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剛

2021年1月4日,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一處“免下車”新冠疫苗中心,人們正在接種新冠疫苗。圖/人民視覺
拜登執政第一年,必須聚焦抗擊疫情等國內事務,對外會繼續鎖定“大國競爭”優先的戰略調整方向,但其謀求對華關系“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目標是真實的,為過熱中美摩擦降溫的需求是真實的,處理涉外敏感事務的專業性和傾聽力也是真實的。更重要的是,民主黨建制派不認為斷絕接觸、脫離交互、單邊施壓就可以遏制中國,不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絕對的單贏,也不認為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在當今世界已經過時。
過去四年里急劇惡化的中美關系或許因美國的國內政局變化面臨一個暫時企穩的“機會窗口”,雙方要想抓住它,有必要優先做兩件事。一是與美國通過雙邊渠道和二十國集團、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GAVI)等多邊構架開展防疫交流。中方也可主動提出倡議,大國共同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疫情,確保疫苗在世界上公平分配。二是重建高層直接溝通管道,有序重啟各層級各領域對話磋商,為中美關系設置議程框架,在彼此觀念、利益的摩擦點之間規劃“緩沖帶”,并管控可能的沖突風險。
當上述兩項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后,雙方可能需要開展進一步的行動。應對全球性挑戰合作是中美為改善彼此關系、重振全球治理的抓手。比如,氣候變化是拜登團隊上任后的第四大優先任務,美國地方州和能源企業從未停止履行減排義務,而中國“十四五”規劃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標。一些地區熱點問題也是拜登上臺初期中美可以優先合作的領域,特別是在朝核問題上,朝鮮有每當美國新總統上任便采取措施試探美方對朝政策取向的“傳統”,半島局勢可能發生新的波動,但特朗普留下的美朝最高層直接接觸的“遺產”也將被歷史記住。出于地緣政治和歷史因素,中方對半島局勢有繼續施加管理和影響的責任,也有發揮更大作用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