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采取的經濟政策是為了降低本國經濟風險,但也將風險轉嫁給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本文對美聯儲再次實行量化寬松政策進行理論基礎與實際影響的深入研究,從而制定有效應對策略,對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貿易摩擦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通貨膨脹不能達到預期,雖然美國近年來經濟活動穩步增長,但是難以擺脫全球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影響。據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GDP轉正至3.2%,德國GDP同比下跌為-11.7%,法國GDP同比下跌-19.0%,歐元區GDP同比達到-15%。各主要經濟體均出現經濟增速陡降、失業率上升、貿易與跨境投資減少等負面反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全球經濟正處于低迷狀態,因此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逐漸增加,以至于美聯儲通過連續降息來維持美國經濟的擴張。與以往危機時期相比,疫情中美聯儲從政策制定到執行時間明顯縮短,政策力度及工具創新方面均超過金融危機時期。美國為維持其經濟增長速度,采取了具有刺激性的減稅政策,如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至21%、提高遺產稅免征額等,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對中國金融市場而言,資本、外匯、股票市場都將受到影響。
在現在的經濟大背景下,美國依舊處于領先地位,新冠疫情以來美國經濟出現巨大變動,2020年美國全年GDP下降3.5%,是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跌。為了緩解疫情對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美國通過減稅政策、貨幣政策來促進產業發展并刺激國內消費。此次美國多次降息不僅是穩定美國自身經濟,更多的是想規避全球性金融危機[1]。2009年3月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實行時,美聯儲以1.25萬億美元的貸款支持證券、美國國債和機構證券。2010年11月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實行時,美聯儲在2011年6月前購買財政部發行的6千億美元的美國債券。2012年9月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實行時,美聯儲采購400億美元的貸款來促進美國就業市場復蘇。但相比于以往而言,這一次的量化寬松政策為了解決以往經濟政策帶來的問題,減少資金大量外流帶來的影響,克服銀行機構無法調節、影響貨幣政策流動性傳導的困難。為此,美聯儲也是首次將資金直接注入信用市場,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經濟活動發展[2]。
相比于美國金融市場現狀,我國的經濟一直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國家政府加大力度發展經濟,出口規模得到擴大,消費市場潛力無限。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實體經濟得到了擴大,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率為2.3%,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中國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我國金融市場秉持著高效透明的原則,以人民利益為首要目的。2018年以來,中國金融市場雖不斷改革,但如何防范金融風險、預防潛在的通貨膨脹仍是當務之急。在國外金融市場動蕩之時,重要的是維持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來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通過最新的財經信息,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貨幣政策未來有可能的變化趨勢如下。一是美聯儲為了促進經濟復蘇,所采取的經濟政策將向信貸政策發展[3],主要通過信貸政策來引導小微企業的發展,通過設立PMCCF(Prim 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 ,一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提供3000億美元貸款,緩解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并在二級市場設立SMCCF(Secondary Market Corporate Credit Facility,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工具),維持公司債券流動性,還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來保證企業融資渠道暢通。不僅如此,美聯儲重啟了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來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4]。而財政政策的貨幣化,也將向信貸政策貨幣化進行發展。美聯儲將傳統的信貸政策由銀行間貨幣市場延伸到信貸市場,使財政政策得以實施且信貸政策貨幣化,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創新型的貨幣政策。二是美聯儲的表內資產與表外資產也將會大幅擴張來應對各種財政部采取的刺激方案。美聯儲在3月份宣布實施無上限的量化寬松政策,將按照需要購買美國國債和住房抵押支持證券,在“不計后果”的資產購買計劃下,美聯儲的資產規模從2020年3月份的4.2萬億美元飆升至5月末的7萬億美元以上,資產負債表出現急速擴張,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擴張近3萬億美元,漲幅達80%左右。同時美聯儲通過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意圖機構)來擴張表外資產,這也是為了信貸政策的實施,表外資產擴張才能使得美聯儲貨幣創造自由化來應對財政部實施的各種刺激方案。三是美聯儲可能啟動收益率曲線控制法形成相對低而陡峭的收益率曲線,來控制長期收益率持續上升導致的經濟復蘇水平下降。
從搜集的財經信息可以看出美聯儲將量化寬松政策常態化,并且正在形成聯邦財政政策及債務貨幣化的模式。量化寬松政策是美聯儲利用其資產負債表為政府債務融資。美聯儲為了降低其債務成本,必將會維持大規模的國債購買程度。長期的低通貨膨脹也助力量化寬松政策成為常態化。從以上對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變化趨勢和動態特征分析,中國金融市場也將受到以下影響。
