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民 濱州市鄒平市韓店鎮人民政府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構成要素,農村經濟近年來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取得了諸多的成效。但是也要看到隨著新時期國家政策的變化,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僅影響農村經濟的穩定有序發展,同時也制約了各類要素功能的有效發揮。加強新時期農村經濟管理實施現狀與優化策略探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新的發展時期國家正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的機遇,農村地區想要更好地抓住政策契機,將政策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需要全面加強改革創新,加強各類要素的統籌配置與利用,這樣才能不斷釋放新的活力,全面促進農村地區經濟持續有序發展。作為農村發展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改革,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進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當前在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依然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體現為:
1.干部隊伍素養需要加強,機制需要不斷完善。一方面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需要全員的力量,尤其是管理隊伍需要身體力行,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管理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開展。但是目前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科技條件比較差,生活環境也不是非常優越,加上相關的政策引入機制不完善,從而導致很難留住優秀的人才;在現有隊伍建設方面也沒有全面加強培訓要素等投入,著重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養,干部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思想覺悟存在差異,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另一方面農村經濟發展相關的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管理人員等對政府政策等沒有進行全面的宣傳貫徹落實,沒有結合實際建立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的現代化農村經濟管理制度體系,一定程度上導致各項工作的開展比較混亂。此外政府相關的制度也沒有及時根據新形勢下的發展變化情況來進行不斷完善,土地承包與轉讓等工作也沒有全面納入到監管體系中,不利于推動農村地區經濟有序發展。
2.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農村債務壓力大。一方面農村土地經營沒有實現規劃化管理,并且不同地區的土地經營也面臨不同的矛盾,加上農村地區土地經營容易受到氣候、環境等影響,也受到技術等制約,一定程度上難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多元性。另一方面農村面臨較大的債務,主要在一些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方面投入較多,導致非生產性支出比較嚴重,進而影響債務結構,不利于農村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與優化配置。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開展成效,切實形成強大的管理合力,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探索:
1.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政策制度體系。一方面要著力改變管理隊伍的思想認知,加強管理隊伍理論、政策、技術和方法等培訓,不斷提高他們政策宣傳的力度與推廣的積極性,切實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三農政策和法律法規等進行堅決貫徹落實,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各項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要完善國家相關的政策機制和地方法規。要圍繞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和時代環境的變化等,進一步完善政府相關的政策,將土地糾紛以及財務審計工作全面納入到管理制度中,提出明確的要求和階段性的過渡政策安排等,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各項工作按規范要求開展。
2.積極開發新的經濟收入增長路徑,減輕債務壓力。一方面要圍繞提升農村現代化建設成效財政部門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基層政府要加強技術要素投入和保障供給,針對農村地區農業生產中在種植管理、干旱洪澇問題等方面的情況積極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引入新的資源要素投入機制,強化農副產品產業開發,手工業生產制造以及農村旅游產業發展方面的探索,從而切實提升經濟收入多元化來源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債務的妥善處理,政府要加強干預,通過降息減債等方式來緩解債務壓力,同時農村地區也可以針對比較棘手的連環債務等問題,探索應用相互抵消等方式盡興處理。另外還應當根據農村集體債務產生的根據等,加強相關因素的排查,并積極引導各級組織探索新的債務管理模式等,確保資金科學最大化利用。
3.引入代理記賬,強化監督管理。要圍繞農村經濟管理中的財務管理工作引入代理記賬的模式,提升財務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加強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善,強化農村會計人員隊伍建設,確保財務工作獨立規范開展。此外還應當全面加強經濟監督,圍繞各類資金資源利用情況等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與內部控制,從而及時發現相關的風險或隱患,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防范和應對,切實提升農村財務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還應當加強現代技術要素的投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探索電子記賬和信息平臺服務體系構建等,以此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
總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隨著新形勢的變化也需要積極進行模式轉變和方法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結合目前暴露出的問題等進一步加強整改與優化,創造良好的發展格局,為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最大化利用等奠定良好的基礎,讓鄉村振興各項戰略的落地實施發揮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