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溫雪
互聯網高新技術的發展,打開各行業領域不斷向前邁進的新局面,在互聯網的深度影響下零工經濟應運而生。零工經濟的發展和普及,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造成很大沖擊,新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將融合創新變革的發展優勢,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和企業人才管理運用。因此,需要重點探析零工經濟的特征內涵,更好地適應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企業發展尋求合適的人才招聘培養戰略。
國內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相關研究比較稀缺,缺乏充足的理論研究和對比,國外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發展依舊存在很大上升空間。本文主要從缺點和不足入手探究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面臨的實際情況:
第一,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對保守滯后。我國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應用相對較晚,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應用當中不能充分融合企業發展規劃,無法及時做出合理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用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在企業謀求發展,提高競爭力方面不能做出實際貢獻。
第二,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文化不匹配。人力資源管理的功效應當充分適應企業文化的發展,并進一步深化和傳遞。現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于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存在很大的漏洞,企業員工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不強,直接影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考核不明確。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考核時對自身發展狀況不夠清晰明確,考核目標比較空泛籠統,無法達到實際效果和預期。由于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和規范,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規范性無法得到保障,缺乏應有的決斷力,功效和作用無法正常顯現。
第四,高水平人才的匱乏。國內很多中小型企業疏于對員工的教育培訓,缺乏相應的人才保障機制,高水平人才流動性較強,企業人才儲備不足,給企業的生存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1)零工經濟是如何誕生的。零工經濟的產生離不開互聯網高新科技的推動發展,零工經濟是由一些碎片化的工作構成的,相對自由化和多元化。美國很多工作者通過靈活多變的“打零工”方式替代傳統穩定的工作形式,逐漸淘汰了企業合同制的形式。零工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共享經濟,改變了傳統資源分享受限的局面,更加便捷地實現資源合理分配。共享經濟是工作者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形成了龐大的信息互通網絡,平衡了人們對工作生活的實際認可和投入。
零工經濟主要以兩種形態存在:一是集群性的合作關系,通常指由一群目標接近一致的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二是通過相應的應用程序接洽安排的工作,通過在平臺上搜索查找,根據自己的能力、時間、專業特長選擇心儀的工作并付諸實踐,這類工作大多難度較低,任務類型復雜多樣,和不同工作者的心理預期有著很大的關聯。
互聯網高新技術的推動使得勞務派遣直接有效,省去了眾多的中間環節,在工作形式、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上更為自由靈活,很好地適應了工作和生活零距離、零差別的問題。互聯網高新技術的優勢在于信息傳遞的效率更高,范圍更廣。零工經濟是利用個人所長、專業技能實現的自主性工作,是工作水平的較高層次和階段。
(2)零工經濟國內外發展現狀。零工經濟首次出現于美國新聞網站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直到近幾年才有專門的主題和報道研究相關特性。零工經濟的優勢在于工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時間來選擇感興趣的工作,同時能夠選擇多種工作來共同完成,突出強調自我管理和分配的主題。零工經濟不需要固定的辦公場所,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和限定。
經調查,在世界120多個國家當中,有13%的人參與零工經濟,50%的工作者依舊進行傳統的全職工作。從數據上看,雖然參與零工經濟的人數所占比例較小,但其具備的高效性和靈活性,成為未來行業發展不得不重視的一大趨勢。
我國大約有7億左右的網民,互聯網高新技術的推動,足以顛覆傳統勞動生產力。零工經濟的出現和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工作者能夠把自己的特長能力和空閑時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打破了傳統的老板員工模式,更多地體現零散和自由化的工作態勢,突破了工作限制和門檻。在工作分配外包和工資薪酬發放當中更加簡單便捷,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以互聯網高新技術為媒介和支撐點的零工經濟對企業組織變革、生存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企業在面臨不同需求挑戰時可以選擇合適、專業的人才來集中處理相應板塊的具體工作,無法從事相關工作的員工可以被逐漸弱化直到淘汰。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調整產業結構和人員分配問題,通過組織變革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在人才培養和管理方面體現更多的靈活性優勢。
企業管理的實際意義就是實現專人專職,把每一項工作合理分配,依靠專業人員來高效、高質量地完成。互聯網信息時代下的零工經濟是對傳統就業模式的更新和完善,通過變革創新改變了企業對全職工作者和自由工作者的組合利用,避免人力資源過剩和不足,同時為企業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項工作,招聘培養人才擴大了范圍,為自由工作者創造了有利的工作環境,形成了企業和員工雙贏的有利局面[1]。
就業模式創新變革的本質在于對傳統工作形式的顛覆和改觀,通過探索尋找合適的工作形式為企業和員工解決實際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互聯網信息技術下的零工經濟,解放了工作者的勞動生產力和制造力,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定,充分發揮了高水平人才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創造出形式多樣的工作環境[2]。
