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英國特約記者 青木 紀雙城

“全球十大蔬菜出國,7個在歐洲。”德國《世界出口》雜志報道稱,國際貿易中心(ITC)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蔬菜出口總額達639億歐元。中國以14%的世界市場份額,成為全球最大的蔬菜出口國,第二名是國土面積不到德國1/9的荷蘭(11.7%),西班牙、法國、比利時和波蘭也位列前十。為什么這些國土面積不大的歐洲國家反而成為全球蔬菜出口大國呢?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彩椒。《環球時報》記者十多年前剛到德國時,超市里辣椒種類只有青椒,而且作為夏秋季節蔬菜出售。如今,超市出售的彩椒有四五種顏色,形狀也多樣,且一年四季出售。德國REWE超市經理馬里奧告訴記者,“這些彩椒主要從西班牙、荷蘭等國進口,彩椒在民眾中越來越受歡迎”。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彩椒是繼西紅柿、黃瓜、胡蘿卜、西葫蘆之后,最受民眾青睞的蔬菜品種。歐洲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5公斤彩椒。
最著名的歐洲彩椒種植區在西班牙南部的阿爾梅里亞。歐洲的彩椒中有一半在這里出產。《環球時報》記者前不久到當地采訪,放眼望去,一排排全是溫室蔬菜塑料大棚,當地因此也被稱為“塑料之海”。在當地彩椒種植戶霍爾塞的溫室蔬菜棚里,記者幾乎看不到泥土,彩椒被一排排樹立起來。霍爾塞告訴記者,他們種植十多種彩椒,有燒烤彩椒、沙拉菜彩椒、包肉彩椒、零食甜椒、調味彩椒等。西班牙彩椒種植的優勢是氣候,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有機栽培。2006年,當地生產的彩椒曾出現殺蟲劑殘留問題,之后,阿爾梅里亞蔬菜種植全部使用生物蟲害管理,比如用食蟲性昆蟲來除害蟲。
除了彩椒、黃瓜等傳統蔬菜外,霍爾塞和其他農戶也開始種植其他種品蔬果,比如冬瓜、哈密瓜等。霍爾塞說,“歐洲人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全球化,喜歡蔬果的多樣性,種植戶應該有前瞻性”。
與西班牙相比,荷蘭在蔬菜種植上,完全是以技術取勝。荷蘭阿姆斯特丹農業經濟學者范佩西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荷蘭是農產品植物工廠的全球技術領導者。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是全球排名最高的農業科技大學。
《環球時報》記者在阿姆斯特丹等地的彩椒溫室栽培工廠看到,與西班牙的大棚相比,荷蘭更注重通過精確的溫度、光照和灌溉系統,為植物創造最佳的生長條件。工廠化讓“畝”變“平方米”,彩椒每平米可生產35公斤左右,產量大大提升。
阿姆斯特丹彩椒植物工廠負責人范阿赫特向記者介紹稱,荷蘭的種植戶都與瓦格寧根大學等農業科技機構合作,不斷研發和種植新品種。比如,他們的植物工廠生產近十種甜椒,有蘋果甜椒、西紅柿甜椒、雙色甜椒等。這些甜椒可以當作零食吃。由于極具藝術美感,售價每公斤在兩三歐元,是一般彩椒的兩倍,而且還很暢銷。
彩椒是歐洲蔬果種植產業鏈的一個縮影,而優良品種是蔬菜行業利潤的最大來源。歐洲國家蔬果種子產業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二戰以后,歐洲種子產業發展很快,荷蘭、德國、法國、瑞士等國家種子產業高度發達,具有跨國競爭能力,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種子種苗出口國。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出口國和甜菜種子出口大國;德國是玉米、甜菜種子出口國;法國的玉米、小麥種子和蔬菜種子經營業務也遍布歐洲、北美、亞太及其他地區。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德國慕尼黑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掌握了種子就掌握了農業的未來。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歐洲的優勢是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重視種子研究等。歐洲發達國家的種子公司非常重視農作物新品種研究開發,一般將其銷售收入的10%左右投資于研究和開發領域,有的高達20%。以全球蔬菜種子五強之一的荷蘭瑞克斯旺種子公司為例,該公司擁有25種不同蔬菜作物的1000多個品種。公司每年把年營業額的30%投入研發。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歐洲發達國家的種子生產,基本上由種子公司和經過認定具有種子生產經驗的種子生產專業性農場主共同承擔。為了提高種子市場競爭能力,歐洲種子公司對種子質量十分重視。在種子生產關鍵季節認真清除雜株和雜草,質量認證官員到田間進行嚴格檢測,收獲時使用專用的種子收獲、運輸和儲藏機械,防止機械混雜,及時完成風干、精選、包裝和標注標簽等工作。君特多夫認為,“中國現在的蔬菜出口主要以量取勝,未來應擴大農業規模生產,進行有機生產,并不斷研發農業技術,提升農業含金量”。▲
環球時報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