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哲
(河南省南陽市實驗中學 473000)
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是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對物理現象的本質成因和內在規律深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手段,對于提升物理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作為物理教師應在明確學生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側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學生在全面掌握實驗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對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驗思維,發揮有效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物理是對事物內部之間的聯系進行探究,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對事物現象存在的規律更好的認知.初中物理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在教學中開展大量的實驗,使學生對相關物理學習方法和知識進行積累.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需要教師給予實驗教學更多的關注,并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進行實驗操作,以此培養學生實驗思維、實驗技能、分析歸納、交流合作、動手實踐等綜合實驗探究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物理實驗,將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在掌握和了解物理規律的同時,對物理知識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所以,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有機的結合理論與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在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1.創設良好的物理實驗情境,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著重向學生傳遞物理學科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知事物內在規律.所以,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需要立足于教學內容,結合初中學生樂實踐、好探索和具有極強求知欲的特點,合理設計物理實驗,將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創造條件.
例如,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前,讓學生立足于自身實際生活,整理和搜集物理實驗工具,通過利用廢舊物品,創設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小實驗,使物理實驗器材更加豐富.同時,將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充分調動起來,啟發學生在搜集物理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對學生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對“浮力”相關知識進行講授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浮力產生原因的探究實驗”,器材為可口可樂飲料瓶和乒乓球,將可口可樂飲料瓶從中間一分為二,倒置帶有瓶口的飲料瓶,在瓶頸處放置乒乓球,然后向瓶中注入水,只有在封住瓶口后,才可觀察到“乒乓球上浮”的現象,從而得出了浮力是液體(氣體)對物體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直觀發現液體(氣體)對物體存在浮力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從而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2.進行實驗創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科學完整的設計實驗流程,體現了物理的學科素養.學生進行實驗創新,能夠對其規范和嚴謹的科學意識進行有效鍛煉.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操作,能夠促進其實驗審查水平和實驗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間的密切合作,是開展實驗創新的關鍵.為此,需要學生轉換實驗思維,對于問題能從不同角度進行驗證.在物理實驗的創新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實驗創新水平最大化的提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報告,并分析實驗結論.
例如,在對“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設計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提供海綿、磚(兩塊)、小方桌(桌腿由四根鐵釘做成)、盛沙的盒子、鉤碼等器材,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在猜想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通過分析實驗,能夠選擇出合適的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探究.同時為了能對實驗進行科學設計,就需要立足于實驗目的,以實驗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所選擇的實驗,應該是能滿足實驗需求的.再將實驗流程設計好之后,學生還要對實驗中遇到的突發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處置措施.通過這種具有前瞻性的實驗設計,最終通過教師的審核,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實驗探究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實驗探究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探究性實驗方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運用探究性實驗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求同存異.新課改著重強調,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有效發揮學生物理實驗自主實踐性,以真正發揮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實驗技能,由此對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例如,在“天平的使用”這個物理基本器材使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有效運用,細致講解并直觀展現使用天平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再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實驗操作,通過已掌握的實驗方法和知識的運用,嘗試測量身邊一些物體的質量,由此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
作為學生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就是觀察能力,也是物理實驗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理實驗觀察能夠引導學生對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進行探索,并主動發現問題和感知問題.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觀察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實踐活動、演示實驗等多種形式,由此促進學生實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例如,在開展“振動發聲”演示實驗中,用橡皮筋作為道具,先嘗試撥動橡皮筋使其發聲,然后用不同大小的力對其進行撥動,請學生密切觀察橡皮筋的狀態,對其發出聲音的大小認真進行分辨.然后設計問題情境: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下,橡皮筋會發聲?為什么在大小不同的力的撥動下,橡皮筋會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學生在觀察和思考過程中,會不斷提升實驗探究能力.
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物理實驗教學的宗旨,能夠使學生對于實驗探究節奏更好地適應,并對物理實驗的本質充分理解,由此促進物理知識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具體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邊學習邊實驗,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協調并用,對知識主動獲取.而通過開展邊學邊實驗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自制實驗器材,能夠將學習自主創新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比如在“探究物體不受力時將如何運動?”教學中,學生可自主開展有趣的實驗,器材選取膠帶紙,以手為中心令膠帶紙作圓周運動,然后再將其忽然松開,沿松開端的切線方向,膠帶紙將做直線運動.通過這一物理實驗,對于以上“物體不受力時將作勻速直線運動”這一結論進行了很好的驗證.將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模式運用于物理教學過程中,與 “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特點相吻合,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實踐活動課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需要引起教師高度重視,并對實踐教案精心設計,同時對于實踐活動合理組織.例如教師在“探究家庭用電的幾個問題”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對于活動目標進行確定,并對活動方案精心組織和設計.同時,為了保障順利開展實踐活動,還要注意各家用電器的安全情況.另外,在學習“參照物”、“慣性”和“摩擦起電”等相關內容后,教師應布置相關的社會實踐觀察作業,讓學生密切觀察和記錄與這些知識點相關聯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提升,在觀察、思考、質疑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實驗性和綜合性,是使學生感知世界,對事物內在規律深入了解的重要媒介.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學更應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從學科特點及學科知識出發,積極探索如何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思維等綜合能力.初中物理教學應在體現出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理念的創新發展,旨在有效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理念,全方位樹立良好的物理學習興趣,以更好的符合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要求,讓理性課堂充滿智慧之光!