在量化寬松實施期間,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不斷下跌甚至到了零利率的歷史地位[5]。零利率意味著美元匯率降低,國際資本在美國的投資價值降低,為了尋求高回報率,不得不大量流出美國,而中國作為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長期存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優勢,以及在歷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的強勁表現,有助于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其中多流入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會使我國資產價格不正常地大幅度上漲,產生泡沫風險,加劇金融市場動蕩,使得金融市場受到負面影響。
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雖然在短期內改善了自身的經濟狀況,但可能通過國家間經濟往來、資本流動將危機傳遞給其他國家,甚至引發匯率戰。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使得他們的貨幣卷入升值漩渦,他們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只能采取壓低匯率的應對方式,這種方式很可能引發競爭性貶值[5]。美國作為中國重要的出口對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中國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人民幣處在對外升值對內卻貶值的境地,此時若匯率出現超調,必然會導致大量的投機資本套利而去、貿易狀況驟轉等結果,所以說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給中國的匯率調整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中國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占據了65%的比重,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的美元大幅貶值將會使我國外匯儲備價值嚴重縮水。在美元貶值的同時,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也十分低,而我國除了持有大量國債外還持有其他持有美國國債的經濟大國的國債。這些國家為了維持匯率水平,不得不向市場投入大量人民幣來回收外匯應對升值壓力,從而被迫擴大了外匯儲量,潛在的損失與風險也隨之而來。由于美國市場的經濟政策比較寬松,中國的一些外匯儲備開始向美國政府債券領域流轉,這種無奈之下的舉措對中國外匯資產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在短期資本方面,資本的逐利性導致的短期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給我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流動性過剩,同時也推高了我國股市價格。隨著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和退出,美國經濟得到復蘇,美元升值使得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回美國市場,給新興經濟體市場帶來嚴峻考驗。而我國經濟的流動性下降,給股票價格帶來不利影響。在實體經濟方面,美元的相對貶值和人民幣的相對升值會導致出口市場中我國商品對比美國競爭力下降,國際貿易陷于不利境地,出口量下降,利潤減少,若長期存在將影響股票市場的穩定。
由于我國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所以我國必須要嚴格把控資本流動關卡。美聯儲實施的貨幣政策會沖擊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而我國應該做的是嚴格監控資本流動渠道,加強對新興事物、新興市場的監督管理。在監控資本流動的基礎上,有效推進國內金融體制改革來促進資本項目的開放,降低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性,預防美國資本的擴張。
為了降低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影響,中國應該增強本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這要求我們必須要調整外貿結構。注重高新產業開發,積極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來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此外,還應積極擴大國內市場來降低對進出口的依賴性,從而使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金融穩定性造成的不利影響得到降低[6]。
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美元儲備在我國外匯儲備中占據了很大比重,美元貶值必會沖擊中國的外匯安全。中國可以加強與歐盟經濟體的聯系,緩解美元貶值帶來的壓力,通過優化外匯儲備幣種的比重,降低對美元的依賴性。在對外貿易上,適當使用外匯儲備于大企業的對外合作上,鼓勵大企業自主加強對外合作交流。
中國應當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充分保證其靈活性和穩定性。不斷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來逐步降低人民幣對于美元的依賴性,從而保證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加大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人民幣適度升值將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水平。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才能維持國內股票市場的穩定,避免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
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現狀,可以看出中國金融市場目前較為穩定,但仍有風險存在。其次,由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變化趨勢和動態特征分析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再次實施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外匯的安全性受到沖擊,也加大了中國的匯率調整難度,股票市場也受到影響。最后根據影響得出中國應采取的應對措施:一是嚴格把控資本流動來應對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情況;二是調整外貿結構來降低匯率調整難度;三是優化外匯儲備體系來保障外匯資產的安全;四是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來降低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