待能力有限、條件不好等。特別是鄉村道路,既狹窄又凸凹不平,而且游客常常因為看不到路標而無法找到目的地。同時,還十分常見通信及電視信號模糊等問題。隨著冬季的到來,很多房間中有限的取暖條件,往往會令室內外溫度完全相同,簡直令游客忍受不了。其中的客房及廚房等的公共衛生條件也不好,特別是廁所與廚房嚴重背離預期標準。基于此,鄉村旅游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目前,鄉村旅游業往往屬于融合農業及鄉村旅游業后形成的產業之一,故此這種產品附帶旅游性質。這樣便要在管理中,融合先進的農業及服務業管理模式。然而,在農村一直以來都是在發展農業,村民往往在旅游業發展上缺乏必要的認知,以至于存在認識偏差問題。常常只注重旅游的基本功能而忽視了生產,很少投入到農業經營上,僅憑旅游收入來促進經濟發展,以至于在淡季到來時,缺乏農業的支撐而令旅游區波動明顯。而農業經營者又只注意到有關農業的經濟效益,很少考慮旅游中的服務,忽視了旅游產品的重要性。在接待游客也只考慮自家情況,存在空房屋就會接納,否則就不接納。在這些落后思想的影響下,農業不能與旅游業互補、交融,而引起產業結構缺陷問題。
在開發鄉村旅游時,認識往往很模糊。特別是在景點上,開發商往往很少做出完整規劃,而引起一連環的問題。譬如,項目單一化、鄉村本地特點喪失、農業旅游的綜合開發等,最終便沒有完全開發出農業旅游觀光項目的基礎功能。例如,在農家垂釣園,只有唯一的垂釣功能;在觀光類果園中,只有唯一的觀光功能;僅僅民俗文化村才會存在民俗產品等。這么一來,就在旅游景點及其項目產品上,表現出嚴重不足的開發廣度與深度,以至于沒有靈活運用價值不菲、特色突出的鄉村旅游產品,而喪失掉個性化乃至多樣化。
眾所周知,旅游業具有極高的關聯度,唯有大力發展有關產業(水、電、道路交通、飲食、酒店、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方才能輔助旅游業向前發展,并且帶動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鄉村為了發展旅游業,必須注意配套的基建設施。這便需要政府機關從政策、經濟、法律法規等上大力支持,及時完善必要的配套供給系統,以順應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為了更好的發展鄉村旅游,還應注意從思想上認識到農游合一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機結合鄉村旅游與農業種植,為旅游淡季創造更多的收入,并且聯動起旅游農業。譬如,游客在觀賞某地旅游項目后,便可蒞臨民俗街,感受民風民俗。此外,還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農業與旅游業的關系,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并注意劃分好功能,充分集成鄉村旅游業的旅游觀光與休閑功能,力爭有序化農業生產與旅游活動。譬如,可以考慮融合鄉村生態園、采摘園、養殖園、垂釣觀光園等,以形成一體化發展農業生產、旅游業、服務業等的模式。
鄉村在發展旅游產品時,應注意分析一下自身的資源,突出旅游特色,基于當地精華與自然資源,融入民風民俗與本源文化。在開發旅游業景點時,應凸顯新奇特,以廣泛吸引游客。在國內鄉村,旅游資源深厚,且民俗表現也日益多元化。而旅游環境能影響旅游活動,所以應開發一種與自然發展相符的景觀類農業型旅游產品,賦予旅游業勃勃生機?;谵r業文化,引導游客體驗青山綠水及清新空氣,注意服務思想、水平的提高、優質軟環境的營造等。在規劃景點時,還應注意分析區位條件,聯系區位與游客量的正比關系,力爭融合本地區四周的良好環境因素,增強旅游用品的連接效果,以更好地劃分、規劃旅游圣地。譬如,在某打造出“印象性”氣氛,并以宣傳的方式,向市場推出這樣的旅游項目及產品,提供給游客一種經典、鮮明的印象而遠近聞名。
結語:綜上所述,作為振興我國鄉村的關鍵性項目之一,鄉村旅游還是打造魅力中國的宏偉目標之一。在發展鄉村旅游及其經濟的過程中,應針對其中的問題,以行之有效的對策,全面促進基礎建設與鄉村發展,營造一個安定、和諧、優美的環境,并且充分契合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與自然生態,以加快鄉村發展的腳步,踐行城鄉一體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