在零工經濟的發展推動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做出巨大的變革創新,以互聯網經濟時代為背景。對傳統就業模式進行了優化整改,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靈活性和實用性,滿足供求雙方的平衡關系和需求觀念。可以說零工經濟是對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創新驅動,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出以下幾種特點。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工作調配方面體現出自動化的優勢。人力資源管理平臺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匯總,最終實現相應的分析匹配機制,為企業自動分配合適的工作者,也為自由工作者安排恰當的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的自動化調配能夠增加企業和工作者雙向選擇的機會,通過更多更好的適配機制為人才儲備應用提供方便。
傳統外包形式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多體現出人力資源的聯系溝通作用,發揮著類似于橋梁紐帶的中間作用。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對中介性質工作調配的一種顛覆,這種形式下對于合作關系的要求更高,無論是企業與工作者還是員工與員工之間都是一種很大的考驗。在這種新模式下,企業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引導員工完成各項任務和指標,突破全職員工和臨時員工的界定和劃分。企業內部員工與其他員工之間要建立一種緊密的合作關系,實現信息、資源、技術的交流互通,通過傳遞發展創造更高的經濟利益[3]。
在零工經濟下企業會把外包信息通過相應的人力資源平臺發布出來,明確限定了工作要求、工作時間和進度安排,對于工作者的薪酬也有著明確的標注,避免了工作性質不明確產生的糾紛和障礙,自由工作者也能更快地選擇合適的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4]。
零工經濟對互聯網平臺的依賴度更高。企業進行工作任務發布、薪酬支付、工作交流,甚至是工作成果的驗收都是通過互聯網虛擬平臺實現的,這種虛擬情景使得原有的工作關系更加零散輕松[5]。
企業在面對不同類型的工作任務時,能夠很好地把工作任務進行重新分配,通過更加專業和細化的分配,實現人力資源最優搭配。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下,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更多地強調信息資源的共享。企業對不同類型的員工包容性更強,工作者可以自主實現工作安排,沒有時間、地點的強制性要求,企業對于員工工作形式的包容性和開放程度更高[6]。
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產生讓企業實現了傳統任務再分配的過程。企業可以借助人力資源平臺把工作信息發布給自由工作者,自由工作者通過人力資源平臺對企業發布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最終選擇合適的工作任務予以完成。企業工作任務的細化分解,要求企業內部員工與外部工作者實現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企業工作任務,企業工作者沒有固定的限制。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對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零工經濟的合理運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人員的合理管控,達到統籌協調的長遠目標[7]。
(1)針對企業外部工作者設立新型考核評估機制。把外部工作者作為新型人力資源重點關注的人群,在零散輕松的工作環境中實現合理有效的管控。完善企業外部員工工作信譽機制,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為外部工作者劃定不同等級,保障企業工作任務的高效、高質量完成。
(2)優化工作設計,處理好內外部員工的工作關系。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集中體現在外部人員的驟增,因此優化任務環節平衡內外部員工工作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企業需要根據不同工作任務建立賞罰分明的內外部員工獎勵機制,推動工作任務更好更快地完成。
(3)人力資源平臺可以對工作者進行培訓教育。為了確保外部工作者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需求,相關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可以設立共享教育培訓,為自由工作者創造更多學習、培訓機會,提升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的專業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和創新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4)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提高保障力度。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企業和工作者的信任關系。建立在平臺聯系上的雇傭關系打破了傳統合作形式,由于虛擬化形式的存在,彼此了解和信任程度不夠深,在具體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誤解和停滯,對工作任務的合理完成和薪資酬勞的準確發放都是極大的風險和挑戰。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平臺需要解決供需雙方的陌生感和安全性不足等問題,做好彼此安全放心的任務協調工作。政府管理部門可以適當提供便利,對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下的合作關系進行細化約束,明確企業和工作者共同的責任義務,并建立清晰的權責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可以適當借鑒其他征信體系的優勢,對企業和工作者進行綜合信用評估,通過約束管理規范供需雙方的工作關系,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的知名度和可信度。通過嚴格有效的監督措施保證企業和工作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8]。
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審查力度,同時配合完善的法律法規,通過強有力的法律制度進行嚴格約束規范。相關部門要出臺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完備的法律體系對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進行保障和規范,避免新型產業模式出現偏頗。
綜上論述,互聯網信息背景下的零工經濟模式改變了傳統工作形式單一的現象,為人力資源創新變革注入了新的動力和能源,把人力資源共享、交流、互通發揮到更高水平,為企業和工作者營造更加簡單快捷的工作環境。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作出卓越貢獻,能夠更好更快助力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