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冰
近年來,雅安市漢源縣實現了特色產業連片化、規模化,推動了漢源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了漢源季節性臨時用工。
以花椒采摘為例,今年以來,通過花椒采摘季節性用工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突破3萬人,工資主要采取計量方式當日結算,日工資普遍達到100元-200元,采摘期長達3個月,季節性人均務工收入可達9000元以上。然而,在走訪各花椒經營主體及靈活就業人員中也了解到存在的一些現實困難。
季節性轉移勞動力大多為弱勢群體,勞動安全保障難度大。花椒采摘、煉油烘干、分揀包裝等工作技術難度低、易上手,前來務工的勞動者以農村大齡婦女、農閑期女性、縣外失學女青年、假期勤工儉學學生等為主,年齡高至70多歲低至10多歲,青壯年勞動力較少。花椒采摘須從早到晚穿梭于山地,時有摔傷摔殘事故發生。但季節性靈活勞務在工傷保險保障范圍外,僅依靠商業意外險支持,保障程度較低,一旦發生較重的傷殘事故,種植戶當年或多年的花椒種植收入將損失殆盡。例如,清溪鎮富民村1組種植戶在招用一名67歲婦女時,因該婦女多次懇求并強調出現安全問題后果自負后,種植戶勉強招用了該婦女,但在用工第三天該婦女便出現意外,把腿摔傷,引起了糾紛。
季節性轉移勞務靈活性強,用工持續穩定性較差。靈活就業最大優點是靈活,其相應弊端就是不確定、不穩定。在花椒豐收農忙季,因花椒經營主體之間用工存在住宿條件和飲食好壞、路途遠近、山地環境等差異,工人都喜歡工資高、條件好的雇主,邊做邊選雇主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種植戶采摘計劃不能完成,直接影響種植戶收入。例如,宜東鎮富鄉村3組種植大戶齊永兵反映雖然能招到花椒采摘工,但無明文條款規定約束,導致有的采摘工人想走就走,不能按時完成采摘工作,常因人員流動頻繁導致花椒爛樹。
季節性轉移勞務勞動關系界定模糊,權責關系不清晰。受氣候因素影響,花椒采摘、煉油烘干、分揀包裝等工序需根據天氣狀況靈活調整。因此,務工人員、從事工序、作業時間、服務主體等較為靈活,屬隨到隨做的就業形態,導致靈活就業主體間的權責關系難以界定,一旦發生糾紛,勞動權益難以保障。例如,富莊鎮民安村2組種植大戶張宗高反映他雇傭30多人采摘花椒,摘了2天就接連下了3天雨,采摘人員只能閑居他家,包吃包住也是一筆開銷,而務工者結算工資時要求因下雨耽擱的3天也要計發誤工費,雙方協商未成引發糾紛。
規范季節性用工輸入和接收程序。各地相關部門應積極研判,有依有據指導農業大戶成立社會化勞務組織,規范性拓寬供需平臺,更快更準更廣收集發布用工和務工信息,讓更多縣內外閑散勞動力進行“季節性務工”。通過種植管護、采摘加工、宣傳售賣等務工,讓縣內外閑散勞動力充分就業,并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學習實用性農作物生產,以此吸引更多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
加大靈活就業扶持援助力度。建議擴大就業援助范圍,將促進吸納靈活就業的規范主體和自主實現靈活就業的人員納入就業扶持及援助范圍,從落實創業補貼、吸納就業獎補、社會保險補貼、以工代訓補貼等方面政策扶持更多用工主體吸納就業、規范用工,幫助城鄉空余勞動力聚集到靈活就業崗位,實現城鄉勞動者更充分就業。
加強新就業形態與靈活就業管理辦法研究。由于現行法律法規對靈活用工的法律關系認定基本處于空白,靈活就業人員面臨勞動用工關系界定難。建議有關部門探索建立適應靈活就業的勞動用工制度,切實保障季節性用工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同時明確供需權責、加強從業約束、強化權益保障,各級政府應將研究規范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管理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