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剛 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
一方面,在該報告設計的初期,基于價值鏈的視角,該報告需把控整體戰略,通過該報告的指導,企業不但要反應出內部信息,還應隨時依照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戰略軌跡。部分企業利用整理與收集到的非財務或財務信息,進行銷售或生產經營的規劃,進而高效完成資源配置。
與此同時,依照價值鏈標準,企業還可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保證其產品的價值,由于企業在生產初期就為產品制定出相關標準,管理人員在開展活動時,需嚴格依照該標準進行活動經營。通過價值鏈中的思想理念,能將各部門有效聯合,增強其配合與互動的意識,在實際經營中還能將使用成本與先前的預算成本進行比對,若發現不符,應及時找出成本差異的原因,并立即解決[1]。
另一方面,在生產經營完成后,依照企業價值鏈,還能針對該活動,開展評價功能,通過戰略地圖或平衡記分卡,與相關財務指標中的數值,為每個部門打出分數。管理人員還可將生產經營前的各部門情況與事后情況作為對比,發現其中差距,進而彌補企業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節。平衡計分卡還可應用到企業中的各個環節,細致評價各環節間的具體情況,加深對企業的了解。依據相關評價結果,管理人員可適當對基層員工進行激勵,以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一)設置研發體系。現代企業調研了相關市場需求后,需依照相關需求,開展產品設計、質檢及生產等工作,即為產品研發。通常來說,整個流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即規劃、研究、技術開發與施工,價值鏈中的環節與此四階段的活動密切相關。產品規劃時期,企業為了加強產品吸引力,需及時了解當前的市場需求,并依照相關需要,設計產品參數與分析其制定的可行性,在該階段,管理人員應設置科學的研發體系,在該體系中,不僅包含預算功能,還要合理分配相關資源,將銷售預算支出統計出來。在研發成本報告中,設計人員需體現出生產運營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將預算成本的相關數值與實際成本的數值記錄在該成本報告內,而通過平衡記分卡來評價研發成果,針對企業內部的多個層面,如運營層面、客戶層面及財務層面等,實行嚴格的考核與評價。
(二)加強采購系統。企業中的研發生產活動會對采購環節產生直接影響,在設計出科學的產品后,企業應通過價值鏈中的相關信息,獲得準確的與材料采購的相關信息,如材料的規格、質量與數量等,從而使采購活動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有效降低采購成本。而在實際生產運營中,將之前的采購預測成本與實際材料成本進行比對,仔細檢查是否存在差額,若產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進而不斷將誤差修正,降低額外支出,在產品完成后,可根據平衡記分卡估測各部門在采購環節中的表現,如果評價不高或分數較低,內部管理人員需及時調整分數較低的部門或環節,使其整體的采購系統獲得改善。
例如,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在置購羅通定的原材料時,制定出了一套較為科學的標準,在購買前,通過合理的研發環節,采購人員已掌握該產品需要的數量與相關規格,進而在購買的過程中,其成本的控制更為合理,通過設立科學的產品采購體系,使產品采購的成本被有效控制。
(三)改善生產流程。將多種原材料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即為生產流程,傳統管理報告體系中,通過與同類型的產品比較,進而獲得該產品的成本控制,由于信息暢通程度不夠,在生產初期,企業產品就會消耗較高的成本,因而極難獲得利潤。隨著價值鏈的導入,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多,傳播也較為順暢,使各部門間的合作也更為密切。若企業內部合理設置研發與采購管理報告,則生產部門的報告信息也會極為科學。生產人員能快速了解原材料價格,則生產中的各環節價格也能清晰顯現,使生產流程的成本完整地出現在會計管理報告中,有助于企業完善該產品的生產管理系統。
(四)增強售后服務體制。售后管理服務體系分為售后預算報告、銷售成本報告與績效評價報告等,由于其占據企業生產活動中的重要位置,為促進企業生產,售后服務業需支付較高的成本。在設定相關服務標準時,管理人員為保障產品質量,應設定較高的服務標準,基于售后成本的差異性,通常來講,設置的服務標準越高,該產品的售后成本就越高。在制定售后服務標準的過程中,企業需平衡其服務的成本支出與客戶的滿意度,提供售后服務時,由于客戶的反饋較為直接與清晰,因此,該信息的價值量極大,通過相關信息反饋,可在多個環節,如生產、采購、銷售與研發等,改善產品的質量與成本[2]。
例如,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在制定原料藥時,在產品研發、采購等多個環節引入價值鏈思想,節約了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但在售后服務方面,并未制定合理的規劃,使得其產品的購買力度不強,為了加強產品的售后服務,該部門的管理人員制定出科學的售后服務計劃,雖提升了售后成本,但產品的銷售量也隨之提高,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價值鏈與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價值鏈對企業管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內部管理人員應重新評估各部門的實際功能,并將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加以完善,使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權責分明,以適應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從而改善企業運營管理的真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